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村天后诞巡游古风民俗重现
文、图/罗宙纶、梁卫国

2023年5月12日,农历三月廿三,广州市海珠区龙潭村天后诞巡游,万人空巷。因疫情影响停办了三年之久的古风民俗活动,迎来了风生水起之日。


龙潭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滘中路、江海大道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的岭南古水乡,也是一个拥有神秘传说和丰富物产的村落。龙潭村一带地方,远古的时候是古海的海底,离广州“古海岸遗址”只有数百米之遥。约二、三千年前,这里逐渐浮现为陆地、滩涂,河涌弯曲交错,每天两次涨潮退潮,形成特有的水网地貌。村庄四面环水,被河水分割为几块,水乃龙栖息之所,是龙出没的地方,由此得名"龙庭",后才改名为"龙潭"。


天后诞巡游,自明代开始在龙潭村进行,已有几百年历史。巡游队伍中的“肃静”“迴避”“天后元君”等牌匾由清代光绪八年(1882年)幸存至今。2017年,“龙潭村天后诞”被广州市政府批准,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该村老书记、广州市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何礼谦介绍:在龙潭村,村民对天后娘娘有特定的敬称,称为“娘玛”,天后巡游又叫“行乡”,跟其他民俗活动不同,巡游队伍中的30多组角色近300人都是龙潭村村民,经过层层选拔,男女老少齐上阵。有老村民告知,参加巡游的人数有规定,迟报名都报不了。“手快有,手慢无” 一位村民阿姨笑着说,可见村民对非遗文化活动的热情。
天后诞当日,一大早龙潭村就热闹起来,参加巡演的村民已经打扮好待命,神轿已准备妥当。吉时一到,巡游队伍鸣锣开道,八名大汉抬着“娘玛”圣像,开始环村巡游。

巡游队伍各组角色,服装和器物统统都有讲究。鞭炮开路、三角大令旗、龙潭村村旗、头锣二锣、一炷香、龙头檀香、十三太保兵、娘玛头牌、老人绅士、大刀护卫、龙轿、芭蕉扇、锣伞、水果烧猪、担花、彩旗、妇女旱地龙船凤船、摇花环、彩旗、舞狮、舞龙……

龙潭村特有的“妇女旱地龙舟凤艇”十分抢眼,随着哨音整齐划桨前行;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女子捧着花篮一路“仙女散花”别是一番景致。队伍绕行全村,依序到全村十多座祠堂、书院、庙宇祈福,历时近三小时,整个龙潭水乡万人空巷,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游客,共享这一民俗风情的盛会。

龙潭村有一座四柱五楼三门式石牌坊,在这里耸立了一个多世纪。正中庑殿顶刻“圣旨”二字,横匾刻“乐善好施”四个字。这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光绪皇帝下旨所建。御赐牌坊建成8年后,不远处的纶生白公祠落成,专门纪念仁善巨贾白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