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海龟在教育阵线当道时,喜欢西化教育和颂赞西方文明。有一篇阅读理解,正文的内容叙述了一种据说美洲才有的鸟,歌唱很好听。说当地土著常常会在小鸟学飞前,便将小鸟装进鸟笼子,让鸟妈妈帮着给喂养长大。然而,鸟妈妈看见她的孩子被圈养,非但不会继续喂养孩子,而且还会衔来有毒的酸梅给小鸟吃,让小鸟一命呜呼。鸟妈妈虽然痛苦,可还是觉得值得。结论就是:在西方先进文明的世界里,自由最神圣;生命失去了自由,不如死去!
给学生评改试卷时,我一看见这文章就心头火起。心想:弄假也别那么粗糙呀,杜撰这么一个生物学逻辑混乱的故事,如何让人信服结论!
小鸟在学飞前,将之装鸟笼让它父母喂养长大,确实比人工喂养来的快来的好。当地土著之所以这样做,肯定是常常成功;常做多做,死一两只不足为奇。倘若只是做了一两次,并且死了,那么小的概率作者怎么知道?更不会知道是由于毒酸梅死的。借鸟爸鸟妈帮助喂大小鸟,我小时候就用斑鸠实践过。可是我太贪心,希望大鸟一直喂下去,结果隔一长段时日再爬上竹丛高处鸟窝旁边去看,两只会飞的小斑鸠都死在鸟笼子里了,是饿死的。鸟父母养大了它们,到了应该独立的时候,是不会再继续养的。那是本能使然。鸟的生息繁衍,全是受本能支配的,大鸟根本没有鸟笼子的概念,更不可能回去采毒食物来弄死孩子。
不过,现在突然想起这些来,倒触发了人生中“形与神”的思考,也就促成了下面一首自由体;构思自觉不太成熟,马马虎虎写来,不知良莠……




自由诗
形骸与思绪
连振华
形骸在瀛寰中很不自由,
它只是自然的一个楚囚。
限制了四肢就不能移动,
捂住了耳目就见闻寡陋。
然而,生的形骸会魔咒,
念一念灵魂便能洞冥通幽。
九霄瑤殿,十八层地狱,
史前的洪荒与未来的春秋。

灵魂差遣思绪使者逡巡,
将喜忧与无聊一一揽收。
滚滚红尘笼罩着太多奇异,
爱恨欢愁汇合成滔滔江流。
思绪无形质,荡荡悠悠,
陪伴度过无数长宵短昼。
形骸顺畅,它常会惬快,
形骸困顿,它常会愁忧。

可是有时它也截然相悖,
明明是形骸遭困它却优游。
病榻上躺着而神飘碧落,
身单影只却关心银汉渡舟。
暮色浓厚,朝阳透心牖,
秋冬萧瑟,梦中百芳稠。
此生不幸,归咎前生孽,
今世失恋,迁移来世求。

人生的大幸是思绪同俦,
使有限的光阴变得不朽。
唐律宋韵,其形骸何在?
西厢红楼,埋哪座冢丘?
趁形骸尚生,放任思绪吧,
让它在红尘中高飞远走。
追索昨天今天明天的情兴,
再凝成韵律让岁月传留……

2023.05.12深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