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甘人后的妈》
王芳
我对妈的感情很复杂。
小时候贪玩,妈站在崖头麦场上一吆喝:“女儿一一回来了。”方圆几里都能听见,如同魔音 ,震得耳膜嗡嗡响 。 不管我当时玩得有多疯, 都会立马抛开,飞回家。
等到大一点,懂事了, 承受力也强啦, 非打即骂。 尤其是 三个嫂子进门后, 姐姐也出嫁啦, 我就成了出气筒。唉, 提起这一点,实在让人不大佩服。
但是, 我又离不开她, 这个家根本就离不开她。
因为她非同寻常的心灵手巧,因为她 无与伦比的要强。
缝衣服,是小菜一碟。为做我们姊们6个的鞋,妈每年三十晚上还在加班儿。煤油灯下,是妈专注的眼神,锥子先行,针往头发上一划,带顶针儿的手一压,咝的一声响。细看,妈的手上都是血道,是风冲的。做成的鞋子一穿出去,就会引来婶娘儿们的啧啧称赞,那时妈即便肿着眼泡儿,也会露出舒心的笑容。
只要是毛巾类的,经过她的手,花样翻新,一顶顶可爱的抓抓帽就出现了。村里让她剪小孩衣裳的, 做小孩帽子的就没有断过。我看得最多的是小媳妇们钦羡满意的眼神,喜滋滋离去的身影。
妈的厨艺好、待人实诚,是方圆百里 闻名的。一顿红薯饭萝卜菜也让人吃着甜丝丝,香喷喷的,因为生儿汤熬得正好,菜里调了芝麻粒儿。 凡上门的客人,盛的饭先搅匀,超过碗沿儿老高,那时奢侈点儿,多煎鸡蛋或荷包蛋,吃过饭的人都是赞不绝口 。每年来客,中午都是留在我家吃饭,我过年串亲戚,只要不是太远,也会赶回来吃。那是妈妈最出彩的时候, 能看出她很累,但是又很快乐,满脸笑意,是难得的温柔,也显得更漂亮。
而我现在满心遗憾地怀念她,是因为我再也找不到比妈对我更好的人啦。
上学期间,只要我一往案板旁凑, 直接就被推出去;想去刷个碗儿, 一句话打散:“ 顾着你学习就行,这不用你做。”唉, 我现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饭也不想做, 应该就是妈妈从小惯的吧。
我26岁的那年秋天,早上起来已经很凉了,湿气又重,我被选派去学计算机,早上起来白开水泡馍。 妈就允许我弄了一次,以后多半个月,妈特意为我起个大 早,头上勒个纱巾,又是煮蛋,又是切葱花,下兑碗儿面。我在享受的同时, 心里也是酸楚的,不安的。妈的头见风就痛,我不能为她排忧解难,还老是给她添麻烦,我怎么就那么懒呢。
那次要带苏河学生去教育组演讲, 星期天我没有回家。 待周六下午回去时, 爹不满地说:“以后不回来呀,打个电话。 昨天你妈去路口接你了, 等了你老半天,一晚上都没睡着。” 我一愣, 都参加工作的人了, 在妈妈眼里还是小孩儿, 那时候没有手机,果园也没有电话,以后遇到特殊情况我就打给二嫂,让她去捎个信儿, 因为在妈眼里, 我永远是她挂念的小女儿。
妈多次找人算过命,说现在 受点儿苦,晚年会很有福气。她会掀开衣襟,不无得意地指着那些小红眼子对我说:“算命的说了,穷瘊子,富眼子,这是有福气的表现。 ”我一直坚信她会长寿。
谁也不会想到 ,妈68岁那年, 一倒下 ,20 天后,再也没有醒来。 失去她的日子,就似天塌地陷,逼得人发疯。
8000块扔了,医生预言会醒的承诺也没有兑现。我借钱准备支付转院费的途中, 噩耗传来, 我满腔愤怒,头发过电般直竖。回到家,我不愿到妈身边 , 无法接受她离开我的事实。 我知道了,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欲哭无泪, 无可奈何。
此后,在苏河村每见到老年人,我都会心存敬意,路上遇到,常不由分说,接过他们的担子直接挑水到家。
羡慕有妈疼、有妈唠叨的人,羡慕五月端午能回家的人,羡慕能回报妈妈的人。
记得我只为妈洗过一次澡, 病床前我没伺候过一天。不请假、等出院后孝敬的念头已成泡影,如今我再也找不到心安的理由。
妈,您让我好不甘心呢,等来世再做您的女儿,换我来好好照顾您。

作者简介:王芳。我喜欢文学,喜欢诵读,也喜欢用心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