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五十三)
杨浩然.偶然著
五十三、苦菜花儿黄又黄
一开春,雪还没化净呢,山里的野苦菜就露头了。一露头,孩子们就挎着篮、拿着镢连根挖起,帮母亲丰富生锈的铁锅了。
这种菜味儿苦,但下来的早,能帮人们度过春荒。它生命力极强,既种生也根生,无论怎么刨都刨不净,即使落下一丝根系,它也会倔强地发出新芽儿,照样开花结籽,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苦菜花儿一开,漫山遍野的童谣就鼓噪起来了,唱得你心酸泪洒,唱得山音子阵阵哭泣。
苦菜花儿黄,
开在小路旁;
采一朵苦菜口中尝,
想起我的娘。
苦菜花,花儿黄,
开在荒山无人赏;
母亲靠它度饥荒,
一肚子苦菜汤!
苦菜花儿黄,
开在野山岗;
采一朵花儿细端详,
多像俺的娘。
根叶苦,花儿黄,
虽苦依然吐芬芳;
如今生活甜如蜜,
想起母亲泪两行!
与此同时,另一种野菜也迫不及待地拱出来了。它叫萋萋菜,虽然碱性大,但味甘发香,百吃不厌。萋萋菜一下来,标志着漫长的春荒就快走到头了,童谣也变得欢快明亮起来。
萋萋菜,俩瓣瓣,
饿不煞八十的老汉汉。
萋萋菜,俩荚荚,
饿不煞八十的老妈妈。
而丁针花则更奇葩,一露头,还没冒叶儿呢,就开起了花。花一开,童谣就更加明亮欢快了。
丁枝花,开北洼,
麦子煎饼卷葱花。
丁枝花,开南崖,
麦子煎饼卷蒜薹。
至此,青黄不接的日子就算熬出头了。新麦子一下来,忍饥挨饿的日子就算过去了。
可新麦子未下来之前这段日子是最难熬的。不仅根据地的人们在紧衣缩食,部队也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就连实行三光政策的小鬼子,也龟缩在据点里不动弹了。
为了春耕春种,同时也是为了省口粮,马三下令取消了部分行动,让当地的游击队员们全部持枪回家忙三春去了。
恰在这时,外地的大量流民又一次潮水般地涌进了崮区。这次不光是临朐的,费城的、临郯苍的、胶东的、博山的都有。有得刚来,还没讨到吃的呢,孩子就饿死在娘怀里了。
马三一看情况严重,便让徐二把施粥锅又一次架起来了。
近些日子,徐静宜愁眉不展。粮食快断囤了,光个马年缠着就够呛了,大儿媳肖月又生了个小马驹儿。她和马三可以吃些粗茶淡饭,可这娘仨得需要营养啊。于是,她便将鸡蛋和米面算计着用,变着花样儿的整巴,尽量让儿媳和孩子吃饱吃好。她和马三呢,一日三餐就用地瓜面做疙瘩汤应付。
这天早晨,又做得疙瘩汤。两口子刚坐下准备喝呢,涌进了一群要饭的。静宜一看,这顿饭又吃不成了,什么话也没说,就把孩子塞给马三,一勺一勺地分将起来。
打发完要饭的,锅就见底了。但院里仍站了娘仨,既不进屋,也不伸碗。大点儿的孩子想往屋里走,被抱着孩子的女人扯回去了。
“大妹子,进屋吧,锅里有饭。”徐静宜招呼道。
那女子看上去三十来岁,长相姣好,看来也没要过饭,只知道抹泪:“大姐,俺都看见了,您和大哥还没吃呢。”
“不要紧,你们先吃,别饿坏了孩子。”马三说着,把她儿子的碗拿了过来。
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那女人哭得更凶了,一边哭一边数落道:“大哥大姐,您是好人哪,有了这顿饭,这孩子临时就饿不死了,还能跑下个门儿,可惜俺怀里的孩子怕是没救了啊!”说完放声大哭起来。
肖月在里屋听了这话,一猜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了,二话不说,接过孩子的同时,把怀也廠开了。孩子干瘪的小嘴一嗅到奶腥味儿,便狂吸起来。
那女人一看孩子有救了,扑嗵一声跪下了。
静宜拉起女子,问:“孩子他爹呢?”
“死了。”女子说“被刘黑七抓去修炮楼打死了。”
“这么说,你是费城的喽?”马三问。
女子点了点头:“俺那块儿,男人快被杀绝了,粮也被抢光了。在家等是死,出来也是个死,俺就出来了。”
“一个女人带俩孩子可不容易,没想再找个人家吗?”
女子惨惨一笑:“寡妇家家的,又带着孩子,谁要?”
正说着呢,大刀张克侠提了半袋米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司令,你二丈人徐老太爷让俺给你送来的,说你家人口多,饿谁也不能饿他闺女家。”
马三一听,高兴坏了:“哎呀,老爷子真是雪中送炭啊,回去告诉老爷子,就说马三谢了!”
张克侠打了个敬礼,刚转身想走,忽然被那女子的容貌打动了,便多看了几眼。马三灵机一动,立即把他叫住了。
张克侠不知就里,便慌里慌张地返了回来。当马三附在他耳边嘀咕了一通后,张克侠摇起了头:“不中,俺比她大,这不是趁人之危吗?”
徐静宜看出了门道儿,也附在女子耳边嘀咕起来。听了嘀咕,那女子一脸绯红,但却羞涩的点了下头。
马三一看有门儿,提起半袋米就塞给了张克侠:“去,赶紧带他们娘仨回家做饭,过会儿,我和静宜去喝喜酒。”
张克侠两手一摊:“司令兄,这不是开玩笑吗?俺躺下一个,起来一身,孤家寡人,哪来的家呀?”
“南山两间看山屋归你了,那儿离山近,有事好招呼你,去吧!”马三说。
“小山,快,叫爹,叫爹呀。”女子催促儿子道。
小山也懂事,“爹”字刚出口,人早蹿到张克侠怀里了。
平地冒出个儿子来,张克侠那个恣儿呀,抱起小山,往脖子上一架,乐呵呵的跑将起来。
女子从肖月怀里接过孩子,跟着张克侠走了几步后,猛回头,深深的给马三一家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