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翰林宋衡文集】·【趣闻轶事】之五。【拜访毛公祠】 整理/宋英明

毛公山,因是庐江著名孝子毛义读书处,故得名。毛公山位于庐江县、居巢区、无为县三县交界处。
毛公山上有个玄之又玄的石头洞,称之为【毛公洞】。
相传汉朝庐江人毛义辞掉南阳县令后,在此山服侍母,又埋头苦读圣贤书。故名。
据清光绪《庐江县志》云:毛公洞,广3米,深1米许,两头有门,为毛公读书处,其石头窗与石几都在,洞边有白牡丹。
相传毛公母亲冬日欲得此花,于是毛义跪于大雪中,仰天哀签,俄尔,遍山皆开白牡丹,种延不绝,若有人想移栽别处,就不生。在洞北260米许,有[莲花洞],洞内有石莲花一朵。
据《太平广宇》记曰:秦代时候大毛公[毛苌].小毛公[长亨]为避〖焚书坑儒〗之乱,将所携《诗经》刻于石上,深埋于洞内,此洞又称之为【藏经洞】。
毛公为了家乡,在毛公山办了一所毛公书院,一边教贫苦子弟读书,一边侍奉老母。
明一统志载,嘉靖五年知县周良会引礼舍人朱魁即汉毛义读书故址重建毛公书院。后人为了纪念毛义的孝行,在毛公山修了一座毛公祠。
据【谱】邑志载:宋衡公于雍正元年与亲家熊大彩(国子监学录)一道由南京江宁回庐江,然后访故贤汉大孝子避难处毛公书院读书处,一时传为朝野上下佳话!【注:熊大彩即为清代工部尚书熊一潇嫡孙。宋衡将长女嫁于熊大彩儿子熊学熹。学熹公是癸巳科举人】
记得历史,永以勿替,记忆传承,特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