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在第五道榜文里,新任知府威胁与安抚并重,开始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话术。他先是恐吓富户们:
“照对:救荒之法,惟有劝分。劝分者,劝富室以惠小民,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也,国法也。”
大意是:“劝分”是朝廷制定的最核心的救荒政策。所谓“劝分”,就是要你们这些富户把钱粮拿出来,无偿分享给灾民。这是不容违背的天道,这是不可忤逆的国法。
然后,黄震语调一转说道:
“今我抚州不劝分而劝粜者,曲体富室之情也,急谋贫民之食也。”
大意是:本知府如今不强制让你们无偿交粮(劝分),只让你们把粮食拿到市场上按官府认可的价格出售(劝粜),这既是出于对你们富人的体恤,也是出于早点为贫民获取粮食而考虑,本知府不希望花费时间与精力,去逐户清查你们的存粮。你们这些富户可要识趣。
黄震还说,只要富户们把粮食拿出来,投放到市场上,必有重赏。投放二千石者,由太守出面,为其举办表彰大会;投放一万石者,由太守给朝廷写奏折,为其申请官衔。自己以人格担保,决不食言。
结果仍然收效甚微。
所以,在第七道榜文中,黄震终于祭出了暴力手段。他宣布,若十日之内,被点名的富户仍不将粮食投放市场,“轻则差官发廪,重则估籍黥配”,不但要派官差去强行打开他们的粮仓,还有可能将他们抓起来治罪刺面,发配边疆。在第十一道榜文里,黄震又点名了当地乐安县的十余家“官户”(家中有人在外地为官者),命令他们拿出粮食来。
知府大人如此相迫,富户们虽不情愿,却也只好出血。如南塘县某饶姓富户,一再强调“一都自了一都”,只愿拿出粮食救济本乡灾民,黄震对此很不满意,遂命当地知县前往饶家坐镇,“躬亲发廪”,由官府直接打开了饶家的粮仓,发粮给外地民众。陈孟八官、杨茂五官、陈茂三官三户人家也不愿拿粮食出来卖,黄震遂派出巡检,将其粮仓查封,然后由当地知县坐镇放粮。
抚州富户们在公元1271年的这种遭遇,只是两宋“中产(及以上)之家”被朝廷的“劝分政策”盘剥的一个很小的缩影。



这也正是本文标题“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贵族”的答案所在:上自朝廷,中至知识分子与官僚,下至普通民众,皆丝毫不尊重他人的私有财产。皇权一味以推卸自身责任、强调民众义务为能事(你的就是国家的);官僚动辄以行政权力“损有余而补不足”,且将之视为天道(你的就是朝廷的);底层民众充满了仇富心态,将他人的合法资产视为“财富暂时聚集在你家”(你的就是大家的)……
这样一种毫无私有财产安全感的社会,毫无权利与责任分野的社会,是不会产生任何“贵族”的。




351807691@qq.com
微 信:banbo1984
微 博:诗人琉璃姬_瓶盖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