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米菊惠
母亲走了,连同她老人家九十一岁的高龄一起走了。母亲是在正月走的,距离她的生日还有十几天。母亲走得很安祥,好像是睡着了一样。

母亲在娘家是大女儿,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和五个妹妹。
为了帮她的父母亲养活弟弟妹妹以及年迈的奶奶,从小就很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锅上案上针线活,织布纺线样样都行,手擀面、蒸馍、烙饼得到亲朋乡党的一致赞扬,直到现在每每想起母亲做的饭菜,虽然食材简单,却是那样的香甜可口,那样的难以忘怀!
一年到头,十口之家的穿戴都由母亲的手里做出来,记得我上小学时,由于那个年代的运动不断,生产队经常在雨天和晚上开会。每当开会念公报,大多数社员坐在那里就当是休息,而且还能挣工分。男的抽旱烟,或者闭目养神。妇女们则拿着各种私活赶着做。母亲端一小萝筐自己纺的线蛋蛋,拿着自制的木拐子,把线绕在拐子上,这是做粗布过程中的一道工序。

当时我们生产队有个会计名叫平安,经过他以财会人员的细致观察和大脑的快速计算,一分钟之内我母亲拐线的次数比其它妇女多运行了二十三下。
解放前夕,母亲嫁到了我们家。爷爷在当年日寇的轰炸中失去了生命,正值青春的母亲,在娘家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待嫁姑娘的各种优越而来到我家,和我的父亲一同撑起了那个破碎而又贫寒的家。家里有害眼疾的婆婆,有智障的我伯父以及尚未成人的我叔父。

当时家里有几亩薄田,风调雨顺时尚能度日,要是遇上灾年就是吃了上顿接不了下顿。干旱的季节,父亲带着母亲及我的小叔推水车抗旱,那一股细流到干渴的地里是微不足道的。薄田里种了粮食豆类还有棉花,所有除草锄地务作都由母亲一个人承担。除了地里,家里做饭养鸡等等繁忙之余,母亲半夜起床蒸上百十来个硬面蒸馍,打发父亲推着独轮车去四十多里地的西安城里去卖,换回零钱供应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母亲一连生了六个女孩,奶奶很不满意,同时在村里也抬不起头,很是自卑。母亲在那些岁月里身心受的煎熬是我们无法想像的。后来有了弟弟和小妹,家里的担子就更重了。
父母为了我们长大成人,为了我们的温饱,吃尽了苦,操碎了心,想尽了一切办法。记得那些年,我们每天晚上在母亲纺车的嗡嗡声中进入梦乡,黎明到来的时候,小房子里又传来母亲咣当咣当的织布声。我们起来上学去时,她又拿起工具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去了。

三年自然灾害时,大姐在临潼华清中学求学,记得有一年秋天,马上就要开学了,母亲给大姐拆洗了被子。在地上铺了个草席缝被子,突然母亲倒在被子上不动了。我们几个不懂事的娃娃吓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弟弟和小妹大哭起来。我们叫来了五娘,五娘赶来和大姐二姐扶起了母亲,端来半碗热水给她灌下去。过了一会,母亲才慢慢的醒过来。我们都焦急的问:妈,你到底咋了?母亲小声说:妈不咋,没事!后来才知道,因为怕儿女吃不饱,妈妈每顿饭只吃一点点,她是饿得昏过去了!此时此刻,我想对另一个世界的母亲说:妈,对不起,请原谅我们的年幼无知吧!怕我们吃不饱,母亲用树叶菜叶红薯叶掺到玉米面里给我们蒸过馍,面条里下的苜蓿及白萝卜丝为我们充饥。每到冬天,父母的十个手指头全是裂口,父亲从椿树上采来树胶,晚上睡前在煤油灯上烤,一滴一滴的浇在裂口上,用手按压住。看到父母疼痛的表情,我们都很难过!
在父母的辛勤劳作下,家里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母亲操持着给我小叔成了家,盖了瓦房。长嫂如母,小叔一生都将我的母亲称为姐,直到晚年还是那样称呼!我们从小记得母亲给奶奶偏吃另喝,总是把好的留给奶奶。侍候周到,关心冷暖,奶奶最后以高龄去世,得到了乡党及众亲友的高度好评。

随着祖国的强大和好政策,我们的日子也和大多数的国人一样,好了起来。我们姐妹也一个个都成家离开了母亲,但父母亲的心还是在儿女身上。时常叮咛不要给他们多花钱,更不愿给儿女添麻烦。晚年的母亲,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德始终如一。弟弟家里种的农作物她一定要亲手除草、提苗,她说打那个农药又要花钱还影响产量,我们怎么劝说都不管用。
2015年农历8月,母亲感觉身体不适,在我们姐妹和弟弟的陪同下,经医院检查患了重疾。因为高龄,医生建议取消手术,开了药物进行调理。为了让母亲减轻痛苦,给她办了住院手续,只能用些增强体质的药并加上消炎针剂。
我们忍着心中巨大的痛苦陪伴母亲度过她生命中的最后半年。在这期间,母亲反倒安慰我们说:“妈不咋,妈这一辈子够了,好的吃了,好的穿了,把福也享了。看着你们过的都好,妈也就放心了”。在患病期间,还要到地里走一走,拔草剝玉米等都要干一干,谁劝都不听。
2016年农历正月二十前后,母亲就咽不下东西了,只能勉强喝一点水。整日昏睡,但她很坚强。怕子女们伤心,从没喊过一声疼。我们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老人家,想着母亲平凡而值得子女永远怀念的一生。
是啊,我们仿佛看见了当年青春亮丽的母亲,到婆家健康操劳的身影,抚育儿女的不容易以及平生待人宽容勤俭的母亲。
母已归天不再见,留给儿女常思念!
(此文曾获得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区教育局、区图书馆举办的第十四届读书征文活动三等奖)

作者简介:米菊惠,微信名红五月,五四年生于西安市临潼区。热爱读书,性格开朗。骊山诗社会员,临潼区诗词楹联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