晚年,吹绉一池水
作者:朱双顶
退休后的我,竟干了一件令人很是诧异的事,曾连网都不碰的人,却从此混迹于网络文学平台上,作起了文学梦,居然在三年的时间内,先后在多个文学网站上推送各类拙作竟达数百篇、上百万字之多,也成了所谓的网络“作家”,成了登坛讲座的“老师”级的资深“才子”,算是笑煞人一个。
可“老师”也好,“才子”也罢,我自己心知肚明,这是地地道道的名不副实,是网站对我的尊重与鼓励。所以,我的推文也常常被我的一些铁哥们所直言诟病,或为字,或为词,或为句,或为意,也算得上是应有尽有了。而我就像是一个打不死的“老强”了,在他们的不停敲打之下,竟然能够越打越勇,有了不断的“进步”。
这不,我的好友大山君,又发来了质疑微信。原来他是看到了我为“5•20”所写的新诗《爱的作答》,读到“当我们行将老时/爱是什么/爱是夕阳青山的柔美/更是晚霞满天的壮观/余下的依旧是/晚年的风彩/落日的余辉”之段时,有了自己的感受,对其中的“晚年”提出了疑问,认为刚退下来的我,正是人生第二春开始之时,哪里谈得上“晚年”之说呢!
只见他微信上说:“晚年,人生之暮年。暮者,晚也,预示暗黑将要到来,格调低沉。你现在在网络上正是春风得意劲头足,网坛绽放文方好之时,哪里有‘晚年’之影,是八字不见一撇呢!”
我回:“晚年,人生之末年。末者,最后阶段也,客观存在。我现在是争得最后好时光,也为夕阳添风彩,不负风雨人生路。”
虽然在我的心中有不服之意,但仍觉得他说得有一定之见,更有善意之心。由此,我在此后的写作中,凡遇上要表达“晚年”之心境时,便换上了“退休后”之词。
可万万没想到,我与大山君的“晚年”之辩,竟是我迈入老年之时,却被说成是离“晚年”还八字不见一撇之虚,他的正值壮年之日,却隐藏着“晚年”出人意料之实,有着一语成谶的暗机,以悲切落尘。身体健康无大碍、只有五十来岁的他,在令人羡慕的年华里,却突然于某一天的深夜,竟毫无征兆地悄然离去,将生命聚停于心脏的不跳之中,让人始料未及,倍感震惊而悲痛欲绝。
长山君的悄然离世,竟是那样无声无息,消失在自家的睡梦床上,走在疫情时期,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样突然人间蒸发,连一个告别的仪式也不能留给他人,这难道是一种天成他不喜欢“晚年”之愿吗?
对于大山君的猝然离去,沉痛得令人难以忘怀,悲悼之余,让我对于“晚年”之辩更加糊涂:何处才是人生的晚年起点呢?难道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晚年吗?如果以生命长短为论,一个人有了晚年,就应该引以为傲。痛定思痛,我在想,莫道人生何晚年,谁知生命怎终结?面对“黄泉路上无老少”的残酷无常现实,不如好好地活过当下每一天,也许在任何时候都可得以安享人生的晚年吧,又何必去究竟什么时候才是人生的晚年开始之问呢!
2022.9.28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者,浸淫书海,不时写点感悟,先后在微号公众号多家文学网站平台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及诗歌数百篇首、上百万字,推出读史札记《大江东去》与《长河拾贝》、文化杂谈《随感叨絮》与《名作墨香》、散文随笔《找寻花鸟》与《我读〈诗经〉》、诗歌集《走向胜利》与《感悟时代》等八部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