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岩波,原名李重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加拿大中国笔会会员。曾出版长篇纪实文学《风雨毛乌素》、中短篇小说集《翡翠扳指》、《多伦多华人》、长篇小说《红星谱》、《开锁》、《古玩圈》、《孔雀图》、《狼山》、《鸽王》、《成色》、《饮食男女》、《职场眩爱》、《离婚男人》、《那年那些兵》、《暗战》、《1943,黄金大争战》、《地下交通站》、《今夜辰星璀璨》、《我把青春献给你》等多部,逾600万字;歌词《延安情》、《握住母亲的手》获全国大赛银奖,《天津民谣》获全国大赛金奖。长篇纪实文学《风雨毛乌素》入选中国新闻出版署《2022农家书屋重点推荐书目》、中宣部、农业部《2022中国农民喜爱的百部图书》。长篇小说《男上司与女上司》获“长江杯”现实文学季军奖。长篇小说《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入选2011、2012《新浪中国》官场商战好书榜前5名。短篇小说《父与子》获贵州文学“2015年作家100强”。小小说《健忘症》入选2011年“中国首届闪小说大赛优秀作品选”,入选“当代世界华文闪小说精品文库”。散文《阿岗昆和毛乌素的两个中秋》获2021加拿大加中文化交流协会“特别荣誉奖”。长篇小说《成色》、《地下交通站》、《离婚男人》、《今夜辰星璀璨》、《古玩圈》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保留节目。有关论文获21世纪中国改革发展论坛优秀奖;入选“新华文献”丛书《让历史告诉未来》。《多伦多华人》获中国侨联“著述佳作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美国杨百翰大学图书馆、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收藏。


享誉津门的“文学双灯”
作者 岩波
近日,津门文学评论家刘卫东教授为另一位文学评论家夏康达教授做了一次访谈,内容深刻、周全,特别使用了一个形容词:把津门文学大家蒋子龙和评论家夏康达并称为享誉津门的“文学双灯”。
而在刘卫东提出这个概念以前,民间文学爱好者早已有了这种议论。因为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明白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是文学起飞的两翼,缺一不可。新时期以来的津门文学,当得起这两翼的,最突出的当属蒋子龙和夏康达。蒋子龙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曾经发表引起全国文学界震动的《机电局长的一天》、《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进行曲》、《燕赵悲歌》等一系列黄钟大吕般作品,开新时期文学之新风,于2018年获得国家命名“改革先锋”荣誉称号,是实至名归。至今蒋子龙宝刀不老,进入耄耋之年仍旧辛勤耕作,领衔津门文学。另一位评论家夏康达,早在上高中时期就在原住地上海的大报发表评论文章和杂感,崭露头角,上大学后得到徐中玉、钱谷融等文学大家亲传面授,不断有作品面世,分配到天津后依旧笔耕勤奋,佳作连连。他曾和文学大家鲍昌一起采访过茅盾、夏衍、冯乃超、周建人等名家,与郭沫若有过文字往来,使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受益匪浅。难得的是夏教授与蒋子龙很早就相识,心心相印,互有启发。在蒋子龙面临困难的时候,夏教授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文学评论写得虎虎生威掷地有声。他的代表作《蒋子龙创作论》字字珠玑,常有灵光闪现。他不光点评和推举了蒋子龙,还受《文学评论》杂志之邀对津门其他文学大家如冯骥才、航鹰、吴若增等人,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点评和推举,在新时期津门文学前进途中成为第二条亮丽风景线。文学爱好者们,提起蒋子龙就往往联想到夏康达。说他们是此一时期照亮文坛的“双灯”毫不为过。

本人是读着蒋子龙、夏康达的作品在文学道路上慢慢成长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大学进修时就听过夏教授的中文课,作文还得到夏教授褒奖和鼓励。20多年前我出版第一部作品时也是请夏教授作的序。此后夏教授叮嘱我要挖深生活之井,永远扎根于人民。多年来,我曾在北京某央企体验生活一年,在云南某民企体验生活一年,在霍元甲家乡体验生活一年,在天津某最穷村庄(市委抓的点)体验生活一年,在毛乌素沙区体验生活两个月,在冀中农村调研一年多,等等,丰富的生活积累使我的写作始终没有枯竭。我与夏教授的交往也一直在继续,他的文品、人品时时感染浸润着我。而我阅读蒋子龙师长的作品并受益则时间更早,上世纪70年代《天津文学》刚刚复刊的时候(那时叫《天津文艺》),我们就读到了上面发表的蒋子龙的《三个起重工》等作品。我的第一部作品出版后马上想到的就是给蒋子龙(时任天津作协主席)寄一本,聆听教诲。此后我一直埋头耕耘。2017年因参加山西侯马笔会,终于与他一路同行。从而近距离观察体味了一位文学大家的音容笑貌。他的所有即时演讲都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在作家、写手们面前备受爱戴,当之无愧成为大家抢着合影的核心。最近他看了我的部分作品后说:“你已经不需要写这种东西了,应该拿出具有警世意义的大作来。”铮铮斯言,为我牢记。为我新作的题词,也是画龙点睛,一语中的。
蒋子龙面容冷峻,给人严肃感,其实他是古道热肠之人,没有文学大家的架子,对后学者常常给予热诚的指点,对基层文学组织的求助也热心施以援手;夏康达教授异曲同工,虽笔锋犀利,文风硬朗,本人风格却是谦虚谨慎、低调宽容,后学者都愿意和他接触,聆听他的教诲。他们都读过我的《风雨毛乌素》,这本书入选中宣部、农业部《2022中国农民喜爱的百部图书》,他们也是第一祝贺之人。我心里十分清楚,我的每每一点点的进步,都离不开这“文学双灯”的照耀。惟愿二老健康长寿,笔锋依旧!

【新视野文学】编辑部
荣誉顾问:寇琦(Ruby)(加拿大)
龚如仲(Ralph)(美国)
菩提树畔(中国)
荣誉社长:寇琦(Ruby)(加拿大)
涓子(美国)
荣誉总监:易诗源(中国)
总 编:一米阳光(中国)
编 委:颜如玉(加拿大)
何丽娟(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