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里的“贺兰山”不是写实,只是借代。
此类“借代”,在宋人涉及宋金和战关系的词里,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1)燕然
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历史上为匈奴所占有,与金人本土无关。
(2)阴山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历史上曾为匈奴、突厥等民族所占有,亦与金人本土无关。
(3)天山
或指今青海、甘肃间的祁连山,或指今新疆天山,或指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历史上分别为匈奴、突厥等民族所占有,也都与金人本土无关。
(4)青海
即今青海省的青海湖。历史上曾为吐谷浑、吐蕃等民族所占有,亦与金人本土无关。
(5)玉门关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在汉代,关外即西域。西域诸国固然都是少数民族,也有受匈奴控制,与汉为敌的历史,但自汉武帝通西域后,基本上在汉王朝管辖范围内。该关及关外的西域,方位在西北,亦与东北的金人本土风马牛不相及。
与“玉门”“玉关”属于同样类型和性质的“借代”还有:
(6)榆塞 榆关 塞北
葛立方《风流子·元旦作》曰:“夜半春阳启,东风峭、犹带去年寒。叹榆塞战尘,玉关烟燧,壮心耿耿,青鬓斑斑。又还是,一年头上到,日月信跳丸。看门帖绘鸡,历颁金凤,酒浮柏叶,人颂椒盘。〇幽园。春信近,帘栊静、小宴取次追欢。聊爱水沉烟袅,清唱声闲。况良辰渐有,梅舒琼蕊,柳摇金缕,巧缀新幡。莫惜醉吟亲侧,衣曳荆兰。”
王千秋《水调歌头·九日》曰:“壮日遇重九,跃马纵欢游。如今何事多感,双鬓不禁秋。目断五陵台路,无复临高千骑,鼓吹簇轻裘。霜露下南国,淮汉绕神州。〇钓松鲈,斟郢酒,听吴讴。壮心铄尽,今夕重见紫茱羞。月落笳鸣沙碛,烽静人耕榆塞,此志恐悠悠。拟欲堕清泪,生怕菊花愁。”
苏泂《雨中花》小序曰:“余往时忆刘改之,作《摸鱼儿》,颇为朋友间所喜,然改之尚未之见也。数日前,忽闻改之去世,怅惘殆不胜言。因忆改之每聚首,爱歌《雨中花》,悲壮激烈,令人鼓舞。辄倚此声,以寓余思。凡未忘吾改之者,幸为我和之。”词曰:“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〇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应怅望、家人父子,重见无由。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英游。”
刘过《清平乐》曰:“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〇维师尚父鹰扬。熊罴百万堂堂。看取黄金假钺,归来异姓真王。”
按,《汉书》卷五二《韩安国传》载汉·王恢曰:“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置烽燧然后敢牧马。”可知“榆塞”本是秦始皇时大将蒙恬为防止匈奴而在北方边境建立的军事设施。由于“关”“塞”义近而常连文,故后又称“榆关”。塞北之地,历史上曾为匈奴所占有,亦与金人本土无关。
(7)三关
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曰:“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〇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刘仙伦《念奴娇·感怀呈洪守》曰:“吴山青处,恨长安路断,黄尘如雾。荆楚西来行堑远,北过淮堧严扈。九塞貔貅,三关虎豹,空作陪京固。天高难叫,若为得诉忠语。〇追念江左英雄,中兴事业,枉被奸臣误。不见翠华移跸处,枉负吾皇神武。击楫凭谁,问筹无计,何日宽忧顾。倚筇长叹,满怀清泪如雨。”
按,《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总叙大宋版图曰:“东、南际海,西尽巴僰,北极三关,东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万一千六百二十里。”所谓“三关”,即淤口关(在今河北廊坊市霸州县级市东)、益津关(在今霸州县级市)、瓦桥关(在今河北保定市雄县)。一说有草桥关(在今河北保定市高阳县东),而无淤口关。“三关”外,北宋时为契丹族辽人所占有,亦与金人本土无关。
又按,刘仙伦词中的“三关”,实属以北宋三关泛指南宋边关,关外虽为金人所占有,原本却是宋的疆域,也不好说是金人的本土。宋人词中的“玉关”“榆塞”,或也有与此相似的用例,在这里总提一笔,不一一具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