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能否给农民一条生路?
作者:饶晓辉(江西)

近日,在和农民朋友聊天时,他们说的最多的是以下几点:一是现如今的天气太反常了,上半年遭洪涝,下半年遇干旱,导致粮食经济作物大面积减产减收。更要命的是种植成本逐年上扬,而粮食价格却“稳如泰山”。二是医保农保缴费一年比一年增加。前几年每人才几十块,现在却涨到三五百不等。三是现在农村可耕之地逐年在减少,这里既有修路被征地,也有一些被特色产业建设的挪用。虽然这些被征的地,一次性可以得到一亩地几万元不等的补偿款,但大家认为这只是眼前获得的小利,而土地在,才是一辈子的大利。难怪乡亲们调侃,以前是“从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武装政权”,现在是“从城郊延伸农村吞噬土地”。更有人直呼,种田人太难了,连老天爷都不给条活路,这地以后都没法种了。

我知道,以后不种地了,这只是善良纯朴的农民朋友无奈之言。因为一辈子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农民,是不会轻言让土地荒芜的。再者而言,不种地,他们还能干什么?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常说,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只能一辈子做农民种地了。那时候其实根本不懂得种田人的辛酸苦楚,现在是真明白农人的艰辛与劳累了。对于农民朋友的感慨,很是有感触。我想起了唐代诗人颜仁郁的:“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其实,往上翻一翻,不用出三代,八成以上的人都是出自农村。那么,为什么苍天待农不厚道,我们的政府部门可以给力呀!
我愿意用我笨拙的笔,为农民兄弟搦管为文,是时候善待农民朋友了,因为他们真的不容易。真希望有朝一日,农民也可以凭那张写满沧桑的脸吃饭,而不是要看老天爷的脸生存。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