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来虎,1965年出生,陕西富平人。高级审计师,黄陵矿业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副经理。陕煤集团作家协会理事,陕西能化集团作家协会会员,黄陵矿业集团作家协会副主席,黄陵矿业《双龙煤业矿志》主编,铜川市延安精神(照金精神)研究会会员,铜川市王益区作家协会会员。曾发表短篇小说《狼沟》,出版长篇小说《走出黄土地》、《天空飘走一片云》、散文集《细雨蒙蒙》。
韩小红,王益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教学之余,唯喜与书为伴。购书,读书,藏书是其三大爱好。

韩老师在两周里,认真拜读了任来虎君的这两部长篇大作有两遍,为了做读书笔记,大部分章节读的次数甚至达到四五次,仅就《走出黄土地》,就做了近20页的读书笔记,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发现的问题,他甚至给每一章编写了回目。
第一部《走出黄土地》阅读耗时较长,但是第二部《天空飘走一朵云》看得更快,却更令他感动。

总体来说,《走出黄土地》基本是写实的,而韩老师所说的写实,是指自叙传的意思,也就是作者倾注感情在写自己的人生。韩老师认为第一部小说算是任来虎君的小试牛刀之作,当然也成为他后来长篇小说创作的奠基之作。
第二部长篇小说《天空飘走一朵云》有了明显的进步,从故事的构架、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真正实现了对《走出黄土地》的超越。

读这两部小说,韩老师发现任来虎君分明在集中强化地方性,而这种地方性至少具有两种功能,在突出地方性的同时强调故乡感,即所谓“地方性”,其实是作家本人的某种故乡情结;这种地方性并不是作为现代性对立面存在的,而是努力与现代性融于一体,甚至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来虎君的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空间主要集中在山东庄和煤矿。他关心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农民的生存环境,更关注社会转型期煤炭企业的发展以及煤矿工人的生存困境。

任来虎君是善于讲故事的,他的骨子里也是很执着的希望通过讲故事给我们展现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真实的社会生活画卷。
韩老师曾和身边多人交流小说里关于八十年代初的农村生活描写的内容,五十岁以上的人或读、或听小说,都深深的被小说写实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一次又一次带回到那过去曾经亲身经历的年代。

韩老师反复地阅读,也不断地使自己随着小说情节发展一次次的穿越到自己的过往人生,勾起他对过去美好童年的怀念。
读任来虎君的小说,韩老师好像感觉到了冥冥之中有一只大手拉着他一步步的走进了煤矿,走进了煤矿工人的心灵世界,在他的眼前呈现出了一幅幅令我诧异的全新的生活场景,使他几十年业已单调而固化的生活开始变得更为丰富。

任来虎君的小说是写实的,他笔下的人和事,是那么的真实,就像是用录像机录下来播放给读者看的一样。
任来虎君的小说创作应该是沿着在陕西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柳青、路遥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之路走下来的,他并不在乎自己小说创作理念是否符合先锋文学的要求,他也并不想刻意的去迎合任何一个对他的作品无端贬低的人。

读他的这两部小说,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杜甫“诗史”般的价值。
任来虎君的这两部长篇小说在内容上是相通的,都是写山东庄的年轻人从农村到城市的人生奋斗历程,他们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任来虎君长篇小说的人物画廊。

《走出黄土地》讲述了从山东庄走出来的四个小伙伴的人生奋斗历程,文质彬彬、举止优雅的煤矿副矿长任文鹏,海阔天空、口无遮拦的私企老板司春来,满腹经纶、书生意气的大学教授司发海,还有保家卫国、光荣转业的彭发平等,他们是小说的主角,他们的人生支撑起了整部小说的全部,给读者打开了一扇扇人生奋斗的大门。
韩老师觉得小说塑造更成功的是李彩铃、招弟、高娥、翠翠、小琴、胡美丽、乔金叶、小宝媳妇等一众女性人物形象,她们在小说中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角色,甚至出场的机会也并不多,但却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们的身份、性格、命运各异,结局却不可谓不美好,作者似乎有意识地给她们安排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让她们最终都能在各自的人生追求中得偿所愿,充满了更多的更美好的“喜剧”因素,这无疑的可以激起读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空飘走一朵云》则反其道而行之,小说似乎要着力塑造的是田菲、谷鸽这两位女性主人公形象,作者在这两位人物身上是下了很大的力气的,她们贯穿小说始终,着墨最多,人生坎坷悲苦的命运,时时让人们为她们而伤感。尽管如此,韩老师却觉得这部小说中其他的一些次要人物反倒塑造的要更成功。
尤其是男性角色,大个子、卢阳、神经病王福长、哑八争社、老八、师傅老安、小四川等,相较于《走出黄土地》中的人物命运,他们命远要更加坎坷,人生更曲折,结局各不相同。尽管小说最后也安排了“大团圆”的结局,但却一改《走出黄土地》中“喜剧”的因素,而更具悲情意识,而作者这样的安排,潜意识里是否是希望引发读者对人生命运做更深入的反思呢?

《走出黄土地》也不过是写了死于矿难的煤矿工人王胡子和彭发平的战友、牺牲在老山前线的李占林,而《天空飘走一朵云》却一下子多出三倍。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和实现。这么多人物的死亡以及更多的人种种不幸,读来让人感慨唏嘘。
这部小说足足赚走了韩老师太多太多的眼泪。他相信,任来虎君在创作过程中也一定是非常痛苦的,而这正表明作者对生活怀抱着更大的希望。路遥说,命运总是不如意,但往往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任来虎君的这两部长篇小说,通过大量加入更具活力的方言俗语,来强化人物故事所属的地方性特指,这种方言俚语大大激活了小说的动感。以地方性来展现独特性,以民俗文化的描写彰显文化色彩,以方言俚语的大量使用体现艺术个性,成为任来虎君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共同选择。
任来虎君的长篇小说里尤其为我们展示了铜川及其周边地区的风俗生活画卷,小说里的风土民情、民俗、传说故事等让我们对山东庄、对煤城有了更加全新的认识,小说的地域文化色彩尤为明显。

通过阅读,我们记住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鲁镇,记住了老舍笔下的北京,记住了孙犁笔下的荷花淀,记住了贾平凹笔下的秦岭,记住了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记住了莫言笔下的高密,记住了刘震云笔下的延津,阅读任来虎君的这两部长篇小说,让我们记住了山东庄和煤城。
读小说可以让我们了解这里独特的美食,可以让我们感受有趣的习俗,可以让我们体味厚重的历史文化。比如,《走出黄土地》里写到了煎饼、油泼面、豆浆、豆腐脑、搅团、漏鱼等具有关中独特风味的饭食的做法,写到了苦杏仁的药用功能,写到了药王山及药王文化,写到了民间杀猪的习俗,也写到了孩子认干亲的习俗等等。

如果说这部小说里关于民俗的描写还比较简略的话,《天空飘走一朵云》里关于这些内容的描写就要细腻丰富的多了。比如,对防治瘟疫方法的描写,对用烟袋锅子里的烟油治蜜烽蛰的描写,对羊肠食用方法的描写,对用尖柿子做醋的描写,对河南蛋和此地猴的解释,对尧山庙灵应夫人传说故事的讲解,对古城葫芦鸡的介绍,对耀州咸汤面的来历、做法的说明,还有对原汤化原食的传说故事的演绎等。
这些都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得小说情节极具生活化,也使小说人物变得更加鲜活。越是民族的就也是世界的。任来虎君的小说因其丰富的乡土民情的描写使得他的小说有了走向世界的可能。小说因民俗而变得丰厚,民俗也因小说而得以传播,真是相得益彰。

任来虎君的长篇小说中,环境描写是非常突出的。韩老师非常喜欢作者笔下对20世纪80年代的山东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写,让我们能够体味到那个特定时期,农民们过着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活图景,就像一幅幅优美的山水风情画,“生于斯,长于斯”的任文鹏们对这片土地有着图腾般的喜爱,因为此,他们无论走得多远,根却始终深深扎在这里。
矿区是另一幅场景,但是山区漫天雪景的描写,同样让人着迷,韩老师对陶小宝甘冒风险也要回家充满着同情甚至敬意。而第二部小说《天空飘走一朵云》就要好得多。

《天空飘走一朵云》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更加成功,形象更加鲜明,除了娴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与手法之外,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暗示的作用。作者很艺术化的处理好了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小说标题“天空飘走一朵云”,本身就体现了这一点,既是小说人物活动场景的描写,也是对小说人物命运暗示,从标题,到小说中的诸多环境描写,无不充满着浓厚的悲剧氛围,使读者可以深切的感受遭受毁灭的“有价值”的人生,增强了小说悲剧美。

总之,《天空飘走一朵云》中的环境描写一次次的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渲染了小说悲剧的氛围,成功的烘托了小说人物命运。
任来虎君的小说创作似乎并不刻意追求艺术手法的运用,只是非常执着的运用写实的笔法向读者娓娓道出人物命运的发展历程,你毫不费力就可以迅速地于走进作品之中,融入到小说诸多人物的心灵深处。

《天空飘走一朵云》还尝试着进行创新,适当的融入了一些现代派小说的因子,神秘主义在小说中屡有显现,使得小说隐隐显现出一丝魔幻的色彩,这一点,要比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进步不少,只是间隔的时间似乎太久了。
诸如一些章节描写似乎是唯心的,充满着宿命思想和神秘主义色彩,但我却以为这一切正如神所启示的世界,虽是非理性的,神秘的,却是美的,真的,对于这样的世界,人们通过正常途经是无法感知的,唯有在寂静的冥想中才能加以知觉。悲剧最伟大的美,是悲剧所具有的最神秘的美。任来虎君的这部小说即如此。

韩小红老师与任来虎君虽然不熟悉,彼此之间没有交集,他无法写出“他眼中的任来虎君”,那就通过任来虎君的作品与他进行交流,勉强构成“韩老师心中的任来虎君”。
就像韩老师认识屈原,认识陶渊明,认识苏东坡,认识文天祥,认识孔尚任,认识曹雪芹,认识巴金,认识杨沫,认识很多很多的作家。韩老师知道任来虎君正在创作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一杯红酒》。

韩老师真诚的希望任来虎君能继续延续第二部作品成功的势头,在他的文学创作上再出精品,韩老师也热切的期待任来虎君的下一部作品,让韩老师不断地完善“他心中的任来虎君”的美好高大形象。
我却希望我们这些文友都能被任来虎君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一杯红酒》醉倒,然后吐出韩老师这样的“象牙 ”级体验,也好有点文人墨客的模样,早日蘸点“史诗”的分量。

楚丰华
收集、整理、转发
2023.5.9
10:10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