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我带妈妈去北京》
王少军/甘肃
七十八岁的母亲多年来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去北京看看。
估计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愿望——去北京,去首都。看看天安门,故宫,去看看升旗仪式,去祭拜一下毛主席纪念堂,最好再去一下八达岭,体验一下登上长城当“好汉"的感觉……
而尤以老年人的这个情结,更是为甚。妈妈退休前因为工作关系,也去过许多大城市的,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等。但就是北京没去过,这成了她的一块心病,一直耿耿不能释怀。
站在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上,看着这条永乐皇帝命名的、希望能长治久安的长安街,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历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场景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可现在,我的眼中心中只有一个人、一个念头——我的妈妈,我要好好陪着她,她才是我的天。妈妈说:现在真好啊,没想到有一天,早上还在千里外的西北家乡小城里吃早点,现在就能在首都的广场上散步了。
今天,现在,在天安门广场上。我牵着妈妈的手,提着弟弟妹妹为妈妈准备好的折叠椅,看着妈妈蹒跚的脚步,欣喜而满足的神色--我内心中却在一阵阵的自责:几十年了,为什么这么容易简单的一件事,却被我拖了这么久,差点酿成终身的遗憾?总觉得来日方长,总觉得以后有的是机会--现在交通是如此的方便快捷,朝发夕至的事而已,也就对母亲的念叨不以为意,竟渐渐轻视而至忽略了。
可蓦然回首,竟是一惊!突然发现双亲都已是耄耋之年,垂垂老矣!曾经的青春华发,已是满目霜雪,所剩无几;曾经的大步流星,已变得步履蹒跚、战战兢兢;那高大直挺的腰杆,已经萎缩弯曲,那黑亮清澈的眼睛,已经混沌无神……可我们都在忙些什么?为一级工资而愤愤不平,为职称迟上怒火中烧,为工作轻重怨气冲天,为怀才不遇而长吁短叹……还有,就是孩子没别人家的优秀,房子比别人小,车子没别人好,朋友没别人贵,面子没别人的大……
可是,生我养我的父母呢?我们的身上流着他们的血脉,吮吸着他们的养份,但却好像一直都没有在我们生活的中心里。可他们才应该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最至亲至爱的人啊!
我们耗干了他们身上最好的青春血肉、人生年华、精神和物质财富。他们把毕生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无私的给了我们,我相信,如果需要,他们甚至可以毫不犹豫的把生命都给你。
看到过一个故事,妈妈问儿子:孩子啊,如果妈妈的眼睛看不见了,你会怎么办呢?儿子说:妈妈,我会请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在最好的医院,用最好的药给你治病,花多少钱都不足惜。妈妈欣慰的笑了: 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孩子又问:妈妈,那如果是我的眼睛看不见了,你会怎么办呢?妈妈笑笑说:孩子,我会把我的眼睛给你。
读到这个故事时,我泪眼滂沱。因为我现在也已身为人父,能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感情可以到什么程度,这是一种天性,是世上唯一不求回报的、毫无私心的爱,这种无疆之大爱,我深信不疑。妈妈当了大半辈子教师,晚年又在图书馆工作到退休。但毕竟年纪大了,一直不太会用智能手机,也不太相信那些看不见的电子产品,所以还是经常用现金付账。一辈子刚强自信,尽量不绐孩子们负担。这次也不例外,把儿子女婿给的红包都装在随身的斜挎小包里,到哪儿都掏出来争着要付账,嘴里说着我有钱收我的!却被我们扫码支付了后又抱怨说,现在怎么回事啊,是不是看不起我们老年人?我的钱又不是假的。每每引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她知道大家都是善意的,说了句本来就是嘛!也就跟着笑了起来。可我今天总是在旁边跟着笑出泪来,又悄悄地拭去。
妈妈到了北京高兴,精神出奇的好。走前虽然兄妹们策划鼓动了数月之久,其实是提心吊胆的,生怕酿成大祸,尤其我是老大。到北京后每天四点左右起床出发,整日十几个小时都在走路。我比妈妈小二十一岁,已是气喘吁吁、精疲力尽了,没想到浑身病痛的她竟然坚持下来了。妈妈也没晕车,晚上还吃了饭,饭后还在街头散了步,着实令人惊叹。尤其是第二天,早上天坛、什刹海,下午颐和园。北京游,全靠腿,一直在走,没有午休。我计步器上显示了25000多步,这应该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我看的出来,她心里是真高兴。
到了第四天,妈妈头天晚上洗澡感冒了,突然头疼欲裂,胃也难受,加之前几天体力透支,一步也不想走了,说要在酒店休息一天让我们去。可今天是她一直盼望着去的天安门广场和毛主席纪念堂,还有故宫啊!我知道妈妈是不想拖累我们,可我怎能不知,又怎能不带妈妈去了她的心愿呢?想尽办法,问了许多人,终于通过电话在一个老北京人那里租到了一个轮椅。把妈妈安放在座椅上,转天安门广场,进毛主席纪念堂,游故宫、景山公园、长安街、王府井……这样慢慢行进着,除个别台阶时下来走几步,妈妈全天坐游。再不为母亲身体担心焦虑,就一路沿途附身给妈妈讲解和交谈着。
推车进景点时,工作人员马上上前接手,亲自把母亲从快捷无障碍通道先行送入,楼内也有专用电梯,免受拥挤等候之苦,享受特别待遇。且礼貌周到,温馨人性,遇有过地道和上下坡道时,总有工作人员或行人主动前来关切询问,并施以援手相助,令人感动。
可老天却像是在故意考验和惩罚我的不孝。前一天竟突然崴了脚,剧痛难忍。生怕误事,还要瞒着妈妈,便喷了药剂,贴了膏药,又吃了消炎药,一瘸一拐的地强忍着。一天下来看到妈妈坐在上面左右顾盼,兴奋的像个小孩子一样,笑容天真灿烂,我顿时觉得心中一轻,如释重负,有了赎罪般的轻松和慰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我们夫妻二人也已年近花甲,虽汗流浃背,腰酸背痛,但在老母面前怎敢托大,看妈妈高兴,于心大慰,亦便不足道矣。
我牵着妈妈的手慢慢地走着,依稀间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在凌晨,在黄昏,当乡村教师的母亲背着一个、抱着一个,手里还牵着一个……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在艰难地蠕动着,那可是十几里崎岖不平的山路啊……不能忘啊,怎么可能忘记:白天,在衣食难继的生活中,为学生和我们忙碌疲惫的身影;晚上,昏黄的油灯下,我们生病时母亲那焦灼无助的眼神,生活中憔悴委屈的面容,依稀闪烁的泪光……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世间一切都太短暂,该做的事,不要再迟疑,尤其对父母,再迟就真的来不及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圣人的话是对的,到了那时,纵有千般孝心,万贯家财,又有何用、悔之何及呢?生命的终极意义,人生的轮回承续,不就是如此吗?
这是一次普通寻常的旅行,短短几日,来去匆匆。离开的这个清晨,北京下起了濛濛细雨,象是在和我们告别。这也是一次慰藉灵魂的特别之旅,就像这小雨一样,拭亮清新了我混浊的眼睛,荡涤了我蒙垢的心灵,离开时,我的心中已是一片清明澄澈。我祝愿所有天下的父母亲都健康长寿,老有所养;天下的子女们都孝悌和亲,各有所成。祝愿天伦之下,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其乐融融,世界如此大同,岂不美哉。

作者简介
王少军,男,甘肃省山丹县人,文学学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张掖市作家协会会员、张掖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张掖市史志协会理事,高级教师。有百余篇(首)诗文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和新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