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 不可或缺的传统文化
禹琴/黑龙江
孝,在五千年华夏历史沿革中,一直是这个民族最基本,最首要,最重视的道德,文化传承。秦始皇,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男人,面对母亲的偷情,私生子,不也是网开一面吗?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宰相还是大臣,父母亡故都要守孝三年,叫做丁忧。朝廷法令,虐待父母是大罪。
三纲五常就有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无论官员还是百姓,只要传出忤逆父母的行为,国法不容,被人不耻。看看海瑞大人,娶了妻室,还要睡在老母榻下,看看大唐的秦叔宝,每天都要早晚跪拜给母亲请安,看看我们的历代皇帝,受万民跪拜,照样要向皇太后行礼问安。小说红岩中的沈养斋,真名沈醉。虽然疯狂屠杀过好多共产党,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 。但在孝敬父母这方面却是被交口称赞的大孝子,每到生日这一天,就算有天大的事,哪怕是老蒋召唤,他也不会应召,因为他认为:儿的生日,娘的苦日,这一天是母亲九死一生的把他带到人世间。每到这一天,他都会设宴,跪拜母亲的养育之恩。
在民间也有卧冰求鱼,割肉侍母等二十四孝的广泛流传。这就是一种文化传承。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敬重君王,君不君,臣不臣,不孝敬父母,父不父,子不子,乱了纲常。民族何来的希望?国家何以富强?
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的老年人大都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并且以三世,四世同堂视为一种荣耀,平常百姓也适应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模式。那个时候物资匮乏,每家仅有的一点细粮基本都要做给老年人和小孩子吃。在人们的认知中也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当下,三代人一起居住的又有几家,生个孩子都让人可怕,入园入托,择校,大学毕业买房买车结婚彩礼,挫骨吸髓,轮番压榨。等有了孩子,父母临时住在一起,看孩子,洗衣做饭,买菜,自掏腰包还要看脸色。一旦孩子可以自理了,这个家再也容不下。过去的老人被儿女敬着,说话算话,现在的老人提心吊胆很怕说错话。过去的儿女想的是给老人买点啥,现在的老人是工资都给儿女花。你说三纲五常,他们当成笑话,你说二十四孝,他们说这都什么年代了?
经济腾飞生活好了,让人堪忧的是我们弄丢了什么?一个小家,父母亲情如此淡化,我们如何能凝聚起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
小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氛围中长大,到那时现在的年轻人也都老了,他们在父母那里继承了什么,想想都叫人可怕。
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把一些精髓发扬光大,潜移默化的写进课本,民族兴衰寄望予娃娃。
作者简介 :高禹琴,黑龙江五常人,新西兰诗画摄影社会员,诗心斋微诗社成员。作品散见澳大利亚新西兰综合之《澳纽网》专栏,《华人头条》,新西兰《先驱报》美国新报等。
国内曾在《散文诗刊》《三江文学》《芳菲文艺》《当代诗歌瞭望》《诗评专栏》 网易,头条,新浪.搜狐等平台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