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记忆
作者:张仁敢
这是一个关于我和伍敏老师的故事,一个值得我记忆的故事,一个让我没齿难忘的故事。
那年,我大专毕业,接受教育局的分配,来到了一所农村中学。就是在那所教学设备十分简陋教学条件非常一般的学校里,我结识了年轻貌美爱岗敬业的伍敏老师。
报到那天,不知是校长特意安排还是伍敏老师出于自愿,为我打扫宿舍整理床铺。宿舍虽然不算宽敞,但经伍老师的细心整理,倒也显得窗明几净空间宜人。对于初来乍到人地生疏的我,能在单位报到的第一时间里,遇到如此热心人,怎能不感动万分开心不已!我不好意思地向她连声致谢,只见她大大方方,“杏花两朵腮边开”。
我因刚刚走上讲台,镇教育办公室(那时叫中心校)领导要对我的工作例行检查,每逢此时,伍敏老师都会给我以热情辅导。在她的倾心帮助下,教育办公室对我工作的评价都是“优秀”等第。
那时的教学质量抓得很紧很紧,一学期中乡统考、片统考、县统考是十分正常的事儿。伍敏是教学上的能手,历次统一测试中,她所任教的班级任教的学科总是名列前茅。学生喜欢她,家长信任她,同仁敬佩她。
斗转星移。我与伍敏的感情在日益增进。多少个假日,我俩携手并肩散步在乡间的小道上,聆听昆虫歌唱,观赏野花盛开,放眼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多少个夜晚,我们在同一办公室书写备课笔记、批改学生作业、交流教学体会。累了,哼两支曲儿,她最爱唱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我是老鸭喉咙,沙哑加五音不全,应和不起来,有时也凑合哼几句李谷一的《乡恋》;倦了,一道来到学校操场上,仰望天空,注视银河两旁耀眼的星星。
每逢伍敏出外学习或教研,我就有一种失落感;每当伍敏身体不舒适,我就十分烦躁坐立不安。她说她与我一样的心情。
伍敏大我三岁,为人处事很有分寸,待我格外真诚,能与她在一起共事,可谓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可能是日久生情的缘故,我真想亲切地叫她一声“大姐”。其实,我清楚得很,她早已以大姐的身份呵护着我。
我俩经常在一起开展工作上的讨论和研究,研究的内容包含:讲课如何提纲挈领,让学生一听就懂;板书如何清楚醒目,帮学生快速理解;师爱如何遍及全体,教学生爱学乐学等。
在她的影响和鼓励下,我热衷于课余时间爬格子,值得骄傲的是,我在省市级报刋杂志上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和文学作品不下30万字。我发自肺腑地感谢伍敏在创作方面给予我的关心和支持。
因为我俩接触平凡走得较近,同仁们发现了一些苗头,经常背后议论并投以羡慕的目光。
我与伍敏相处的第三个年头,我那封建思想严重且十分固执的父母坚决不依从我的选择,其原因就是伍敏年龄偏大,婚姻不合,似乎充分的理由是:“女大三,爬刀山”。因而“棒打鸳鸯两分离”。
此后,我们失去了往日的欢笑,毎次相见,似乎有千言万语却不能一吐为快。我俩的心情如大海里的波涛,汹涌澎湃难以平静。
伍敏老师知道我是个孝子,唯父母命是从,不愿让我难受,还真心实意地安慰我:忘记这段岁月,忘记伍敏这个人!
我的天哪!即使是白痴也不可能忘记这段美好时光呀,更何况一个大脑健康重视情感的热血青年哩?!
伍敏老师为了减少我的痛苦,让我及早从情感的苦海里挣脱出来,瞒着我搞调动,最终离开了那所留恋不舍的农村中学。
在伍敏老师离开的一段日子里,我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常常神不守舍。这种情况,伍敏早已料到,她委托单位同事在我出现如此情况时,转交她离开前写给我的一封信:
杉:
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你是男子汉,你是有头脑的人,切不可因为我而精神不振,把对我的爱转换成对学生的爱,希望你教出来的学生个个成才。
你是个孝子,恭听父命,我不愿插足你们中间,让你犯难。今生有缘无份,来世续缘吧!
落款是:深深爱你却不能走到一起的人:伍敏
信笺中有好几处墨迹模糊,我知道,这是她的泪水打湿的原因。读着她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的话语,想着她平日笑语欢歌的身影,我的泪水禁不住滚落下来,又一次打湿了同一张信笺。
四十多年来,这个故事一直深埋在我的心底。如今,我退休在家,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衣食无忧。闲暇之余,养花种瓜,握壶品茗之时,总会想起工作年代的三朋四友,尤其是与伍敏老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难忘的岁月, 珍贵的回忆!
【作者简介】
张仁敢,1955年生,江苏省高邮市人,中学一级教师。酷爱文学,曾在《江苏教育》《语文教学》《扬州日报》《高邮日报》和十多家网络平台等各种媒体发表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及数十篇(首)散文、小说、寓言和诗歌等文学作品。自信:文学创作绝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要证明自己有什么才能,而是记录生活、感动生活和回馈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内心世界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恩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