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诗歌联合会《诗刊》3187期

感受拉萨·第一次下车问路
——摘自吕兴福散文集《一路向西·3》
作者:吕兴福

在踏上拉萨这块神秘又神圣的土地上时,我还有些许不适。
除了身体方面的不适之外,还有对拉萨一无所知而带来的心理方面的无所适从。
好在跟来路上的三大山口、五道梁等高海拔相比,拉萨海拔只有三千米左右,我已经能驾驭自己的身心畅游期间了。
至于其他,就只有通过下车问路、参访修学来自我适应了。
在进入拉萨市后,第一次下车是在一个加气站。
汽车加气时,按照规定,车上的人都必须下车,这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
这个加气站坐北向南,它背靠着一座形貌诡异的山峰。这山峰由于诡异,才不由人去多看它几眼。它既不像我们一路所看到的雪山那样棱角分明、线条笔直,也不像其他山岭那样连绵起伏厚重圆融,而是别具一番风格:突兀而起,孤峰独立成其气势;其上布满褶皱,夹杂洞孔,形似骷髅,看上去有满目疮痍之感,故而说其诡异。
就跟这山峰的诡异一样,这加气站的做派也与众不同:他们在为汽车加气前,要先行核实所有随车人员的身份证件,然后领取许可证,才可以得到服务。我想,这不是神秘,也不是神经,如此神神道道,必然有其特殊的理由。
在驾驶员拿着驾驶证连同我们大家的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去营业大厅办理加气手续时,我跟加气站的工作人员闲聊,问他为什么汽车加气手续如此繁琐?工作人员告诉我说,这里不比内地,之所以强化管理,都是为了大局的稳定(此处删去70字节)。
这位工作人员看上去二十岁左右,很健谈也很热情。他一口气告诉了我们很多信息。他介绍说,拉萨这个城市的名称取自当地的拉萨河,这里的海拔并不高,只有两千八百米,并不是人们传说的那么寒冷,其实是很温润的,即便是最为寒冷的冬天,也就是零下十度左右,跟兰州市差不多,空气质量和温润程度都好于兰州。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兰州有的这里都有,除了餐厅饭馆的口味很多人不适应之外,其他都好。
我觉得好奇,问他为什么老是拿兰州作比较。他告诉我,他就是兰州人,来这里打工四年了,喜欢上了这里,一时半会儿还不想回老家去。
没想到在拉萨第一个访问到的不是藏家同胞,而是汉族小伙子,更巧的还是老乡。他听了我自报家门后,也感到惊讶。就此,我们都开始用家乡话交流了,觉得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我发现这小伙是个人才,说话有条理,语言简洁,表达到位。因为我们下车伊始,便得知了拉萨市目前的主要动态。我由此联想到了进入西藏地界后沿途交警的反复盘查和对所有车辆人员身份的确认,现在看来不是神神道道,而是事出有因。
终于,带着许可证件的驾驶员回来了,工作人员开始为我们的小汽车加气。
小伙子边加气边给我们介绍其他情况:吃饭可以去汽车配件城那里的汉民餐馆,实惠又能吃得惯;布达拉宫距离这里十六公里,门票需要预约,最好你们先去订票,否则会延误两三天时间的;最好不要开车,打的或者坐公交很方便,开车去往往找不到停车处,尤其是大昭寺附近,几乎没有停车场等等。
在告别加气站这位好心的小伙子时,我们感谢再三,因为这位老乡成了我感受拉萨的第一个窗口。
接下来,我们的行动,几乎都是按照这位热心青年的建议去进行的,比如吃饭、预约门票、登记住宿并存放车辆、改乘出租车游览等等。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吕兴福,文学家,佛学家,著名诗人。甘肃诗词学会会员,甘肃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歌联合会首席顾问,惠川文学社、《惠川风》杂志社创始人,名誉社长。有诗词、散文集及军旅、经济、文化、宗教诸类文集出版刊行。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主席兼总编:梦如诗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晨曦、吥咻、蓝儿
秘书长:艳阳天
总诗评:李希勇
现代诗歌研究院院长:钱文昌
古典诗词研究院副院长:米兰
副总编:追梦天涯
现代诗歌研究院副院长:荷塘月色
主播部部长:艳阳天(兼)
主播部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兼)
主播部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戴维
主席团专职成员:森严、聂子
南方文学社社长:蓝儿
北方文学社社长:李希勇(兼)
北方文学社副社长:世灵
中原文学社社长:追梦天涯
西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东部文学社社长:梦如诗(兼)
少儿语文培训部部长:秋竹

中华诗歌联合总编辑部
古典诗词音频审核:米兰
现代诗歌音频审核:戴维
诗歌、音频总审核:艳阳天
总编辑:梦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