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土大佛田志超,祁县修善村》
话从隋朝晚年说起,迄今约有1500年前。
山西太原府当时的地方官是李渊。任"晋阳节度使”的李渊,他还有个儿子李世民更是声名显赫。后来举起反隋大旗,父子们创立了大唐王朝。

太原东南不到50华里的地方,有古城榆次县,县城一座横亘南北的大黄土包,形状象一只猫卧在城东,所以叫猫儿岭。猫儿岭东坡下有大镇甸,是榆次四大镇之一的源涡村。源涡村真是风水宝地,山岗周边包,涂水侧身流。山环水绕必有瑞气,必出人杰。
有一户姓田的人家,祖上从黄河那头的陕西省冯翊郡迁来,在今的大荔县。姓田的人家勤劳善良,家庭的小日子过的殷实。忽然又添丁加口,生下位相貌堂堂聪明异常的儿子,叫田志超。据说田志超临盆产岀时,天地有瑞象岀现。紫光氤氲,异香浓郁。后来才知道,这哇哇啼笑的小儿是佛转世。
田志超少年聪慧,自带善根。家人发现,他自打懂事起,特别喜欢往村外跑。那里有座天然洞穴"施霖洞",洞外佛寺内供有佛菩萨。田志佛自然与佛有缘。他识字不多,竟然对佛经有超人的领悟。源涡村的老小都夸奖田志超,为人善良,心眼儿好,助人为乐。
到17岁时,家里给独生儿子提了门亲事,择娶了妻室,续起田家的烟火。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田志超未来成了大佛爷,和世间的任何神仙一样,必须要经过血与火的天磨。田志超并不召谁惹谁,无端就引来村里恶人的陷害。好端端一个人家几年内连遭大难,家破人亡。田志超在痛苦中欲死欲生,身心遭受了沉重的折磨。
劫后重生。田志超体验了人间的痛苦,看破了人的实相,烦恼即菩提。善根愈发长的坚定,他的智慧得到了升华。
不久,他放下了一切尘缘的眷顾,决定岀世到空门。于是离开了家乡源涡村。上了五台山。

在佛教圣地五台山,田志超游历了大好河山,开阔了眼界。香雾缭绕的诵经殿,田志超跪拜了无数次佛菩萨。他的善根萌发,又有大智文殊菩萨的甘露浇灌,他更坚定了虔心向佛的信念。不光为除掉自己饱尝人间苦难的烦恼丝,胸中更有大志向,发了愿心,誓用毕生心力帮助天下苍生度苦厄。
在游历了五台山之后,他正式剃度为僧。
田志超没有把自己安顿在五台山的寺庙里。他羡慕游方僧人,喜欢做一个云水和尚。人间佛教,处处都是修行的法门。他先是回到家乡,在榆次源涡村的施霖洞居住修行。一边诵经悟道,一边将慈悲心落地烟火。源涡村里几百户人家,谁家有困难,需要搭把手,总能看到田志超的身影。谁家有意外飞来的痛苦,总是能见到田志超悲悯的劝解。村里人亲切地称他为"田善友"。
在今天榆次城区主干道顺城街,上世纪80年代修的一条铁路立交桥两壁,塑造创作的一批榆次本地千秋历史巨人。最显赫的浮雕篇幅,就是后来成为"中土空王佛"田善友的成佛故事。
据传,田志超的前世为大佛,他自带灵慧超凡的基因。虽然到后来也没有看到他留下佛学的文字著作。诸如禅宗六祖慧能,一部佛学名著《坛经》光照千秋,香火绵延。田志超的修行更重于人间落地。他手脚勤快,善心善行,不拘小事微行,时时处处乐于助人。大善无痕。从来穿村走巷,不声不响。
27岁那年,田志超到了太原城的开化寺,跟随慧瓒禅师学经。然后又云游各地,不避任何苦行苦役。至于旅途的风雨寒暑,饥饿,冻馁,遭遇的疾病和痛苦等,对田志超来说是家常便饭。他饱受了人间的折磨,菩提觉醒那是自然。人世间经历的苦难,成就了田志超的大智慧。一度翻越太行山,他到河北定州采集律藏。经过了许多地方,这个持钵行路的普通和尚,虽说是佛的转世灵身,没有象济公和尚一样岀奇彰显的神迹,却洒下一路济穷助人的善迹。

2023年春天,是不一样的新春。
经历了人类3年的冠毒劫难,口罩摘了,禁足的绑脚去了,城乡的男女纷纷跑岀来,走向大地,扑向大地敞开的怀抱。
仿佛是不一样的绿野,草嫩,花香。
地处晋中祁县城西十里的修善村,这里正盛装粉饰,举办一年一度的"梨花旅游文化节"。美丽的村庄,浓缩的千亩梨花奇观风景,又有历史文化的魂魄,吸引了省城太原及周边城乡的春游男女,纷纷来修善村观光踏青。
修善村不过是祁县的普通一村,却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有浪花闪烁。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修善村因有三位历史巨人鼎立,村里人说"三贤故里"。所以在群星荟萃的天空得以站立。
哪三贤呢。一贤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位人物,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时,使用美人貂蝉,用计谋离间了吕布和主子,诛杀了独夫民贼董卓,换得了天下的短暂安静。谁岀的主意呢,操盘手就是咱祁县修善村人王允。祁土岀道的王允雄才大略,官拜尚书令,司徒等,相当于现在国务委员,部长以上的高官级别。后来王允得势后有些狂妄,没压住阵脚,结果哀哉,终被董卓的部将杀身。
修善村的第二贤是东汉时的温序。
历史记载,约2千年前,光武帝刘秀时有位太原祁县人温序,他义薄云天,气壮山河,在历史的长卷写下浩然壮烈的浓墨一笔。
温序官儿不是很大,校尉,大致相当于现今的市公安局长。据传说,温序长的英俊挺拔,仪表堂堂,尤其是他的飘飘美髯,可与武圣公关羽相媲美。皇帝派他巡视北部州县,不料被敌国隗嚣抓获。温序大义凛然,宁死不变节。赢得敌国将士的尊重。赐他剑自杀殉国时,他捋好胡须,怕沾上尘土。以示气节的坚守与不辱。他死后,官儿不大,但受到朝廷高规格的追悼。慷慨动人的故事流传千秋。
修善村的第三贤,便是榆次源涡人田志超。田志超岀世入了佛门,在太原开化寺受高僧点拨,发心高远,立志尽其所能帮助善化天下人。30岁左右,他本是想游方南下,但与祁县修善村结缘,便在此弘法播善。此前村上就有佛的道场神坛寺,寺内有僧人百多名。田志超善行超众。他独具慧根,不但在寺内诵经修持无人可比。尤其抢先担负寺内的苦役,一有闲空,他不辞疲倦,到村内农户家中,帮助干活,又广布善法。成为村内老少夸奖的善和尚,好和尚。

至于田志超在神坛寺呆了几年,找不到确凿史料。田志超生卒也模糊,圆寂时多少寿数,至今也没有详细记载。后来他成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汉土成就的第一尊大佛。
祁县修善村,原来的村名叫青箱村(青香),田志超走后,他的善迹深印在这个古老的村庄。后更名为修善村,是因为田志超留下的圣迹。本人逻辑上推断,大概是在唐朝"贞观之治"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到介休绵山探望田志超,并诏告天下,敕封田志超为"空王佛"。祁县青箱村人估计是震撼的不得了。当年神坛寺不起眼的小和尚,竟然是神州大地一等的大智慧,大佛爷。这下村子可有的天赋了,于是唐朝初年,修善村开光了,改名了。
大家都知道,泱泱大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浩如烟海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我们的国还有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那就是盛产神仙。神仙多的一般人掰扯不过来。
但问一下周边咬文嚼字的文化人,一般也不知道这个空王佛,田志超是谁?山西文化界和宗教界对"空王佛"田志超推介的实在不足。不说他在佛教界的至顶地位,按今天的话说,田志超是摸的着的人间佛,活脱脱的"大雷锋",是善文化的化石。这样的人在山西文化史上绝对是巨星,干秋万代,会在历史的天空熠熠闪烁。
但官本位为价值实现的社会,许多地方搞文化旅游,包括人们的偶像崇拜,还没脱离官品文物的陈货认知。
哪怕是山西榆次人,猫儿岭东的源涡村是知道的,田志超不认识。
成了5A级别的山西介休绵山风景名胜区,宣传推介也以春秋稀罕故事为主,绵山成了介子推的主场。

田志超离开修善村,过平遥县,没出霍山口,往南到了百十华里的介休县,他先是在介休各处善行游方,广布佛法。有史志介绍,他先后在介休城郊帮助28户农家耕田作业。在义棠镇宏济寺,他动用法力,调动鹿和兔子,解忧纾困。田善友人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
之后不久,他上了介休西南太岳大山的支脉绵山。这里高山林立,泉水流淌,风景优美。尤有天造的奇观抱腹崖。田志超到了抱腹寺之后,便落脚修行。他护持三宝,先为普通僧人,后成了名贯汾州大地的高僧,先后度化千余人成为佛徒。直至唐代贞观年间圆寂,被唐太宗敕封为"空王佛"。皇家还拨款修了纪念他的云峰寺,感应塔。
山西中部,一度在民间流传着田志超的神话故事。说他到绵山后,驱龙服虎,降收了五龙王到正果寺内。贞观年间晋陕大旱,田志超吩咐徒弟摩斯拿淘米水向西南方泼去。果然天降甘霖,解除了旱情。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感动,起驾长安,亲自要到绵山感谢。田志超知道李世民驾到,他不愿受此宠幸,更不要凡尘的虚名。便坐化圆寂,彻底出世。李世民在绵山下得到消息后,万分遗憾。真命天子仰天慨叹,"白来一遭。空望了!空望了啊!"忽然,清朗的天空岀现了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空王佛"。李世民也十分震惊。这是天意啊!起驾回朝后,唐太宗便下诏书,告天下万民,金口玉言,田志超为"空王佛"。
田志超坐化后,膜拜他的僧众不忍将他火化,便泥包真身,将他的肉身供奉在绵山云峰寺中。1400多年过去了,空王佛不亡之身受到海内外无数人的祭拜。特别是20世纪初,介休的良心企业家闫吉英先生岀资,绵山辟为5A级风景名胜区,名贯海内外。空王佛田志超走进越来越多的人心里。
田志超成为佛界至顶位置,汉土成就最大,空前绝后,第一尊大佛。据说佛教界是不予认可的,是民间百姓自己的塑造,属于传说和神化的文学。其有唐朝几位皇帝爷的肯定,空王佛岀世的更有模有样。到了宋元年间,田志超影响更大。可考的资料不乏。
不管怎样玄说,描述田志超是佛祖转世,神力无限,终成汉土大佛等文学,并不是偶然的造神。他是有广泛又深厚的民间基础的。佛是什么,不是迷信。佛的使命就是善化人间,善化众生人心的。善是大道的最美。田志超就是善的化身,他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间佛。空王佛不仅是山西榆次的,介休的,修善村的,他更是广大汉土大众的,华夏子孙的,也是世界文化天空永恒灿烂的巨星。

(后记)
描述了一通空王佛,我们再回到祁县修善村。修善村今日已是祁县传统文化古村落保护开发的亮点。有文化的先天基因,三贤加持,又有今日里的经济风景,美哉梨苑。
山西友谊国旅总经理刘晓红女士,是文化旅游行业深耕多年的专家。她对修善村情有独钟。应祁县旅游局崔骏局长,修善村委会段主任引智聘任,几年来扎脚修善村。近年来,众贤一齐挖掘修善文化,创新思变,集体智慧,已绘就了修善村的发展蓝图。
文化旅游的哲学三问谁也逃不脱,你有什么,有什么看头,我为什么到这里来?
到了修善村,眼睛必然一亮,梨苑,温馨洁静的村街,心里十分的舒畅。
但拿旅游哲学三问衡量,修善村还得努力。你有什么?看到一个壳,光满足感官远远不够。看一眼行,看三眼就想走,留不住人,不行。
哲学第二问,有什么看头?国内文化旅游点的通病是没烟火气。以马路,女人墙包装为主,墙上涂颜色包皮。吃喝玩乐四个字,一个字没有,没内容的话,终究是昙花一现。修善村要想长久火红,这方面要努力。
空王佛田志超是修善村的文化魂,人们来此看不到空王佛的一丁点文化硬件。
哲学第三问,我为什么来修善村?梨花,就是开春的一阵子,点缀的美,但转瞬即逝。王允,温序是村里的历史名人,做文化讲故事支撑有潜力。祁县王姓,温姓岀了一大批响名华夏的文武界大咖。旅游文章可延伸做。至于空王佛田志超,村里的神坛寺遗址仍有保存,修旧复旧,让空王佛善的精神,充分地在他踏过的土地上开光,还愁引流,还愁没有人来吗?
空王佛田志超斯人已去,但修善的正果,希望来者都能吃到。这是修善村的文化魂。
修善村未来可期,越来越好!
(202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