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方圆,女,90后,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王益中学教师,王益作协会员。有多篇论文在《文艺评论》《名作欣赏》《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等专业期刊发表。多篇散文发表于《美文》等杂志。
何方圆老师拿到这本书之后,让她感觉眼前一亮,新世纪之后的乡土小说,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并不多,很惊讶在我们陕西还有这么一位优秀的乡土小说作家。
这部小说让何方圆老师既有《平凡的世界》的感觉,又有《白鹿原》的感觉,似乎又有毕飞宇小说《玉米》的感觉。毕飞宇小说《玉米》中同样塑造了三姐妹玉米、玉秀、玉秧。这就类似于任来虎老师在《天空飘走一朵云》中所塑造的谷鸽和田菲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故事性强,可读性强。整部小说语言流畅,何方圆老师一直认为小说不是靠讲述的,也不是靠拼凑的,而是源自作者自身的一种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的抒发。
这部小说中有写实和抒情的结合,也映衬了这样诗意的标题——《天空飘走一朵云》,读起来很舒服,何方圆老师上一次读这么舒服的语言,还是读莫言的小说。
小说构思精妙。尤其是其中的倒叙和插叙部分,给读者以很大的思想冲击。同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立体,小说的叙事空间也比较有特色,比如说石凹煤矿、山东庄等地域描写,显得很有地方特色,没有那么虚渺,让读者感受到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存在。

小说以细节描写而取胜。细节描写可以增加小说的暗示性和隐喻性。这里何方圆老师所说的细节第一个指的是故事情节的描写,小说中很多人物的情感不是靠语言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细节去营造出一定的气氛来暗示衬托人物的心情,这样就可以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增加小说的艺术魅力。
第二个细节是指小说中所写到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乡村风景等。在学术研究中,对于乡村风俗的研究是特别有价值。
南京大学乡土小说研究专家丁帆教授在他的《乡土小说史》中,对中国乡土小说概念内涵的表达式进行了定义,将其概括为三画,即“风俗画、风情画、风景画”,而其中风俗画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指在乡土小说中对乡村风俗习俗的描写。

小说具有史诗性。这部小说的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关中平原上的一些故事,作者以中国大地上一代人的成长史来反映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其中,也有一些魔幻的元素,比如说小说中写古老的老槐树,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落下枝丫。这个具有神秘和魔幻色彩的老槐树意象,何方圆老师觉得有些像《白鹿原》里的白鹿意象。乡土小说中融入这种魔幻元素和神秘元素,可以增加小说的深度。
何方圆老师也想借这次机会和大家讨论一下新世纪应该如何写好新乡土小说。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土小说始终是中国文学史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在新世纪之后,乡土小说变得越来越难写。

回顾以往的乡土史,从鲁迅笔下充满弊病的乡村社会,再到沈从文、废名、汪曾祺笔下优美的田园风光,再到赵树理、莫言、贾平凹等作家。
乡土小说应该是“土”和“不土”的,所谓不土就是小说要反映社会现实,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应该烙上时代的印记,注入时代灵魂和精神,所谓的土是指乡土小说中应该有具有乡村特色的乡风乡俗。
放眼望去,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兴起,作家们一味的追求新奇,乡土小说变得面目全非,一提到乡村就是贫穷落后,就是计划生育,乡村旅游,改造开发,农民工,甚至乡土小说一度都沦为了苦难文学。

何方圆老师在任来虎老师的小说中看到,同样在写姐妹之间的恩怨,村民之间的争执的时候,任来虎老师的态度非常的自然流畅,这也源于任来虎老师真实地展现了活生生的生活图景,任来虎老师所呈现的乡村就是我们现在当下的乡村社会。
另一方面,新世纪以来,作家们在创作时缺乏乡村的乡土经验和与时俱进中的乡村体验,这样导致他们和新时代的乡村所脱节,他们不够了解新乡村,所以也就无法写好新乡土小说。
任来虎老师小说中有两个人物,何方圆老师很关注,分别是哑巴和邻村的神经病。在乡土小说中融入这样精神状态不太正常的人物形象其实早就有先例,比如说贾平凹《秦腔》中的引生,莫言《檀香刑》中的赵小甲等。

最后,何方圆老师认为任来虎老师的小说已经具备了一部优秀乡土小说的潜质,她期待读到任老师的第三部佳作。
楚丰华
收集、整理、转发
2023.5.10
11:11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