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一句话的力量
作者 包学军
语言,是有温度的,有魔法的。一句鼓励的话,如沐春风,能够影响人的一生;一句向善的话,如领航灯,能够感召一个人。
我很幸运,读书时代遇到两位恩师,分别是我初、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王毓芸老师和沈金明老师。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曾对我说过的话,至今记忆犹新,丰盈我的人生。
“你写的那篇喜看家乡新变化的作文,写的很好,真情实感……以后你可以好好往文学方面发展,有这样的爱好,至少也能充实人生。”
这是王毓芸老师,曾对我说过的一番话。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那个场景,一个温暖发光的午后。
那是一个春天的普通下午,我走在学校操场的小路上,王老师推着一辆自行车,迎面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以上那番话。
有一双大眼睛、一对梨涡的王老师笑得很灿烂,在阳光沐浴下,一瞬间所有的事物都黯淡了,这世界好似只剩下她和她说的那些话。
她的这番话,为年少时的我,心里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给予我努力的方向和勇气;给了我热爱文学的理想,长上飞翔的翅膀。从此,我常常利用休息日和暑假,阅遍学校图书馆的各类书籍,并认真摘抄名人名言、好句好段,记录本叠放一起足足有一米多高。
母亲爱看书的习惯,让我爱上了阅读,王老师则是指引我成为文学少年的启蒙恩师。
“帮助别人的同时,亦温暖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那年青春年少,沈金明老师的教诲如春雨,滋养我们的成长。那一幕历历在目,高中语文老师沈老师在课堂上,把我写的关于捡到手表,归还失主的文章,作为范文进行点评。他在作文最后加了以上那句点睛之笔。这句话,当时感觉很精彩,并未悟其内涵。经过岁月的沉淀,终身受益。
这些话,一直鞭策着我、激励着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从此,打开做人做事的格局,让我在从事社会工作服务岗位上,能够静心守护,鞭策自律,快乐工作,找到服务他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意义。
回顾漫漫人生路,我读书时期的这两位恩师,一位让我人生更充实更精彩,一位教会我做人做事的格局。
作家王蒙曾说“一个人有没有水平,主要表现在说话上。”
一言一语,是一个人内在的气质表达。一句话的魅力,一句话的杀伤力,一句话的感召力……“一言难尽”。有的成为你的指路人,有的是你永远的痛。
“我的女儿最棒了,写的太好了,加油啊”。文化虽然不高但很重视德育的父亲,每次都会把我发表的文章,爱不释手棒在手里,洋溢着自豪的笑脸。
正因为有如此的父爱沐浴,给了我无尽的力量,点亮我的文学之梦。
“我始终相信会有一条路让我走”。前段时间,被李伟华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
李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具有儒雅的文艺气质。通过几次交流,特别是拜读了他的个人传承记,熟知背后的那些励志故事,肃然起敬。
传承记记录了他一路的坎坷和艰辛、一路的勤奋和收获。20多年前为了心中梦想,毅然辞去老家稳定的老师职业,而后到杭州创业失败,一波三折,艰难艰辛坚持,终于拥有如今的诸多光环,涉及书法、绘画、创作等领域,均有不菲成就。不忘初心,努力耕耘,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开满锦绣鲜花的路。至今仍然孜孜不倦地坚守着耕耘着。
李老师磁场强大,自有一股巨大的无形力量,感召了几位身边人,努力找到心中热爱,微笑前行。
近段时间,有许多亲朋好友,或私信,或发朋友圈、或电话,不约而同,说我的那些随笔里,某一段话、某一句话,或启迪,或感慨,共勉共鸣。
如今,走在发现身边美好,传播正能量的路上,有许多心心相印的朋友同仁陪伴,温暖而幸福。
若有篇随笔,有一句话能够打动了你,感动了心,滋养到一个人,也许就能影响一群人。这就是美好的能量,这就是努力的意义。
每个人的人生路中,会遇见不同的老师,或多或少;那些感怀,那些触动,或深或浅。他和她可能已然融入你的心底,美好会传承,有一天,或许你就成为了那样的人,那样一个她或者他。
2023年5月8日
作者简介
包学军,女,汉族,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杭州市西湖区作家协会会员、中级社会工作师。从事城乡社区建设工作20多年,获得区“特别贡献社工”荣誉,上榜浙江省城乡社区千名抗疫人物英雄谱。多篇文章在国家级报刊杂志网站刊登,摄影作品在市级杂志刊登。爱好写作、阅读、旅游、集邮、美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