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作者:王宝林
朗诵:罗兰
光阴荏苒时节如流,不经意间与杭城分开已有二十个秋冬了。可今年去杭城是阴雨绵绵,我觉得只有雨落时才能凸现这座城市笼罩在一层诗意中。黛青色的瓦片,淅淅沥沥的小雨,描绘出江南无限魅力的画卷,邂逅烟雨朦胧的杭城——遇见油画江南。
春天如果会做梦,这个梦的内容一定很富饶也很有内涵:烟烟的山,缱绻的水,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涌动的湖水里藏着山林气息。只要提及杭城,西湖是不可不提的话题,“烟雨杭城处处景,一半勾留是此湖”,便是她的写照。特别是烟雨朦朦的日子更能显露杭城的风情万种。
八千年孤舟,三万顷碧波。西湖的春天,淡粉与嫩绿随风而来,临水而居。群山叠翠、若隐若现、众鸟低啭、朦朦胧胧。雨渐渐的下大了,滴在雨伞上、树叶上、地面上、湖面上,错落有声,有的在那潋滟倏忽间潜入了水中,有的跳起来变成了一朵花儿。霎时湖边只有我一个人,感觉偌大的西湖就属于我一个人。隔着重重水帘,深色的湖水托起远处黛色小山,顶着黑色小塔,塔顶着灰白色的苍穹。水天相接处裙带的堤岸消失于虚无,那就是水天合一的景象啊!心中暗暗感叹:在海边看海天相接是粗犷的壮阔;在西湖看水天合一是温婉的壮阔。恐怕此刻只有内心知道:缱绻婉约中只钟情于烟雨江南,只愿独赏沙沙雨声,一如白居易饮尽一杯初春的“忆江南”。

连夜的雨水好似给富春江披上一层轻柔绵软的白沙,让本该宁静的江面增添了些许神秘感。趁着雨丝稍微停歇的空档,渔家便在满江白雾中开始劳作。说起捕鱼,怕只有在江南才会有这般诗意吧。
烟雨杭城,总容易叫人生出些幽远微渺的思绪。那些曾在杭城留名的文人、武将、女子、隐士、传说便从思绪中蜂拥而出,又与这瞬间的思绪一同消失在烟雨中。时间与故事,赋予了风景和韵味,于是在杭城看山不像山,看水不像水,满眼满脑蹦出的都是才子佳人的佳话,名人的诗词,如果说在杭城游玩,对于我来说,倒不如说是在重新浏览一遍唐诗宋词更为贴切。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城上看潮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千里莺蹄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更有那迷人的“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
有关杭城的诗句不断在脑海打出字幕,既像置身诗词大会现场,又在滴滴答答的雨声中似回溯千百年的柔情。
烟雨中的杭城是多情的,因为多情,所以慈怀:面对落魄的书生,杭城赠他以佳人与爱情;面对饱读诗书的文人,杭城赠他以亭阁、楼台;面对冤屈的忠魂、就义的巾帼,杭城赠他(她)以庄重的古柏、清秀的风景,为他(她)埋忠骨;孤高的隐士,杭城赠他以梅花、仙鹤;悱恻的传说,杭城赠他以含烟的西湖,千年的传唱;杭城还赠大家秀美的山水和丰裕的生活。
才子佳人的故事被人们代代相传,绚烂风雅的年代煙没在历史的长河。只要烟雨依旧,杭城的多情依旧,无数的雨丝点缀在杭城山水街巷中,谱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杭城的烟雨很有韵味:多姿的景色、拳拳的情怀、巾帼的忠魂、万古的雷峰塔、禅味的悠长、花朵的幽香。还有那浴鹄湾的梨花、太子湾的樱花,郁金香、八卦田的油菜花、植物园的木兰、海棠,在烟雨中既朦胧又美丽、既浪漫又诗意,豪放又洒脱……
绵绵的春雨把勃勃生机轻柔地洒在这片热土。前赴后继、人才辈出的先人们把江南的杭城打造得浓装淡抹总相宜……
这时候更容易理解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它暗藏着怎样汹涌的生命力和诗意啊!在即将结束杭城之旅时,诗人范成大的一首《横塘》脱口而出,算是杭城赋我送别诗: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王宝林:连云港中联理货公司,理货业务员,曾在连云港港报社、连云港日报刊登有诗、散文等作品。

罗兰: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人,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都市头条【夜听罗兰】。录音并制作多部诗集,录制发布朗诵作品近万首。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邮箱:19133893@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