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英娥(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刚过五四青年节,我们一群四零后、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欢聚一堂。组织者罗月华、虞灵锦、熊芳梅,参与者罗月华、李运生夫妇、陈建生夫妇、陈超鹏、林树基、郭韶权夫妇、肖田、邓小清、熊芳梅夫妇、赖明辉、陈利群、邓英娥。林老师已经落叶归根回到老家居住,来到让他魂牵梦绕的马坝三村,心心念念的就是与老同事、老朋友聚一聚。他的提议迅速得到了罗月华、虞灵锦、熊芳梅等的积极响应。她们马上行动了起来。找聚会地点、告知相关同事、确认参加聚会的成员、确定聚会时间,并商定由组织者三人共同买单。
参加聚会人员纷纷来到聚会地点:曲江区福宴食府208房。组织者和发起者早已热情等候。我看到。每一位参与者的出现都能引发起强烈的欢快气氛,每一位脸上都含着幸福的微笑。活动的发起者林老师每看到一位参与者的出现脸上都放着光。我感觉到,这位老领导特别激动、特别开心。参与者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原来的老领导、老同事,这时候已经没有了长幼、上下之别,有的只是亲切和温暖。肖田和熊芳梅虽然没有做成我事实上的同事,但是我们都曾经共同属于过十六冶,也共同属于过韶钢四小,一见面也都有亲切感。人员齐聚以后,大家鼓掌欢迎群中的老大、原十六冶一中政教主任罗月华发言。罗老主要替一位因没有买到机票遗憾缺席的老同事陈法堂带来对大家的问候,表达不能参与的遗憾,并要大家吃好、喝好、玩好。原十六冶一中校长、教培处长陈超鹏被掌声叫起来以后特别激动,他觉得很荣幸参与这样的聚会,很高兴能在这样的场合跟大家相聚,愿大家身体健康、幸福平安!原十六冶一中校长陈建生告诉大家,本来他因为年纪大听力有问题不喜欢参加聚会活动,但是他非常高兴来参加老同志组织的聚会活动。他虽然听不到大家说什么了,但是依然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热情,感受到老友相聚的温馨,感受到互相牵挂的温暖,愿这样的美好时刻更多一些,愿大家的幸福美好更多一些。活动的提议者、原十六冶一中副校长林树基一再激动地表示:见到大家真是太开心了!多谢大家来相聚,欢迎老朋友到他老家去做客。原十六冶年级组长李运生也开心地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当陈处长说很久没有喝过这么多酒时,李老师不由得感慨:“酒逢知己千杯少啊!我也很久没喝过酒了!”我不由得想起当年李老师在我面前流畅背诵《桃花源诗并序》的情景,再次对这位老同事心生敬佩。原韶钢四小校长熊芳梅依然豪情满怀,却在红娘陈建生夫妇面前与先生秀起了恩爱。看来她不仅是管理层的“铁娘子”,御夫也有一套,不然先生怎么愿意参加对他来说大都是陌生人的聚会并心甘情愿做车夫呢!两位老人一直面带微笑慈祥地望着她,眼里充满了爱怜,仿佛面对着青葱年华的幼女。原韶钢四小副校长肖田裙袂飘飘,由内到外都是红彤彤的,看来长期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也深深感染了她,大家谈笑风生,她却一直忙着给大家摄影留念。当然,她也没有忘记抽出时间来给大家送上祝福:青春永驻,忘记年龄。还面对自己中学时的老师陈超鹏鞠躬致谢。老领导的脸上充溢着满满的幸福感。组织者虞灵锦与熊芳梅有好一阵子不在场,应该是忙着点菜去了。为了大家坐在圆桌周围的同事方便互相对望看得更清楚一些,罗老让服务员把桌面放的花盆给撤了。这样大家就更“视无忌惮”了。
作为“小字辈”的在职人员,赖明辉、陈利群都向老前辈表达了敬仰、感谢、祝福之情。我到马坝三村生活三十年,早已把十六冶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十六冶记录了我的职场成长,镌刻了我的人生轨迹。我满怀深情地拱手向前辈表示感谢:“到目前为止,这里是我生活最久的地方。感谢在座的各位前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至今还记得,刚结婚时陈校长和罗主任去单身宿舍的新房慰问,用自己当初结婚的一穷二白鼓励年轻的我们只要好好干,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李老师送了我一套藤制家具。参加郭老师和虞主任为孩子办的回门宴,我第一次知道了我的孩子会喝酒,还能喝那么多。我知道,林老师是肯定我的工作的......”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如果我“眼窝浅”,早已会泪流满面了!我环顾四周,有几位男同事已经酒酣耳热了。女同事大都跟身边的好友围坐一块说着悄悄话。此情此景让我情不自禁的喊道:“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时光就这么悄悄溜走了,大家再有说不完的话也要告一段落了。面对“老十六冶”一个个依依不舍地离开,我心里回荡着那一首经典的《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告别今宵 告别今宵
无论新友与故交
明年春来再相邀
青山在人未老 人未老
青山在人未老
青山在人未老
共祝愿祖国好
共祝愿祖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