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枣木三山远,黄河一水长;层峦无间断,文脉自相传。戊戌暮春李兴民先生抵陕西榆林清涧拜谒路遥先生故居,为表敬仰之意,越清溪涧水,跨秦晋大峡谷,沿黄河挽泾水折东向西,将两株红枣树苗请回原州古城;馆旧土培新壤,贯通地气,植于雁岭西郊家院。五年间,风传雨沐,心交神会,以数框红枣之实回馈李先生请缨之举,一人一树结下不解之缘。然使命未达,客程未尽;已见山水一程,何惧川路五千。癸卯暮春,李先生跋程山水,重辎亲抚,护送红枣数踏上征程;自泾水之滨,绕六盘山西麓,汇渭水支流葫芦河于杨河彼岸---木兰书院。自此,一场地理跨越,一场沿黄河溯流而西的文化会归之旅终归其所。为迎接红枣树入园,院长史静波先生与当地文人或以文纪之,或以诗歌之,篇幅达上百之巨。为表寸心,余以五首十三韵诗记之。


(一)
久慕上林幽,相识共宽州
与君离别意,暮辞清涧头。
长河隔岸雨,东注复还流。
山川不可逾,迁徙得自由。
东风不择木,远客带雨酬。
与君无限意,五年话滞留。
雁岭峰下月,相伴到明愁。
青衿开新幕,泾水放兰舟。
相送到葫芦,葫芦在河洲。
与君相期意,相期物外游。
名园得暂息,长啸归山丘。
安得遥相逐,惟此一瓢酒。
杨河水潺潺,香茗浮半瓯。


(二)
满袖萧关雨,榆塞雁临初。
遥瞻慕兰春,陇山点春锄。
相逢莫如是,雅和若水湄。
今君故邀之,溯游以从之。
今君远赠之,乘龙骖凤姿。
花儿随声转,秦音遇故知。
长风过九园,拾桥闻野炊。
幽亭植桃李,田畴泛青漪。
适逢成林日,绕看步还迟。
处士卜深宅,月夜玉笛吹。
时时撷英华,落笔妙赋词。
更有结庐欢,澹澹隔轻烟。
终当从游之,待以季孟间。


(三)
黄河自蜿蜒,枣木隔层峦。
三山亦跬步,一水非越难。
朝夕皆经过,洞彻下急湍。
蜉蝣寄此身,俯仰亦嗟叹。
爱此源头坐,临风送月残。
于今四十春,圻桂植木兰。
笔架凝襟翠,添砚写伐檀。
名贤远相访,文杏林初阑。
书院上客至,新月照尘鞍。
邂逅真莫逆,喜园共素餐。
薪火不停焰,野薯锅底攒。
阴阳作碳烹,天地为炉盘。
同倾糜子酒,拜君入讲坛。


杜枚,诗词爱好者,喜山水,乐辞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宁夏诗词学会会员。



本期编审|杜枚 张平
本刊投稿邮箱|376973067@qq.com
本期编辑|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