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文学》编委:
刊名题写:文锋
顾 问: 华 晓 春 姚 化 勤
主 编: 一骑红尘
执行主编: 冰波 颜力
副 主 编:颜力 春生 刘刈
总监校对: 冰波
执行编辑:在路上 文锋
校园征稿:小石
宣传部: 高山峻岭
发行部:春生 小石
企业广告部:刘 均 生
编 委:雨寒 一骑红尘 春生
颜力 小石 高山峻岭 刘刈 于广 蓝天白云
韩 镯 冰 清 兰 子(以姓氏笔画为序)

★散文坊
●冀家村乡西庄村凤凰背泉探源
河北 刘孟领
上个月初,由于省文学艺术研究会预约来太行山采风,信都区文旅局曲局长介绍我认识了文史专家李姜红同志并同往采风基地,不凡的气度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我对她印象颇深。4月30日,她给我打电话让一起去信都区冀家村乡西庄村调研凤凰背泉,我欣然前往。
乡政府和村委会在西庄村党群活动室协助组织召开了群众座谈会,当地几位年迈的老同志,七言八语,纷纷议论凤凰背泉的前世今生。

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出村站在公路边眺望,不远处山顶上有三处高峰矗立——中间的山头形似凤凰头颅,在头颅左右两边的山峰就像凤凰翅膀,可以想象,这跃跃欲试的凤凰正想展翅飞翔。
我们站在公路南侧,脚踩哗哗作响的泉流,聆听村支书介绍:“这是被炸坏的水库坝基,1963年闹大水时,奉命爆破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邢台下游的黎民百姓的生命安全。至今,这流淌的山涧泉水滋养了西庄村530多口村民。生活用水,浇地都是利用的这些泉水。”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之所以西庄村周围的水量丰沛,是因为此村处在西高东低的太行山一带,千万年来水渗透到漏水层中,潺潺不息,供百姓用水,延续生命。
究竟凤凰背泉的现实情况如何?你想,海拔1000多米,山高路陡,山路坎坷,深浅难行,且有滑倒之风险。可李姜红同志,工作严谨,坚持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大伙儿就一块出发了。
乡里郭志鹏主任给大家找了几个木头拐棍,村支书李文清书记,为了让大家省体力,省时间,开上自己的面包车,把我们送到山崖下,然后,大家拄着木头拐棍,在村里经常上山挖野生药材的李金栓带领下向凤凰背泉的所在地爬去。
山上本无路,人到山上成神仙。大家互相关照,慢慢地爬到山顶。山顶有个十分惊人的松树林,面积约达1000亩。亭亭玉立的松树,排排挺驻石头上面半尺厚的土壤里,青松仙风,芳草萋萋。由于松树特殊的生理原因可以根扎石缝,这个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工培育的松树林,彰显了旺盛的生命力,有的对掐粗,有的20多公分粗,力争向上,互不相让,一派世外桃源之景色。
就在这松树林斜坡下的一处平地上,发现了凤凰背泉,药材老李说,泉眼正好在凤凰山头的后背处。
这真是:郁郁葱葱千亩林,叽叽啾啾鸟鸣吟。
磨镰石水凤凰泉,亿万年来流至今。

站在凤凰背泉旁边,大家高兴坏了。泉水也就一平方米多的水面,可是,药材老李搬掉泉水池中的一块石头后,眼睁睁看到石头下面的泉眼里,汩汩地向外冒出涌泉。当水达到原水平面时,就不显泉眼的水涌了。当地人说,就是天再旱,这凤凰背泉的水始终如一,为人畜无私提供着天然之水。
凤凰背泉旁的松树格外茁壮,因为它得天独厚,水足土肥,才根深叶茂,惹人喜爱。村民李金栓说他常来爬山采药,熟悉山里的山水草木。基于此,我们大家才顺利见到了凤凰背泉。常言道——山秃石岭头,滴水贵如油。凤凰背山后,动物有盼头。就是这泉水,供养着山鸡麻雀孢子兔,狼虫虎豹及野猪。山里人家共饮之,南来北往用水足。
顺着李金栓指向泉下东北方向,我们看到了早年半山腰的褐石房屋框架。房壳旯和现在的房屋设计一致,坐北面南,背风向阳,易守难攻,安全可靠。李师傅说,前些年村民还在这遗址旁边拣到过铁铸的弓箭头呢!这拉弓射箭的场景,证实了它的悠久历史。
住在这褐石房里的人,就是本村的李姓人家,他们种植20多亩自己开垦的土地,自在生活。

当年,他们种植的100多棵杏树,非常茂盛,树径达1米多,值春天杏花盛开,引蝶采粉,喜气洋洋,故称凤凰背山沟叫蝴蝶沟。
跨过凤凰背蝴蝶沟,我们又见到了一洼水。洼水旁的松树低处的树身溜光。李师傅说这是野猪拱的坑,雨水积聚所致,野猪蹭痒磨身造成的,松树底部溜光。
我们站在一个小山头,望见了凤凰背泉南面的坦孤垴。与凤凰背泉对应的,有坦孤垴山南面的禅林寺龙池沟岩石上喷出的龙池泉。龙凤相对应,祥瑞吉利。
别说,人们都还传说着一个孤仙洞的故事。就在坦孤垴底下北面,孤仙洞周围的村民们,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到这里借用餐具。好用好还,再借不难。偏偏有人,用后不还餐具,失信于神,当然就再也借不到了。

在坦孤垴的南边,还有个传说:这里有个门楼山,山像门楼。人们进出门楼山,需要钥匙开门。也是由于个别人言而无信,借过钥匙开门楼山不还,就再也借不到钥匙了。自然而然,也就进不了门楼山了。
传说有历史,泉水有根据,故事有红色。
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庄村民和其他村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发扬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革命精神,维护刘邓大军129师为民办事,把八路军在北面老道旮旯村西深山兵工厂生产的兵器如手榴弹、地雷等,在西庄村养殖户赵师傅的自发带动下,套上自己饲养的高头大马、肥壮骡子无偿用来运输,从老道旮旯村送运到抗日军政大学所在地浆水镇,同心协力抗击小日本儿,忍辱负重争取民族独立!
西庄村有记录的革命烈士有:
郭春付,1943年参加革命,在215纵队14连42班当兵,1945年牺牲在山西省临汾地区;张明春,1940年参军,当年牺牲于邢台县谈话乡温暖河村,有史可证他是21129师385旅770团的战士;王先元,1940年到215纵队14旅42团当兵,1946年在解放太原时牺牲;赵长寿,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牺牲在河南省辉县,他是216纵队17旅50团的战士……
我们要永远铭记革命先烈!向革命烈士学习,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做贡献!
正所谓:走访胜境西庄村,景色优美羡煞人。
果树枝头红艳艳,千亩松林绿茵茵。
草药圈里做贡献,生态园中柿栗珍。
世外桃源何处寻,坦孤垴下凤池邻。

作者简介:刘孟领,男,68岁,中共党员,河北邢台人,笔名孺子牛,自幼爱好文学和书法艺术,为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员,邢台市作协会员,《文学作家》签约作家,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和文学写作技能大赛奖励。作品散见《河北文学》、《文学作家》、《邢襄文化》、《邢台日报》、《牛城晚报》等报刊媒体。
★诗露芳香
银城春色(组诗)
文/雨寒
●桃花朵朵开
一夜东风把窗户吹开
整理好从前的笑腮
规范到以前的风采
看万物在阳光下闪耀着景色
太阳在果园挪动
春风在枝头做着美梦
鸟儿在枝头开会聚众
穿梭的小蜜蜂声音嗡嗡
车水马龙的大街和高速道
彻夜的繁星
看着朵朵花开的生活
●银城春色
细雨蒙蒙
陌上清新葱茏
油菜花儿镶满了村庄的裙摆
高颜值的桃花、梨花
张开了一张张笑脸
笑得小鸟扑棱棱的飞
行走在幽静的小道上
艳遇萌动
杨柳婆娑细腰
披着长长的细发
兰河岸边
情侣拥抱
弯下腰
听见草木吸水的声调
根须深深地扎进泥土
叶子疯狂的张扬
各种农事一路疯长
●涡河岸边
春天悄悄来临
异草奇花争奇斗艳
春风在河道里独自行走
轻轻地听不到冬天的脚步
每一个人也都行走在赶考的路上
憧憬着美好的向往
涡河啊!
你憧憬着宽广的大海
那是遥远的地方
你每天不停的流淌
目的就是到大海里去逛逛
●柿子林
在银城西部的地方
柿子树寓意着如意吉祥
家家户户都把它栽上
春天淡淡的柿子花
清馨扑鼻
像诗经上的村庄
乡村有了流觞曲水的诗章
花事多多
却有了奋不顾身的壮举
花落泥土,把命殒葬
柿花深处
谁在烟云处琴声歌唱
●暮春
感觉还没有和春风亲个够
就匆匆地到了暮春时刻
一些花儿退去艳装
青涩的小果开始疯长
风儿以大地作为宣纸
以树枝做画笔
深深地将景色绘起
色调不匀,深浅不一
就像那姑娘穿上了裙衣
就好比风鸣电闪
一年四季像一个飞行的小燕
所有的归宿走不出一年四季
●春韵
春风沉醉
夜色朦胧
鸟儿在树上正甜甜的做梦
我在床上打着鼾声
反复憧憬着美好的向往
搜索着年轻时的血气方刚
屋外静悄悄的
春风还在驰骋浩荡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装扮着春风沉醉的夜晚

●立夏即景
山西 许刚
翠竹遮天蔽日
沟底涧水潺潺
溪水溅玉
涛声冲天
翩翩俊男
婀娜少女
邂逅相遇涧水蓝
牵手放歌沙河滩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恩恩爱爱无悔无怨
一对神仙眷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们憧憬田园生活
返璞归真
远离喧嚣
在蓝天碧水之间
在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作者简介:许刚(神采飘逸):笔名亦复,山西芮城人。自幼爱好文 学,喜欢写作。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作家,在纸刊及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散文8万余字。

★古风清韵
●七律.乡下踏青(外一首回文词)
广西 韦谓诠
驱车百里远嚣尘,眼底奔来万物新。
喷火花烧云壤暖,激情羽拍涧江粼。
身披绿氅氤氲发,肺吸清风吐纳频。
日暮西沉仍缱绻,婵娟挥帕送归人。
●西江月.大美柳州
秀水青山净地,流光溢彩江楼。阁幽桥影月垂钩,玉垒银堆曲奏。
厚德承恩物载,舟轻棹醉公侯。柳柔情翥凤凰求,境胜玄清梦久。
●回读
久梦清玄胜境,求凰凤翥情柔。柳侯公醉棹轻舟,载物恩承德厚。
奏曲堆银垒玉,钩垂月影桥幽。阁楼江彩溢光流,地净山青水秀。

●七律·“五一”遐想
柯美柘(江西)
学校机关九室空,欣然掀起出游风。
随行少现樵苏叔,作伴多为总角童。
喜见南辕奔海口,欢瞧北辙上山东。
心情愉悦西川逛,感受轻松意未穷。
●五律·家乡美
文/刘斌
大地回春暧,江山翠玉颜。
清风飞柳岸,绿水入河湾。
塞北家乡好,辽西故里关。
人间呈瑞气,景美报瑶寰。
●晚春夜雨
文/刘均生
北风刮地撼豫东,一夜劲雨灌银城。
虽然人间有点冷,沃土良田好墒情。
雨住菜色新图展,村哥细思布农耕。
麦喜三个酣畅淋,粮稳提振百业兴。

●白马寺
文/李德强
(一)
中国第一古刹,纪念驮径白马。
神驹劳苦功高,造像册入华夏。
寺院古越千年,殿堂庄严典雅。
史称祖庭释源,四十章经镇刹。
无数佛像神龛,更兼菩提莲花。
(二)
国际佛教圣地,髙僧集聚如云。
七情六欲斩断,虔诚皈依佛门。
青灯古佛黄卷,晨钟暮鼓梵音。
四大皆空忘我,六根清净修身。
传播宗教文化,诚心向善为本。
作者简介:李德强,河南省太康县人,退休教师。
周口市作协会员,周口市老干部诗书画院理事,太康县诗词学会会员。

★《黄淮文学》征稿
《黄淮文学》是一颗闪耀的明星,在豫东大地冉冉升起,
《黄淮文学》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黄淮文学》编委。《黄淮文学》以“高雅,唯美,国风”的理念,精心为正能量艺术爱好者提供抒发情怀、展示才艺、学习的交流平台。
《黄淮文学》征稿主要收录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
主要要求:1.作品立意要新,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杜绝政治敏感问题,一旦发现,永不录用。
2.《黄淮文学》微刊开辟如下栏目:(诗苑天地) (古风清韵) (小说园地) (散文花絮),现代诗每首限制20行以内,力求精简,思想健康,富有意境、内涵和跳跃性;格律诗平仄押韵符合要求,用新韵要注明。
欢迎各位文学爱好者、作家踊跃投稿。本刊暂无稿费。
另外招募主编、副主编,诗策划若干名。
联系电话:13283719267(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1760277215@QQ.COM
投稿须知
作者在投稿之前认真检查作品,对错字、句进行修改后方可投稿。
投稿可以通过邮箱投稿,也可以在《兰河文学》交流群贴稿,以便老师收稿,也可投邮箱,邮箱投稿可编辑文档,不接受贴稿。
稿件要求原创首发,禁止一稿多投。
●另外“黄淮杯”文学作品大赛开始征稿!
全国的各位作家朋友:
《黄淮文学》是写作协会主办的唯一一份纯文学刊物,在众多作家及文学爱好者的倡导下,特举办首届“黄淮杯”文学作品征集大赛。具体征稿事宜如下:
在我们人生旅途中,总有一些人让您难以忘怀;总有一种真情让您感动。工作、学习、爱情、家庭、友谊等经历总会触动我们的心弦。各位作家朋友,请拿起您手中的笔,把心中那份真实感动记录下来。《黄淮文学》特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征稿。我们将认真对待所有来稿, “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届时将聘请作家和知名作家进行评选,从所有来稿中精选文章,入编《黄淮杯征文大赛作品集》2022卷一书。
一、征稿要求:1.内容不限,体裁不限。2.作品内容倡导百花齐放,首选亲历的、逼真的、扎实的、耐心的,鼓励创新,更能体现作者个性的价值,追求的文本和精神再现的叙事,还原鲜活的生命实体,描绘出直抵生活与生命真实的存在之境。3.作品附作者简介100字左右和生活照一张。一经投稿视为授权。
二、征稿须知:1.作品要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2.不能抄袭、剽窃,篡改别人的文章,文责自负,本平台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3.获奖作者优先加入《兰河文学》协会。
三、评审办法:征稿结束后,将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部分作品将在黄淮文学网发表,在百度上可以搜索到您的大作,届时我们将邀请专家和知名作家组成评委,以质量为前提,从高到低评选出100篇优秀作品。
四、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奖金1000元,颁发荣誉证书;二等奖5名,奖金600元,颁发荣誉证书;三等奖10名,奖金200元,颁发荣誉证书;优秀奖30名,奖励作品集1本,颁发获奖证书。入围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
五、入书价值:精选作品入驻《黄淮文学“杯”大奖赛作品集》,满足您梦寐以求的愿望,入驻《黄淮文学》一书也是您一生的荣幸!她可以代表您一生的辉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您的作品一旦被录用,需要缴纳出书工本费,入选作品在《黄淮文学》杂志上优先推出。
六、书籍标准:书成稿后,交付正规出版社出版,封面采取铜版纸印刷,内容采取彩色印刷,大32开精装版,大方、精致、美观,上档次,邮寄时采用高档礼品盒封装。
七、颁奖活动:届时邀请部分获奖者参加颁奖大会,会议地址和会议时间另行通知。
八、投稿方式:邮箱:1760277215@qq.com
请通过电子邮件投稿,不要重复投稿,多投无效,不收纸质稿件。
投稿请注明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微信号,收件人名称等信息。
九、截稿日期:由于疫情原因,无法邀请专家、评委老师进行评选,也无法举行评奖活动,截稿日期改为2023年5月30日(以邮件显示日期为准)
《黄淮文学》编辑部
2022年4月

点击二维码 关注黄淮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