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妈妈煮面
张子焕
这几天妈妈胃口不好,饭吃得很少。
我儿子远在上海工作,妻子单位最近太忙经常加班,家里往往只剩下我和妈妈两个人。我会做饭,厨艺也还过得去,可这几天我做的饭菜,妈妈不怎么动,每次只是象征性地吃几口就放下碗筷。那天晚上,我看妈妈面色憔悴,又没吃几口饭,无声地躺回到她的床上。于是我想了想,决定给她煮碗面。
我小时候生病了,妈妈总会单独给我煮一碗面,经常是西红柿炝锅,香菜叶点缀,上面再卧一个白色蛋清金色蛋黄的荷包蛋,汤汤水水的特有食欲。而且还是在妈妈温暖的目光下吃下去的,浑身舒爽,病也就好了大半。
我悄悄在厨房里准备食材,却发现自己一点都不了解妈妈的口味。她是喜欢原汤面还是打卤面?面里是放西红柿还是放菠菜?如果我此刻去问,她老人家定然会百般阻拦,不忍麻烦宝贝儿子的。好吧,我就按妈妈的方式做,用西红柿炝锅,做原汤面。可家里既没有西红柿又没有香菜,于是我穿上外衣,到一里地外的市场去买,买的时候精挑细选,要把最好的食材给妈妈吃。
切菜的时候,我回忆儿时妈妈哄我吃面的场景,温馨如昨。一时走神,不小心切破了手指,渗出鲜红的血滴。于是找个创可贴粘上,继续煮面。做好后,我把面端到餐桌上说:“妈,这几天您有点吃不下吧?我给您煮碗面,趁热吃了吧,啊。”因为平生第一次用哄孩子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关心,说话时竟然有些结巴。
妈妈听我这样说,脸上露出了惊喜,眼角滚出了泪珠。我伸手去擦,妈妈又看到了创可贴,便寻问缘由。我不在意地笑了笑,说只碰破了一点皮儿,不碍事儿的。妈妈把我的手放在唇边,泪流下了一串:“儿啊,是因为给妈做面伤的吧?”我说这算什么呀?我小的时候过年,您给我们剁大骨头,手指剁掉了两节呢,当时就昏迷不醒了,可一睁开眼睛又继续里里外外地忙。妈妈说我是妈,应该的呀。
我闻听后泪如雨下。儿子出门妈妈送出好远,久久凝望。而儿子在外三五个月,却懒得向妈妈报一声平安。妈妈不开心了却反过来安慰儿子,儿子不开心了,可以一句话把妈妈噎得喘不过气来。天冷了出门,妈妈追赶着送棉衣棉帽,妈妈穿着单薄了,儿子却从来不闻不问……
我嘴角抖动着失声痛哭。妈妈,一碗面会感动得您落泪,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伤口,竟让您泪水涟涟……见妈妈起床有些吃力,我端着面走过去,跪下来说:“妈,您不用起来,儿子喂您吃。”
妈妈似乎受宠若惊,手足无措又一次落泪。我连忙说:妈,您尝尝怎么样?妈妈怯生生地尝了根面条,连说:“好吃好吃!可能这几天我吃的药多了,嘴里都是苦的。你每天累了好一会儿做的饭菜,我却有些吃不下,还真想吃口面条呢。”妈妈像孩子一般不好意思起来。我心里想,您怎么不早说?嘴里又像哄小孩儿般:“慢慢吃,咱不急不急啊。”
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平时饭菜不合口,她也不吭声,怕给我们添麻烦。尤其是妻子做的,更是从来不挑肥拣瘦,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好吃好吃。没想到这次她一激动,竟然“口吐真言”了。我为了缓和气氛说:“妈,您从老家都搬过来两个多月了,怎么还拿自己当客人?饭菜不合口味也不说。以后在自己家想吃啥您就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要不然我又不是您肚子里的蛔虫,咋知道您想吃什么?”妈妈连说好好,并拉我站起来,说地砖太硬了,膝盖会痛的。
我怕妈妈心疼,站起来坐到床边,继续喂妈妈吃面。妈妈一边吃,一边夸我的厨艺不错。平时只要妻子在家,做饭的事都是她负责。妈妈借这个机会对我说:“儿啊,现在社会男女平等,女人也一样上班挣钱,以后你得多做饭。又不是不会做,可不能总偷懒;另外你性子急,平时别总和她闹矛盾;对了,这几天好像要下雨,出门时别忘了带伞……”那天,妈妈的话不知为啥那么多,应该是享受着来自儿子的关爱,幸福得像喝醉了酒一样絮絮叨叨。
我又一次落泪了。但丁说:“世上有一部永远都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唠叨。许多时候,我们总是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的关心与关爱、付出与包容,有时还流露出些许不耐烦来,惹她老人家偷偷落泪。可一不小心忘了她会变老、会孤独,也需要关心和关爱。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那就是母爱,世上有一个人最值得回报,那就是母亲,那就是妈妈。
那碗面,妈妈吃得一干二净,连汤都喝光了。
奇怪的是,两天后妈妈的胃口竟然变好了,大概那碗面真的有治愈功能吧。我还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从上次倾心交谈后,妈妈好像是变了,她不再怯生生的了,不再小心翼翼地讲话了,又像我小时候那样,经常给我系钮扣,用手抚摸我的脸,偶尔还笑骂我几句。
我暗暗想:妈妈,儿子以后还要常常为您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