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油煎豆腐》
夏立新
每年回家过春节,还在回程的路上,就会闻到一般油煎豆腐的香味。母亲知道我有吃豆腐的嚼好,每次回家,餐桌上都有一盘香喷喷的豆腐。
油煎豆腐的做法是,先把豆腐砌成一条条长方形小块,待锅里油烧红后,把火关小,把豆腐一条条摆到锅里,用文火将豆腐两边翻煎,煎至豆腐变成油黄色,把豆腐铲出来,把亊先准备好的红辣椒、蒜米、姜丝放到锅里伴炒,炒至香味浓出,再把煎好的豆腐放进去伴炒,放小许水,翻滚后加味精、酱油、葱末,一盘香喷喷的豆腐就出炉了。
我钟爱吃豆腐还得从那年那月说起。
文革时期,由于母亲家庭出身成份不好,被单位造反派遣回农村老家接受劳动改造。我和妹妹也跟随着母亲回到农村老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时是贫下中农管理学校,读初中要由贫下中农推荐。我高小毕业考上初中,结果考上的没有读,没考上的返而能上学,理由是贫下中农的子女优先。就这样,我辍学在家,天天出集体工。
那个年代,农田产量相当低,一年下来,生产队人均平分口粮二百六十斤谷子,三毛钱一个劳动日。一年下来,一个男劳力就是全年出满三百六十天勤,到年底结算,也就分得百来元钱,吃的囗粮是以红薯苞谷为主粮。有一句顺口溜,是当时农村生活的写照,“早上薯煮粥,中午薯焖饭,晚上薯打汤”。还好,我家父亲在外工作,毎月可以支付些生活费补贴家用。母亲虽然家庭出身不好,但是个勤俭持家的妇女,舍不得把钱吃光用光,总是节省着过日子。家里吃饭,很少有过魚肉,每天都是辣椒炒豆腐,这还是生产队很少人家有的好菜。
母亲做豆腐可是一把“好手”,先把一块豆腐砌成六小块,用盐腌一下(放锅里煎时豆腐不容易碎),在锅里烧的黑糊糊的,然后加一大碗砌碎的辣椒,这就是一天的下饭菜。吃饭时,母亲分配的很仔细,哥哥出工,是家里的主劳力,吃三块,妹妹上学,吃二块,剩下的一块,自然是母亲的了,其实母亲又偷偷地给我吃了。
后来母亲平反复职,我也招工回到了县城,单位食堂用膳是有规律的,每天不会重复吃一种菜,轮到这天吃豆腐我会兴奋的不得了,打上两份,上餐吃了下餐吃。
吃豆腐吃出了勤劳生活的滋味,吃出了不忘艰苦年月的记忆。

夏立新,,湖南诗词协会会员,株洲诗词协会会员,株洲市作协会员,攸县作家协会理事,攸县诗词楹联协会理事。贯来喜欢诗歌、诗词、散文、从而练笔习字,谋篇敲句,热爱文学的精神孜孜不卷,乐其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