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339):2023年第十七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子鼠夏劝娘进城未果(通韵)
郭通海(北京)
几次曾相劝,因何不动身。
瓜秧爬上架,缠住老娘心。
张智深:尾联想法极佳,瓜秧这个意象用得十分准确,很好的妙思,而文字表达略显直白,我觉得应该能够做得更有诗味一些的。
胡彭:五绝的精神,就是用最简短的语言写最到位的情景。这首小诗十分朴素,一问一答之间,母子情、故乡情、农家情,俱在其中,颇可咂味。
沈利斌:老人不愿进城的缘由或许很多,但“瓜秧爬上架,缠住老娘心”二句所言情况,应是占了半数以上。只这十字,此诗便令人念念不忘。
参加沛县中国文学之乡授牌仪式口占
陈廷佑(北京)
经济百强傲,歌风逐少年。
金牌添一块,文武两乡全。
注:该县是中国武术之乡,新得中国文学之乡之誉。
胡彭:当代诗写当代事,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但写出诗情韵味不容易。首句显然有事无味。沛县作为汉高祖故里,自带特色气场,建议首句直接借用沛县的广告词“千古龙飞地”五字,既得地气,又得诗味。虽他人先说,但即席口占,却可得嵌句之雅。至于“经济百强”,注解中加上一句即可。
藕斋:岂止“两全”,加上经济,实可谓“文武经三全”。作者有心,倘汇编此类,可征作案头大事要览,以备闲人遐赏。
怀念父亲
丁永海(甘肃)
桌上满壶酒,炉中一缕烟。
父跟儿对酌,定格在从前。
胡彭:小场景,深情意。镜头术语,照片直观。手法可用。
藕斋:定格是摄影艺术语,其本质为删繁就简,精选镜头,见人魂魄。本诗既有“对酌”何必点出父子?此种定格,恐有定无格。
沈利斌:“对酌”不再,唯成记忆,此时桌上壶酒仍满,更添思念与悲伤。“满”字看似平实,用于此处极佳。
再访中国传统村落管山村
池健(浙江)
纵然春色映门廊,仍见楼危壁自伤。
难得几多翁妪在,管山管水管沧桑。
藕斋:中国老人虽好管事,但管山管水又管沧桑,会否管事太多?又,楼纵危矣,壁又如何自伤?
沈利斌:“纵然”“仍见”“难得”等语用得颇好,使全诗在起伏跌宕中依然畅达流转、一气呵成。结语宕出远神,韵味无穷。
记母亲第一次喝咖啡
王十二(安徽)
十克白糖加,一勺蜂蜜补。
已然苦半生,仍道咖啡苦。
张智深:上佳之作!尾联用意深宛,回味不尽。加糖又加蜜,咖啡仍觉苦,如此浓厚之苦,不正是老母亲一生磨难的况味吗。
九华山睡佛
程永正(福建)
不必占山门,横峰佛一尊。
风泉同日夜,松月共乾坤。
尽忘悲欢事,何听毁誉言。
千年安睡处,云水已无痕。
张智深:清丽流转,天成之作。起承转合井然有序。“何听”用力稍重,改“无闻”似更合佛性。结稍弱。
入敬亭山
胡传胜(安徽)
雨霁晴光好,飞车指敬亭。
名山诚不吝,迎我一峰青。
胡彭:干净利索小诗。只是入敬亭山只见到一峰之“青”,则变名山为一般矣。因为春风过处,几乎无山不青。而敬亭山之名,从千古骚客吟咏中来,从“相看两不厌“中来。写敬亭山,即使是心不孤独人好热闹,留意处亦须在山青之外的“青”,方能接千古之文脉,得名山之感悟。
西藏鲁朗高山牧场骑马
蒋正华(安徽)
跃身鞭马去,气宇发飘扬。
老骥骨虽瘦,飞蹄逐夕阳。
胡彭:老骥精神自励励他,三四句瘦骨飞蹄颇见精神。第一句太写实了,少了灵动,可以调整一下词序,“一鞭……去”。二句需要推敲,头发可飘扬,气宇作为抽象词,可以轩昂,不可飘扬。
落 花
田瑞宝(四川)
花在三春暮,缤纷逐水流。
客中看不得,容易起乡愁。
胡彭:温婉细腻小诗。只是标题是“落花”,首句“花在”可以不这么具体。或者标题用“无题”“偶感”一类,更含蕴些。
一只受伤的麻雀
王惠维(山东)
缩身墙角里,翅折难飞起。
苦痛不须言,无人可怜你。
胡彭:小中见大,言浅意深。现实社会中确实有弱小,确实有冷漠。也许冷漠者不自知,诗人一语或可醒之。
题巩义杜甫巨像
段维(武汉)
野叟峨峨一石尊,腐儒瞰睨塞乾坤。
几人真个为家国,不惜拚捐老病身。
藕斋:自二句始,笔调一路高亢,如唱红歌,令人酣然。
重游吴江路
刘鲁宁(上海)
故地来时叶复黄,几多铺面换新装。
网红店里关东煮,不是老街烟火香。
藕斋:视角独特,见世情移换。不过转结似仍可锤炼,或可考虑“网红店沸关东煮,谁记老街烟火香?”
山居杂咏
王贞友(四川)
树竞葱茏花竞香,水光山色惹情肠。
我敲诗句鸟编曲,同在云中各自忙。
藕斋:“情肠”究是何肠?令人狐疑。常言总道绝句关键在三四句,实则一二句亦万不可轻忽,次句泄力泄气之例,网间每每见之。
办公室兰花久枯不落
方益洪(浙江)
猗猗数月守残妆,影拂文书淡有香。
一种清标偏似菊,伴人长慰满头霜。
藕斋:通揽小楼诗刊诸作,多有血脉贲张之辞,少有简淡蕴籍之作。此作却是后者,难得。唯以兰比菊,恐生衅端,方兄宜预想调解之词才好。
长相思·足利花园
吴硕贤(广东)
紫藤花,白藤花,花瀑缤纷映水涯。花颜夺锦霞。
挂枝桠,垂枝桠。串串珠玑耀月华。迷人光景佳。
藕斋:四花迭出,复闪珠玑,更耀月华,可惜老眼,消受不起这等华灯盛宴。
诉衷情·山中湖畔望月忆儿时清明兄妹随父母踏青
王正宁(重庆)
一轮飞镜落池塘,映出旧时光。追奔父母前后,春日上山岗。
剜野菜,采新桑,捉迷藏。风吹碎月,影散天凉,独在他乡。
注:癸卯清明于四面山。
藕斋:首句自然切题,次句何必点出?追奔句直率,好在下片曲终奏雅,不负一厨好料。
鹧鸪天·斯塔迪奥
独孤食肉兽(欧洲)
潋滟盈醅木桶颠。大船兑海几曾闲。连城乐揽天方味,携古人行野礎间。
层砌涌,密瞳悬。星云旋灌剧场圆。鸣沙骤毂尸陈讫,对角持矛神赦先。
藕斋:运笔紧实生猛,如筵上大块猪头肉,虽垂涎欲滴,却不易消化,改作七律(质地如风干牛肉),风味或更佳。
癸卯暮春
王跃平(山西)
群花落尽雪花飞,今岁春天事所稀。
体味人生新境界,一周穿遍一年衣。
沈利斌:将百姓口头戏谑之语转化为诗语,且富有意趣,写出了不同寻常的“暮春”,亦是求新求变的成功之作。
黄果树大瀑布
慈勤海(山东)
众流赴壑共鸣弦,匹练摇风落九天。
龙吼山中岩泻玉,雪飞壁上石生烟。
三千气象来云外,百丈晴虹挂梦边。
何必总为尘世累,此时雨露可均沾。
沈利斌:此诗写瀑布极为生动形象,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使得全诗气势恢弘,读此诗如对千丈瀑布,令人震撼。在气势恢弘中,“鸣弦”“生烟”“挂梦边”等语,又带有几分柔美。此诗尾联亦富想象,从单纯咏物到感怀世事,拓宽了诗的意蕴。
入夏随吟
李文顺(江苏)
酽紫繁红无处寻,连天日暖涨槐阴。
衔泥燕子时来往,带雨芭蕉色浅深。
几朵初荷能解语,一丛新竹是知音。
晨昏不废湖边走,壮我平生未老心。
沈利斌:首联即点“入夏”之题意,特别是“涨槐阴”三字使夏日之意扑面而来。颔联、颈联用初夏常见意象入诗,运笔轻快,笔到意到,虚实相生,景中含情,也是相合题中“随吟”之意。尾联寄怀,“未老心”不仅是心有所念,还要有“湖边走”的落实,看似寻常,但难在“不废”二字,令人感佩。
张智深 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协副主席,省作协会员,省歌舞剧院签约作曲家,其诗词作品被称为「不觚体」,有广泛影响。著有《不觚斋吟稿》并提出艺术变形理论。

胡 彭 字眉卿,网名“樱林花主”。江苏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曾长期于日本学校从事汉语教学,主讲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学。
藕斋 留取残荷,本名刘斌,江右人氏,“藕斋”公号总编,编选有《网人七绝八百首》《城市诗词三百首》及《当代诗词精华录》等当代诗词选集,并撰有大量关于网络诗词的评论性文章。

沈利斌 浙江湖州人,1982年7月生。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自辑有《月影轩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