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诗刊》3188期

感受拉萨:在藏大路的尽头
——摘自吕兴福散文集《一路向西·4》
作者:吕兴福

在一条由西向东贯穿拉萨市的主要干道上,我们放慢车速,一边观赏市井,一边寻找布达拉宫。
由于我们没有及时从金珠路驶入北京西路,导致一路向东走完江苏路和藏大路,直至行驶到藏大路的尽头。
这里的确是藏大路的尽头,因为眼前被拉萨河——一条切割很深的河流挡住了去路。我们下车后,望河兴叹。
好在这里临近河谷,植被丰厚,给人的感觉温湿潮润,一时心情愉悦了许多。
站在大藏路尽头的平台上,可看到曲折蜿蜒的拉萨河,半环着拉萨市。明显低下去一个级梯的拉萨河流域,郁郁葱葱,跟我们见过的很多江河流域别无二致。感受着从哪里吹过来的风,舒适而惬意。
同行者们都为没有找到布达拉宫而惋惜。我告诉大家,我们没有走错路,或者说歪打正着我们来对了。这里分明摆放着旅游指南上所列举的两个景点,我们不用购票就能先睹为快,何错之有。
因为,在藏大路尽头的右侧,有一片园林楼舍组装而成的世界,此刻显得宁静而美丽。这就是新建成的颇具规模的西藏大学。隔街相望的是新建的气势恢宏、造型别致而夸张的西藏矿藏博物馆。这两个所在,的确都名列于旅游指南之上。
大家顿生兴趣,纷纷走近藏大校门,摆出各种姿势,互相拍照。西藏大学,面向全国招生,从各地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形看,很受欢迎。据说这所大学的录取门坎并不低。既然都到这里了,实地感受一下藏大校园真是不错的选择。(此处删去30个字节)
西藏大学隔街相望的矿藏博物馆,设计规模很超前(此处删去80字节)。
我四处观望,藏大路的尽头虽然有高校和博物馆,虽然环境优雅,但由于正在建设之故,显得冷冷清清,因为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和车辆。
在离我们数十米的地方,有两位穿迷彩服的青年民工在整修路沿。我们便走过去问路。
两位见我们走来,站起了身,看上去都是满脸的污垢和潮红,又是满脸的憨厚和善良,一看就是典型的藏家儿男所独有的范儿。在他们听了我问布达拉宫怎么走时,其中一位用并不流利的汉语回答说:“走翻了,走反了,就是走岔了,走差了,再回去几里地,不远,拐到右面的大街上,布达拉宫就把你们挡住了。”
我发现,给我说话的青年为了表达准确,双手下意识地作了很多辅助动作,另一位虽然没有说话,却是在自己胸前使劲地搓手。
在我的同行者给递上两瓶矿泉水时,他们使劲推辞,怎么也不肯接受。我上前对他俩双手合十,念了六字真言后,他们合十还礼,收下了矿泉水。
我从两位痴傻而急切的神情中看到了其美好的心灵。这本具的、质朴的、不加任何造作的人性光芒的显现,令我感动不已。
记得数年前,我在一个小寺院里见到一位刚从西藏朝拜归来的师太,她对我们说,如果有机会,最好去西藏感受一下,感受一下哪里仅存的原生态,即尚且没有被所谓现代文明污染过的原生态。她还说,我们不知道西藏的这种纯朴还能坚持多久。
师太的话,直到在拉萨市藏大路的尽头向这两位修补道路的民工问路之前,我真的没有完全理解。
我过多地从生态环境方面去演绎,而今天,我才更多地从人性本具的至纯至善方面去诠释。这后一个方面的原生态更值得我们长途跋涉前来领略和领受。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拜谒布达拉宫才不会流于形式,才会更有意义。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甘肃诗词学会会员,甘肃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歌联合会首席顾问,惠川文学社、《惠川风》杂志社创始人,名誉社长。有诗词、散文集及军旅、经济、文化、宗教诸类文集出版刊行。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晨曦、吥咻、蓝儿
秘书长:艳阳天
总诗评:李希勇
现代诗歌研究院院长:钱文昌
古典诗词研究院副院长:米兰
副总编:追梦天涯
现代诗歌研究院副院长:荷塘月色
主播部部长:艳阳天(兼)
主播部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兼)
主播部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戴维
主席团专职成员:森严、聂子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兼)
北方文学社副社长:世灵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东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总编辑部
古典诗词音频审核:米兰
现代诗歌音频审核:戴维
诗歌、音频总审核:艳阳天
总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