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五十五)
杨浩然.偶然著
五十五、天无绝人之路
库中的粮一分散,羊二就愁起来了。离割麦还有小二十天呢,人吃、鸡吃、猪也吃,眼看着粮食一袋袋减少,可日子过得却越来越慢。特别是那十几头猪,比人能吃。再加上春忙过后,游击队员们已陆续归队了,吃饭问题,还真成了大问题。于是,他决定杀猪,以此来减轻粮食的消耗。
“杀就杀吧,救命要紧。”马三说“不过,也别全杀了,其码留下几个种儿。”
正说着,张克侠风风火火地跑上了山。怀里揣了一大包热气腾腾的地瓜。
“哪弄的?”马三惊喜地问。
“咱地瓜不是秧完了吗,地瓜母子放地里时间一长就烂,我已安排人挖去了。”张克侠说。
“苗儿可别祸害了,还得秧麦茬呢。”羊二说。
“我已安排好了,让他们先把苗儿薅出来泥上再刨。”
“那可救大饥了,五千多斤地瓜种哩。”羊二眼里立马放出了光。
“现在天干,地瓜母子水分小,切好当天就干,赶紧安排人去切,晚上磨面。”马三说“这玩意儿虽说糠烂味儿大,但有就比没有强。”
“那还杀不杀猪?”羊二问。
“杀,杀一头能省好几个人的口粮,先把战士们喂饱,好有劲割麦子、打鬼子。”马三说。
“那就多留头母猪,其余的全杀掉。”羊二说“有了这些地瓜母子和猪肉,我心里踏实多了。”羊二说着,脸上绽开了纹花。可纹花一现,又凝住了:“有件事很闹心,战士们的肚子大都被蛔虫、蛲虫搅拉得疙里疙瘩的,若不快治,吃多少也白搭。”
“这好办。”马三说“打发人到我屋后捡些苦楝子熬水,每人一碗,药到虫除。”
“是吗,有这么神?”张克侠道“那我这就弄去,我家小山一拉一铁锨,正愁没法子治呢,这下好了。嗨,天无绝人之路,这回,俺信啦!”
“还有一件事很难办。”羊二说“鬼子封锁的紧,根本弄不到染料。没染料,库里的那些白布就得睡大觉。眼看要换季了,又添了这么多兵,服装根本解决不了。有得已入伍半年了,还穿老百姓的衣服呢。”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自实行扩军、收编及改造俘虏政策以来,蒙东游击队不断壮大,已扩至近三千人了。三千人可不是个小数字,吃饭是大问题,穿衣也是个大问题啊!穿军装和穿老百姓衣裳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人,只有穿上军装,扎起武装带,那才叫精神!
马三苦思冥想一番后,道:“要不这样吧,咱也学一回八路军,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足食可以,衣怎么丰啊?”羊二问“总不能拿黄石面子染布吧?”
马三一听“黄石面子”四字,立马来了精神:“你别说,古时还真有用黄石面子染布的,不过得掺东西,掺什么来着?忘了。”
“那不还白搭?”羊二忧心道。
“别急,我想想。”马三说着,闭上了眼睛。但没过多久,就放出了光:“羊兄,有办法啦!”
“啥法儿?”羊二一头雾水。
“有回,徐司令来讲过一段经历。他说,在冀中打仗时,比现在还艰苦,为了染布,他们向当地老百姓取到了真经。”
“什么经,快说说。”羊二急道。
“很简单,用槐米做染料。”
“这,能行吗?”羊二问。
“我看行。”马三说“军装无非有几种颜色,一、草绿色,兴许最早它就是用草叶子汁染的;二、米黄色,不就是槐米的颜色吗?”
“对啊!”羊二一拍大腿“还是你小子聪明!”一激动,话“突”地变粗了。
其实,马三挺喜欢他这么冲动,这才叫羊二呢。平时的他,都是装的。
“我这就打发人捡槐米去。”羊二说“当年挑狗肉挑子下四乡时,买过两包洋黄,染布时一并加上,肯定光鲜亮丽。”
忽然,洞外面树上的麦知了叫了起来。麦知了个头儿小,叫声既不婉转,也不清脆。但,只有它对麦黄先行先知。它一叫,预示着麦收快要开始了。待到真正收获时,知了合唱团一定会闪亮登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