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愿望》
栎风
母亲有一个愿望,是想让我陪她去看看兵马俑!简单而简单。
母亲的这个愿望,是在我买了房子举家迁到城里后才有的。她是被电视中《最美陕西》里壮阔的兵马俑阵容而震撼,也大概是因为结束了半生的操劳,生活的日渐安逸和相对富足后而产生的。然而我并没有在意,只是一声“行”,寥寥地敷衍过去。
“唉,啥时去看看兵马俑就好了”。之后的几年,她好像又提过几次,我又都没有在意。概是因为我自认为这不是生活所必须满足的,同时以我多年跑车拉客的经验告诉我,参观完兵马俑博物馆的人大都因为“不懂”而觉得平淡无奇,只上过几年小学的母亲,又能看懂些什么?故而都因为太忙的借口,搪塞了过去。
随着母亲一天天变老,近两年身体状况又极不佳,冬天往往不敢出门,五月底还不敢换掉棉衣,怕凉而且容易生病,又添了心脏不好。我忽然觉得,是该陪她出去走走了!
经过几天的自我调理准备,特别挑选了天气晴好的日子,母亲很高兴地在父亲的陪同下,早早地就等在小区门口,由我驾车,向兵马俑博物馆进发了。
野外的公路两旁,清新的空气伴着满目庄稼醉人的绿色,向车后缓缓地移动着。母亲一边很高兴地欣赏着美景,一面很急切地询问着关于兵马俑的故事,孩子似得兴奋着。竟没有了出发前所担心的晕车!
三十多公里的路程,我不忍心过早地结束母亲对大自然的醉美享受,约么走了一个小时,才到了目的地。
眼前阔大的广场、如潮的游人,都使母亲格外地兴奋,尤其是看到有很多的外国游客。
她小声地对我说:“看,人家那么远都来看,肯定很好。”
买票时,因为父母都是老年人,可以免票,母亲又很自豪地说:“看,来对了吧!”
跟随人潮,我们进入博物馆。诺大的展厅,母亲被一排排整齐壮阔的兵马俑阵容震撼了,呆呆地看了很久,嘴里念叨着:“咋这么大?”
随着人流慢慢向前移动着,一刻也没有离开过那刷了白漆的栏杆,不时伸手进去摸摸那隔在栏杆里面土台上的泥土。
我没有想到不懂得多少先秦文化的母亲,竟然对兵马俑欣赏得如此认真,更想不到由于这许久的期盼,竟使得这么多年来因不能成行而在报纸、电视里关注着有关秦俑的消息和传说。她竟能仔细的观察到秦俑兵阵建造时,上面用木料搭设的天蓬被烧过的遗存,问我这是否就是当年项羽所烧。
她看着那些表情丰富,但需要相关知识才能读懂的秦俑造型,是那么的亲近,像是在注视着她的儿子,怜爱地几次想去触摸那冰冷的面颊。
“唉,要是能摸一摸就好了,我眼睛不行,看不清了。”她一边回头看了看我,一面自言自语地说。
我很心疼地告诉她:“妈,你慢慢看,一会那边就有精品展,能走到跟前看”,她才满意地应了一声。
我担心她行走不便,要扶她,她坚持说自己能走。她手里拿着手帕,扶着栏杆,走走停停,她在看她想要看的东西!每看到有图片文字解说,就停下来,一字一字小声地念着,我在偷笑她连英文注解都要仔细地看,其实她并不懂得英文的。我提着专为她准备的装着热水的暖瓶,小心地跟着,给她讲有关秦俑的故事,她很认真地听着,不是用手去扣一扣里面的泥土。她停我就停,她走我就跟着走。她有时不小心挤到了别人,那些年轻人都礼貌地让开,母亲显然已经把自己融入到了历史之中,她在用她独特的方式和秦俑对话,是那样地专注……
到了精品展区,人忽然多了起来。因为能近距离观赏秦俑的缘故,密密实实地挤满了人。母亲个子矮小,我找了空隙把她带到展柜前。终于能近距离的观赏,她很激动,仔仔细细地看了每个展品。我认真地讲给她听、指给她看,那些士兵的服饰、纽扣、鞋子的不同,些许红色颜料的残留,等等……。
她看得极其认真。像一名虔诚的朝圣者,手扶着玻璃,崇敬地仰望着立在玻璃柜中的秦俑。
她是在感叹那秦俑的身世吗?或是在想像秦时那战火纷飞的年月。她是被秦俑的造型惊叹者,还是在为那曾经的英雄气概而感叹?她在马俑前仔细地端详着,她是为马俑那健硕的身躯而慨叹吗?还是想象到了骑在马上的秦俑驰骋疆场的情形?
她专注地盯着马俑身体的残破,为残破的马俑而微微叹息着,“可惜了!”她是在慨叹马的命运,或是骑在马上曾经叱诧风云兵勇的命运,亦或是曾经秦人的命运……
我悄悄地跟着她,不忍心惊扰她。隔着玻璃,想为她留下影像时,我看着玻璃那边专注的母亲,竟心酸了起来。
这还是我的母亲吗?她的白发隔着玻璃俞发显得灰白了,她的目光已不像原来那么有神了,她嘴角的肌肉已变得总是向下弯垂着,加上布满额头的皱褶,岁月已无情地把母亲推向了衰老的行列!
这么多年,我愧叹着从来没有认真仔细地端详过母亲的面容。
这还是那个我小时候必须依偎在她怀里,才能安然睡去的母亲吗?
这还是那个曾经把我和妹妹带到田间地头,既要干活挣工分,还要远远地望着、牵挂着我们的母亲吗?
这还是那个因为我不愿走路而抱着我挎着柴草,一边走一边停下来休息,蹒跚前行的我的那个母亲吗?
这还是那个我认为最能忍受骄阳的曝晒,在人家都收工后独自一人在田间劳作的母亲吗?
这还是那个在她的儿子小时候被人打后,拉着他去找人家“算账”的那个生气的母亲吗?
这还是那个在我上初中时,每周日中午站在场苑口等着我回来时,大老远就能瞅见的那身材矮小的母亲吗?
这还是那个在我高考失利、前途迷茫时,陪着我落泪的那个母亲吗?
这还是那个在我把女朋友带回家时,顶着天气的炎热蒸了凉皮,高兴地看着我们吃饭的那个母亲吗?
这还是那个为了照看好我们的女儿,抱着她下楼时踩空,把自己膀子摔坏,孩子却毫发无损的那个让我想起来就心痛的母亲吗?……
这么多年来,我们都因为工作忙,几乎忘记了父母的存在,有时只考虑到物质的满足,而总是无暇顾及父母亲的精神需求,也总是在繁忙时对母亲的一个问寒问暖的电话而感到厌烦和啧怪。却不知,父母从来都不曾忘记或减少对儿女的关爱,哪怕听到电话那头啧怪的声音,对他们都是天大的慰藉。
他们关心的是儿女的安好!她会因为看了报纸的法制栏目而半夜打电话来告诉你锁好门;她也会有时跑到你的单位仅仅是问你晚上想吃什么饭。
他们就像是儿女的影子,无处不在地伴着你的生活。他们会把对你们来说无需要的爱,加倍给你的儿女。因为在她们看来,你们和你们的子女,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家族使命的延续。
其实,他们一直都在默默地燃烧着自己,把哪怕是最后的一丝光和热,都用来照亮儿女们生活的道路!他们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
请关爱我们的父母,不要再让母亲有一个实现不了的愿望!

作者简介:唐勇,笔名栎风,毕业于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作家摇篮签约作家,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阎良区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