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亘今,赣地心脉
—— 江西道路与运输文化科普馆宣传片解说词
【开篇】
源浚者流长
根深者叶茂
在地方考察中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频频调研
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不断赓续中华文脉
始终坚定文化自信
为时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而江西道路科普馆的建立
正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体现
也是奋力在文化科普高质量发展上实现的新突破
从肩挑背扛,到人力车、畜力车
再到一日千里的机动车
交通工具的迭代升级
见证了社会进步的日新月异
德以润心,文以化人
(字幕:公路发展1.0版,以物质文明为主;2.0版讲究建管养运综合发展;3.0版要以文化凝聚人)
201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江西
以前瞻性思维打开格局
擘画“道路与运输”文化蓝图
亘古亘今,红色相承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科技强国
作出时代担当
【第一部分】溯古追今,源远流长
集千古之智
纳四海之慧
江西
地处中国交通大“十”字的交叉处
(字幕+画面:长、珠、闽交汇腹地)
是古时东西交通大动脉
春去秋来,岁月流转
无数仁人志士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毅和勇气
在江西留下修路建桥的痕迹
从古代的苏东坡、辛弃疾、文天祥、王阳明、汤显祖
到近代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再到现代的凌文明、敖本元
虽出生于不同的年代,工作在不同的岗位
却在江西公路精神的传承和江西公路的发展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江西的梅岭古道
(字幕:大庾岭,又称梅岭)
作为中国十大古驿道之一
是古代中原通往南国的一座重要关隘
(字幕:“岭南第一关”)
公元716年
张九龄南归时途经大庾岭
见古道年久失修,险峻难行
情景还原:张九龄
让我们穿越时空,看看大唐时期,张九龄是如何削山劈岭开通千年商贸路的。
遂向唐玄宗献状
请开“大庾岭新路”
此举沟通了南北交通
且造福后人
惊艳千年
这漫长道路上的“长亭”“短亭”
也成为词人的眼前与远方的连接
化为了悠悠情思的不绝伸展
文昌通旧观,东井饮余晖
文昌桥
从南宋乾道元年到清嘉庆年间到今天
阅尽江西抚州八百多年风雨沧桑
见证着一代代抚州儿女奋斗不息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
文昌桥数度损毁、多次复建
其中明朝伟大戏剧家汤显祖辞官奔走,带头捐资,促成大桥修复
嘉庆八年,工匠们首创“干修法”
寄托着江西不绝如缕的家国情怀
也是我国桥梁工程的一大进步
更为中国建桥史留下了璀璨的一笔
情景还原:苏轼
山和水,都慰藉了苏轼谪迁途中的流离之苦,在这里,他曾留下不少佳作,我们一起去看看。
折苇堪航处,曾来大小苏
来苏渡
在江西高安
赣江支流锦江穿城而过
民众在金沙渡口行船来往两岸
后因苏轼、苏辙两兄弟同渡一口
改称“来苏渡”
而苏轼这位文化巨擎
走过江西很多道路
坐船行驶过江西不少河道
在一些桥梁、渡口、风雨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典故
那些路、船、亭、桥即是苏轼历经坎坷却淡泊豁达的见证
更是江西交通宝贵的文化遗产
使江西交通的人文历史更加深厚、灿烂
【第二部分】革命之路,红色力量
史诗激荡风云
精神穿越时空
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上
到处都留存着血与火的深情记忆
1927年
毛泽东率领湘赣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绝处逢生
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燃遍全国
湘赣古道
作为连接湘赣粤的茶马古道
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一条"红色通道"
峥嵘岁月中
留下了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的足迹
永葆赤诚本色
坚定理想信念
井冈山斗争时期
主要有宁冈龙市、吉安两部分交通路线
(字幕+画面:一以宁冈龙市为中心建立的六条交通路线 以吉安为总站建立的九条交通路线)
打游击战时
凭借隐蔽小道
多次阻击国民党进攻
并成功运输过大量的辎重和粮食
为打破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
情景还原:
踏红色故土,承红军精神,忆往昔峥嵘岁月,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曾经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开办红色圩场
展开赤白贸易
一条广为流传的朱毛红军“挑粮小道”
历练出无数的铁肩膀、铁脚板
而这一红色故事
(字幕:《朱德的扁担》)
也成为了新时代教育的“活教材”
血雨腥风中
这条红色交通线
是“中华苏维埃的血脉”
(字幕+画面:经过港、粤、闽、赣)
长达3000多公里
先辈穿行于深山密林中
(字幕+画面:传送往来文件 运送物资经费 完成重大转移)
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0年
周恩来领导成立中央交通局
开辟了三条秘密交通线
(字幕:长江、北方、南方)
至此
“中央红色交通线”诞生
(来源:中央交通局以闽西工农通讯社及其机要交通网为基础,正式建立了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闽西直达江西瑞金的交通线,名为南方交通线,这就是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
【第三部分】纵横赣鄱,驰骋南北
大道行开阔
长路写辉煌
1949年后
江西以“先行官”担当
优创庐山、井冈山登山公路
并决战105、320等重要干线
1995年
新八一大桥动工兴建
工艺升级引全国效仿
(字幕:乱石拱桥 改为片石拱桥)
成为南昌乃至江西最长的一座斜拉索桥
1997年
江西桥梁历史上第一座
宏伟的互通式公路立交桥银三角
拔地而起
值得一提的是
为达质量要求
1958年
修建井冈山登山公路时
感动全国的最美公路人吴新沙
在会议中建言献策,提出用木夯打木桩
代替用牛拉石碾夯实
解决了边角地压不到影响修路质量的问题
自此,江西筑路人用木夯捶实路基
不仅效率快,且人人会用
两人即可完成
情景还原:老父亲使用木夯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件见证了江西公路发展变迁、饱含我父亲深厚感情的物品。
乘着祖国高质量发展东风
随着路网优化升级
“说走就走”成为现实
2010年
江西率先实现村村通
2019年实现了组组通
从有到无,再到优
一条条公路
打通了群众通往小康的“幸福路”
为了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江西大力推进改渡便民工程
(字幕:截至2010年 共建了600多座桥梁 撤掉了800多个渡口)
情景还原:指挥部领导
知其所来,方知所往,我们在历史文化里不断汲取,传承,奋进
成绩背后
是江西公路部门
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为本的不懈努力
“十三五”期间
江西省综交中心贯彻落实交通强国战略
以服务全省普通公路“建、管、养、运、服”为目标
科技赋能
智慧转型开辟发展新天地
(字幕:一图、一库、一平台、一体系”)
托起了便捷出行的希望和梦想
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繁荣
【结尾】
崛起中的江西,正在复兴
复兴中的强国,企足而待
江西道路与运输文化科普馆
承载公路历史厚重文化
展现公路现代交通智慧
未来
将向着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迈进
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