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木之湾 (组诗)
文/虫二

春天的芭蕾
黄木之湾 像一面平放的镜子
壮阔的襟怀 波澜不惊
里面装着万吨商船 云朵和更大的天空
白鹭高高的纤足 划破水面
凌空飞舞 大声呼唤
一个旋转 稳稳地站立在水的中央
啄食水中的云彩 击穿镜子里的渔船
纯粹的心思 装下了水墨丹青
千年不变的善水 入了唐朝的户籍
“海上丝绸之路″ 在南海神庙发源
海神 扶胥浴日 海不扬波 成就了千年繁盛
木棉花开 “第一游菠萝 第二娶老婆″
千年的神庙 成全了无数善男信女
祈福 相亲 祭海 延续了千年
中华文化的根 在这里成长 传承
春雨 反复清洗了商船的甲板 堤岸的榕树
大吉沙岛上的百年荔枝林也清洗了
青苔在春风里 开出米粒大的苔花
朝阳 薄而透明的罩住天空
光芒万丈的滑翔在黄木之湾
节外生枝的桃花,在春的风月中坠落
春往深处 夜虫的诗语泛着春潮
岸边的油菜花 抹了一身莫奈的油彩
蝴蝶和风筝 在绚烂的上空挥舞
布谷鸟飞上枝头 欢乐的鸣唱
风声 惊动荷尖上的蜻蜓
扇动着翅膀 把春日赶进了夏天
夏季踏歌
扶胥之口 在这里弯曲
一边弯曲 一边逗留 泄露了弯曲的美学
隆平稻香园的稻花 开了
粉白的花 引来了蝴蝶聚拢
百年的荔枝林 枝头低垂 荔枝熟了
此刻 阳光穿透云彩的缝隙
恣意 强烈 刺目 白鹭斜穿稻田
幸福翻转 瞬间凌空矗立
壮志与豪情 猛一个转身
稻田与天空 推高1千米
那个爱稻子的隆平先生
世纪风 轻轻拂过他的笑脸
一生的禾下梦 在希望的田野上
饱满 沉甸和金黄
托起了华夏故土的沉香
成就了一代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的端在自己手里
满腔热血 为稻子痴心不改
您那精神矍铄 豁达开朗的气度
包容 风趣 智慧的风骨
是黄木之湾 精神的丰碑
夏日的帷幕 拉开“扶胥号"龙舟赛季
在扶胥之口 黄木之湾
以不曾改变的方式 呐喊 划拨
伟岸和粗犷 龙舟赋予能量
以乘风破浪 所向披靡的姿态前进
熟悉的乡音 面庞 和故乡的种子
龙舟飞舞的日子里 殊途同归
被雨水洗净的天空下
龙舟 只在 中流逐浪
悲苦欢喜 齐力拼搏
古铜的容颜 虬龙的身躯
时而咆哮 时而哨声高亢
见证一方水土 与一个族群的浩瀚与卑微
珠江的和风 亲人 亲物 亲自然
关于千年前 汩罗江那场报国离殇
世代用粽子 敬奉与铭记来回馈
这一天 稻子抽穗 拔节 百草葳蕤
炎黄子孙 千年的龙舟
是黄木之湾 不变的基因密码

秋天的守望
扶胥之口的碧波 辉映灯光与月色
“普盛海洋牧场1号″ 启程
“扶摇号″深远海工况浮式风电平台 交付使用
远行的笛声鸣响 一缕秋风漫过船声
与码头 甲板 吊机 摩天大楼告辞
与大吉沙岛 长州岛告辞
与十公里黄金之岸告辞
穿过南海神庙 驶向伶仃洋
秋天的白云 在扶胥之口慢跑
珠江与天色 聚成一幅江山画卷
隆平稻香园的超级杂交水稻 熟了
沉甸甸稻穗 弯腰 点头
深情款款 沉浸在朗诵中
静静的听 细细的读 那是稻子的纯诗
仿佛是 隆平梦回开始的地方
凝望黄木之湾 是多少人一生的信仰
黄埔军校之歌 流年荏苒
激情燃烧的时代旋律
一首歌 集结对中华民族之爱
每一个音符 在秋天 与胜利冲向云端
金色的稻香 吹向珠江国际慢岛
霞光初照 白鹭扇动美丽的双翅
在波光粼粼中 起舞歌唱
丰收与喜悦 忠诚与守望
希望的种子 在这片土地上结果
黄木之湾的天空 容得下黄埔人的理想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再出发

冬天的韵律
泥土收下落叶 花瓣和草根
泥土收下时间 收下梦想的种子
珠江饱涨的激情 在黄木之湾燃烧
冬日的暖阳斜照 蓝天与白云交织
黄昏 魚潜深水 藕睡淤泥
安静的生命 轮回 沉寂
把自己交出去 扎根黄木之湾
萝岗香雪的梅花 说开就开了
十里梅林 发自宋朝的希音
灿烂的情怀 寒风中依然
仰首 宁静 不舍昼夜
满足和补偿冬日的空白
芳香经过 玉嵒书院 直抵南海神庙
深情的双眸 停留在黄木之湾
无论朝代更迭 梅花与神庙
相遇的缘分 相同的意念
在扶胥之口 黄木之湾
为海上丝绸贸易 远航饯行
万里征途 最柔软 最虔诚的祈福
黄埔港的航灯亮着 夜醒着
甘蔗林 被北风吹响
呼啦呼啦的甜 便在空中弥漫
千年的海神 应许黄木之湾 风调雨顺
邀请 花神 树神 水神 土地神共享繁荣
国际商务在这里通达 万千的连接与运输
光芒涌现 潮汐来去 日出日落
一带一路 就在这里出发 归来

【诗人简介】刘兰玲简介: 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监事、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岭南微文学传媒编委、广东岭南诗社社员、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专版编委。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紫金之歌》获得首届“永安杯″诗歌大赛优秀奖。《山里的村庄》《荷塘的蜻蜓》《光阴怎能老去》等入选《南方优秀诗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