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妈妈(节选)
文·诵/吴德忱
我的妈妈于1911年6月19日(农历),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6岁没了妈,9岁死了爹,独自一人寄养在自己的婶娘家。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养育和爱护,又没有亲兄弟姐妹相陪伴,孤零零一个人,可以想的到,妈妈当时的幼小心灵该是怎样的悲哀呀!好在自己的婶娘没有姑娘,对她还很好,视为己出,才使她得以生存下去。妈妈曾多次跟我说过,即使婶娘待她很好,她在婶娘家也还是处处小心,尽力多干活,生怕惹婶娘一家不高兴。刷碗、扫地是常活,还开始学做针线,帮助婶娘为五个弟弟做衣服。别人家7、8岁的孩子可能还在母亲的怀里撒娇呢,可是我的妈妈却享受不到童年的快乐,每日辛苦的劳作,并看人家的脸色怯怯的生活。
我多么希望我的妈妈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有许多许多趣味无穷的童年的故事,在我童年的时候讲给我听。可是,妈妈没有。我童年听到的,只是“狼来了,虎来了,和尚背个鼓来了……”,或听到妈妈凄楚地哼着“今日在南,明日在北,……”土匪唱的歌。

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妈妈的性格变得坚强刚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这为她后来的生活奠定了基础。16岁那年,经别人介绍,妈妈嫁给了我父亲,开启了她漫长的人生之路。

妈妈没有文化,不认识字。在我上小学以后,我从户口本上才知道,妈妈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只叫吴耿氏。后来,哥哥们参加工作,填履历表要填父母的名子,才给妈妈起了个名,叫耿凤兰。

妈妈身高一米六还多,长得很健壮,脚虽然裹过,但后来又“放”了,还属于大脚。妈妈颧骨很高,眼睛不算大,原本单眼皮,后因倒睫,在二道区医院作一次手术,老了才“变”成双眼皮。妈妈有这样的体魄,让她受用一生,也劳累了一生。

一生的辛勤劳苦,使妈妈养成了许多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贤惠、憨厚、质朴、忍让、孝顺等等,都在妈妈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所以,妈妈在吴姓的大家族中,很受人尊敬。妈妈妯娌五个,妈妈与另四个姐妹处得都很好,从来没红过脸。在一起过日子的时候,即便轮班做饭,也都互相帮忙。分家以后,几个姐妹更难分难舍,有个病灾的都互相探望;逢年过节,都互相帮助干活。自留地垅挨垅,看小鸡什么的都互相关照。冬季活少或闲暇时,老姐妹几个经常聚在一起唠家常。就是我妈离开了老家农村,一有机会,比如儿孙辈结婚,她们都把我妈接过去,一住就是个把月,总有唠不完的嗑,说不完的话。小字辈这茬人,对妈妈更加敬重,总是“四娘”、“四婶”、“四奶”地叫个不停。在我上高中和刚参加工作以后,父母仍在农村生活,因身体不好,有许多活如挑水、往家扛生产队分的口粮、磨米等,都是我的那些堂兄弟帮干的。我妈妈没少跟我说那些感人之事。对此,我深感内疚,又心存感激......
作者简介:吴德忱 ,长春市人。曾长期从事财政经济工作。退休后,走进书香墨海,在文字里寻求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