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写在母亲节前夕!
文/胡永民
母亲,人皆有之,是个既平凡又伟大的称谓,却在写作者的笔下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母亲今年90岁,己到耄耋之年,但却面容红润,精神矍烁,有些不服老的样子。
一日,儿子的朋友来家,见母亲就问:奶奶,今年高寿?答曰:90了。朋友连翘母指,惊诧不止说:我母亲今年才六十八岁,却面容憔悴,神情萎靡,患有严重的冠心病。
想起母亲二十年前何尚不是如此呢!脸面黝黯,神色憔悴,心脏病频发,犯来天旋地转,不敢睁眼,多亏了大妹是医生,自配能量合剂,如三磷三腺苷,肌苷,B6,Vc等,犯来就用50毫升的针管静脉推注,当初还没有现在的一次性针管,后又改成片剂合剂,才方便多了。

一次母亲犯病,我陪伴,半夜要小便,我便扶下炕,结果晕倒在地不省人事,我呼天喊地,深更半夜一人无助,束手无策,担惊受怕,还好,母亲缓了一会,我便扶在炕上休息。从此我立誓要设法帮母亲治病。我们兄妹四人不能没有母亲,父亲走的早,走的急,走的无奈,是我们兄妹至今心中的痛楚,当初我们太年青,不喑世故,忽视了父亲的健康。开始是小便不通,做了前列腺手术,还未痊愈,又发现声音嘶哑,干咳气堵,还以为是气管气发作,但却医治无效,病情加重,不得不去大医院就诊,我和父亲就去小寨医学院挂教授门诊,一中年医生初诊为甲状腺癌,而病历却用拼音代替,怕父亲知晓,父亲不懂拼音,也只能听我说是甲状腺炎,但医生提出要作同位素扫描,我感觉问题严重,就去予约定为第二天早上,为了不让父亲来回颠簸,就在医院对门的旅社找了张床位休息,我便搭車回家,怕母亲不放心,而母亲却一夜未合眼,第二天天麻亮我就乘車前往,却发现父亲己早早的蹲在医院外的墙根,不停地往来路张望,那期盼,无助,无奈,绝望的眼神,我每每想起心中就阵阵酸痛,禁不住眼泪也夺眶而出。、

父亲还是无奈地走了,几十年的夫妻,一时间少了一人,母亲一时无法接受这严酷的现实,整日以泪洗面,病情加重,为了以防不测,就给母亲照了一张黑白像作为留念,而此张照片和后来的彩照那可是前后倒置。
为了母亲的健康,我查阅了大量的医药报刊,突然间在一份老年保健报的一角发现了南京医科大学104岁的老教授贡献的方子,只用六种维生素,每天只服一次,每次两粒,我如获至宝,心想这简单极了,并先买了一套,花钱不多,母亲视为救命药,每天坚持服用,半年后发现母亲犯病次数明显少了,后来又用红墙国医推荐的北芪胶囊,,韩国的金松液,母亲的症状大为改观,精神也好了,脸色也开始有了光泽。
自从母亲有了养老保险,再也不让我花钱买药了,完了就拿上药单去买,一直坚持到现在。
母亲一生勤俭质朴,年青时为养育我们兄妹几人,在任生产队妇女队长期间,还要加班织布纺线,为我们缝补衣服,母亲一生心气高,总怕自己的孩子弱于别人,让孩子们受委屈,自己吃糠咽菜从不叫苦,晚上织布时间长了,就吃些萝卜缨子麦饭充饥,白天还要照常上工挣工分,养家糊口。

母亲过惯了苦日子,很注重节俭,这几年夏季酷热,外甥给舅奶买了台奥克斯空调,但她舍不得开,只开电扇,说电扇省电,常常拿一把竹扇在街道上乘凉。冬天不用电热褥,爱睡热炕,我们我自制了水泥炕面,但一到冬天,坐满一炕老婆们,炕面不堪负重,发生裂纹,为了安全起见,以防坍塌,我和弟就在预制厂定购了短楼板,背面打孔,用后母亲夸奖满炕热,心情愉悦,我们也就心安了。
为了母亲冬季烧炕不缺柴禾,每到夏季,就将别人不用的麦糠烂柴装包拉回家,秋季收集树叶包谷壳,芝麻杆以备冬用。
母亲勤朴闲不住,每到秋季还要邦我们搬包谷,抃棒棒,剥包谷,你不让做她还不高兴,自家的包谷抃完了还要邦助邻居家,为让母亲开心,我们也不阻拦。
母亲都90高令了,每年腊月清扫室内,除非大件搬不动时,从不让我们邦忙,总是说你们各忙各的去吧!
母亲心灵手巧,每逢农历九月会,便忙活开了,邦助给出嫁女家做花糕,做面花,花糕做成龙凤呈祥,形象逼真,面花品种繁多,有龙,有鱼,干果梅,海棠花等,栩栩如生,并自做自染,还要上油,五光十色,煞是好看。

自从有了馍店,母亲就给馍店做面花,一个九月下来,还能挣个几百元呢!
母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村上谁家婴儿受惊吓,都要找母亲收惊,母亲用手在婴儿的头上左转三圈一甩,再转三圈一甩,口中念念有词,大概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反正大凡收过惊的婴儿当晚就可安睡不闹了,神奇极了,大家都说母亲烧香的手有灵气,就连西安医学院儿科教授也被折服,去年正月十四日晚上,母亲正看戏呢,被村里叫娘的一媳妇叫回,说其弟媳抱孙子去外村走亲戚,小孩晚上哭闹不休,她无技可施,只好托人求助母亲,母亲却满口应承,坐车去了外村,回来时己夜半三更,教授第二天带上礼品答谢,母亲却惋言谢绝,教授却要给母亲下跪,母亲只好收下,教授夸奖说:大妈,你的手比我这医科教授都历害,孙子哭闹不休哄不乖,我想尽办法却无济于事,无奈之下才求你了,你一去,娃当晚就睡安稳了,说完给母亲鞠了一躬。
母亲几年来抚慰过的婴儿不计其数。
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修佛之人,每到初一,十五,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到庙里焚香祭佛,我至今也弄不明白,母亲不识字,咋把这些日子烂熟于心,母亲手中有一本厚厚的大日历,有时我发现母亲在不停的翻阅,大概就是查找祭佛的日子。

村上有些妇女要皈依了,母亲就让我用电动三轮车拉上她和皈依之人,去香积寺找主持办理皈依证,母亲和寺院的大小主持太熟悉了,见了就双手合十,互念阿弥陀佛,我都被折服了。
母亲心中只有他人,疼爱儿孙们胜过爱自己,去年母亲腰椎有病,医生开中药让热敷,孙媳们晚上下班回来跪在炕上给奶奶热疗,整整坚持了一个半月,感动的我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可惜 换了手机丢失了,人常说世上没有养爷的孙子,那有养奶的孙媳,但却成了事实,母亲用慈爱之心把孙子们为下了,就连重孙长时间不见,回来都要抱着太祖母亲昵一番。
我们一家能四世同堂,那就是母亲长期修佛的功德。母亲己属高令老人,一人独居着实让人放心不下,妹妹们每周定时回家探望老母,食品孝顺一河滩,母亲却心地要强,没病没灾却不要人陪伴,孩儿们在家时人还放心,孩儿们一走,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母亲的门开了没,如没开心里就发毛,便问超市的房客见我妈了没,说见来又出去了,这下我心才能踏实,中午就去和母亲坐一会,母亲便把妹妹拿的食品给我吃,真把我当了小孩子,我突然想起一幅照片,一位104岁的老母给84岁的女儿喂糖果,女儿却喜笑颜开,是的,儿女再大,在母亲根前都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这就是亲情使然。
母亲一生勤劳俭朴,仁爱慈善!祝母亲健康长寿,颐养百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胡永民,男,生于1951年6月。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支部书记,生产队长,文书会计,村长村支书,基本路线教育工作组长,乡业余教育视导员,曾在县农业学大寨办公室工作,2012年从事文学创作。创作散文、诗歌近百首,有生之年必将完成一千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