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下人声静下来后,赵六微微一笑:“吉军长,作教官之前,我先把您的脚伤治好。”赵六已经渐渐消除了拘谨之意,以前跟随师父智光学艺时,智光早已把治疗跌打损伤的医术传给了赵六,加上在周口跟随神医王长运学习针灸,赵六治疗跌打损伤现在基本手到病除。
吉宏光一愣:“小兄弟还会医术?”
赵六简洁地把自己跟随智光学艺以及王长运欣赏自己并传授针灸技艺的事情告诉了吉宏光。吉宏光高兴异常,解散众军官下了检阅台后便脱下鞋子请赵六医治。
“万万不可!军长不可相信这些江湖骗子,雷公电母就差点让我们上当,如果治坏了军长的脚,我可无法给大家交代!”曾经留学日本学习西医又在上海大医院实习过的军医官急忙劝阻。
“军长就让这位小兄弟试试吧,这位兄弟跟随少林武僧学艺,少林寺历来禅武合一,王长运又是豫东名医,我在商丘就听说过王长运大名,既然这位小兄弟深得王长运指点,我相信这位小兄弟能治好吉军长!”化身商丘高光明的吕福全全力支持赵六。
“哼!那些江湖游医纯属骗人,我在上海学习西医时什么情况没见过?就没见过针灸治疗骨头移位的!没听说吗,现在上流社会最时髦的就是看电影跳舞骂中医?”军医官厚镜片后两眼直冒火光。
“好了,谁都别说了,刚才这位小兄弟,哦,赵六,年纪轻轻身手不凡,我还真想见识一下小兄弟医术。来,你尽管试,我吉宏光上战场拼大刀死里逃生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来来来,大胆治。西医好,但咱们的中医流传了几千年,自有咱们中国人的智慧和道理。”说完吉宏光坐下来,看着赵六眼里蕴满信任和希望之色。
何鸣凤看了赵六一眼,那一眼满含深情和鼓励。她知道,赵六当上军部教官再治好吉军长脚伤,借兵救人的事必然更有把握,他们才能更好完成这次到洛阳的使命,不负李八少和王群英重托。
赵六看着何鸣凤点了点头,二人心有灵犀想法其实一样。他蹲下身子轻轻按摩吉宏光脚部寻找骨头错位之处,嘴里和吉宏光聊着天分散吉宏光注意力。
忽然赵六用力一扳,吉宏光猛然间一个激灵,似乎听见自己的骨头咔嚓一响,脚部几天来错位的榫卯对上啦!他刚要站起来,赵六示意他不必着急,拿出王长运赠送自己的银针来,在吉宏光腿上几个穴位刺入后轻轻捻了几下,然后示意吉宏光站起来走几步。
吉宏光在针灸后更觉得腿脚部无限轻松,血管里几天来的肿胀不畅一扫而空,原本还是有气无力,赵六针灸后只感觉自己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精神饱满,面色红润。他挺身站起,轻轻挪动步子,感觉到腿脚似乎比以前更加灵便,然后大步迈开走了几步后大喊:“好!好赵六!好手段!!!现在的世道都在骂中医,无非是人心浮躁,中医的继承人没几个静得下心去研读,个个半桶水,毁了祖宗的名声。”
“哗哗哗!”围观众人纷纷鼓掌。
连那位严肃的军医官也鼓起掌来,竖起大拇指以示赞许!
从此赵六就在吉宏光军部担任武术教官,教导吉宏光部下送来的优秀学员,再由这些学员转授各部士兵。高光明亲自来当学员,何鸣凤被高光明安排到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和杨芸香住在一起,赵六很是放心。
从此高光明和赵六日夜在一起互相交流学习,暗中高光明吕福全悄悄把共产党思想灌输给赵六,赵六在高光明熏陶下对共产党也越来越理解,也越来越向往。
何鸣凤则接受杨芸香思想熏陶,对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更加钦佩,很快就成了杨芸香在学校的得力助手。
赵六知道,让这些军人从基本功练起是根本不可能的,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收到最好的训练效果,赵六决计切合西北军实际摸索一套训练方法。他结合西北军装备差、人人不得不配备最古老的作战兵器——大刀这一特点,再结合自己所学吹风刀法,联想到马云升鞭法和仇氏兄弟枪法剑法等,编创出一套崭新刀法。由于现代军队多装备汉阳造之类长枪,为了扬长避短专破敌人长枪,对这套刀法赵六又反复改进,这日他自己觉得刀法比较圆满了,正想找人试试刀法,正好吉宏光来找赵六有事商量。
吉宏光爱武成痴,在冯大帅麾下当兵时常常在战场与敌人搏杀,由于他身材高大膂力无穷,战场搏杀势如猛虎从未吃亏,是冯大帅麾下有名的“吉大胆”。当上军长后很少亲自破阵杀敌,听说赵六正准备找刺杀高手演练刀法,一时技痒便亲自上阵和赵六对练。
赵六双手拔刀出手,凌空虚劈一记,吉宏光看到大刀在赵六手中寒光吞吐不定,凛冽的杀气从赵六身上蔓延开来,不由激起冲天斗志,大喝一声“杀”!汉阳造枪刺闪烁裹挟着风雷之声向赵六当胸刺来。
赵六毫不退让,双手握定大片刀,刀尖朝下,当刺刀刺过来的一瞬间,赵六猛然发力,大刀挑开刺刀。因为大刀是向上挑起,所以大刀凌空悬在赵六头上,然后赵六大喝一声跨步向前,双手握刀顺势劈下,眨眼间大刀就来到吉宏光脸旁,若是疆场对敌,这一刀就可以把敌人劈成两半!
吉宏光没料到一招间就被赵六制住动弹不得,不由哈哈大笑:“好刀法!赵教官,你这刀法共有几招?”
赵六放下刀:“报告吉军长,这套刀法共八招一十二式,简单说就是八刀。这套刀法还没有名字,请军长赐名。”
吉宏光笑道:“嗯,八刀,疆场决战,摧敌锋锐——就叫破锋八刀吧!”
赵六大喜:“破锋八刀,好一个响亮的名字!”
“破锋八刀”虽然只是八刀,却是赵六把各种刀法融会贯通的结晶。歌诀全歌共八句,一句一刀:“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形突刺刀。”
这八刀是典型的双手刀法,融会了明代戚继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单刀法选》和清代吴殳《单刀图说》等古典刀法的技法精华,包括埋头刀、拦腰刀、斜削刀、漫头硬舞等技法,动作简捷精炼,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显的军旅实用特色,与现在以花法为主的武术表演有质的区别。
例如刚才演练:双手握大片刀,刀尖朝下,当敌人刺刀刺过来的一瞬间,把刀挑起挑开敌人的刺刀或挑偏敌人的刺刀,这时因为是向上挑起所以刀是在头上的,这时就可以顺势劈下 一刀就可以把敌人劈成两半。再配合步法用刀尖左右拨开敌人刺刀的同时 双手握刀突刺,可以说威力无穷。
赵六在吉宏光要求下先把“破锋八刀”演练一遍:
第一式:拔刀势
双足并立,右膝稍弯,名曰雌雄脚。左手按刀鞘,右手按刀把;左肩向前颠步,进左脚于右,再左转;进右步,拔刀。
第二式:出刀势
右手阳掌,出刀于右,斜横刀尖在左,示胃腹大空向敌,彼枪札入,略偷左脚移于后,用刀把压下枪,随加左手共持刀把,则刀尖斜横右边,以右肩向敌。彼枪又札入,即起拏砍一刀,以成外看势,彼枪又扎入,斜进右脚,刀背勾开枪,即进右脚砍杀。又一着如前出刀之势,彼枪札入,亦如前移步,刀把枒下枪大份左脚,右转身,进右步,背砍一刀。
第三式:压刀势
右手阴持刀,蹲身压下低势。左手直伸于后,刀尖斜向上,以便下式丢刀高起。
第四式:丢刀接刀势
压一刀,刀口向下,丢起刀,俟刀落下,右手阳仰接刀,刀丢起落下之时刀身毋需转动,则接手持把,刀口向前,则便运用,如刀丢起落下时转动不定、接持刀口不能向前、或左或右者,则刀难于运用矣。
第五式:按虎刀势
接刀在右,再好进步,以便引蛇出洞,方便砍杀。
第六式:背砍刀势
站立为外看势,彼枪从右扎入,刀往右推,进左脚,偷右步,左转身,横靠一刀。
第七式:低插刀势
先立低看势,彼枪扎左脚,低插一提,彼枪起札面,刀背开枪,斜进右脚砍杀。
第八式:单提刀势
右持刀,左身并手侧于右,突露左手外腹诱敌扎入,斜进左步于右,左挽枪,进右步,单刀直刺。
第九式:单刺刀势
单手刺刀,回挽五花,曲左肘,垫刀背,往上过,担右肩。
第十式:担肩刀势
刀横放右肩,前手垂于左。突露右手腹肋,诱敌枪入扎,左肘往右横垫开敌枪,左右二脚斜踏而入,随加左手,共持刀把砍杀。单提担肩二势,乃倭奴谲诱之法也,但人见此大空门而欺之,多用枪着实扎之,常堕计中矣,故云欺敌者亡。
第十一式:斜削刀势
如抱刀怀中,右肩向敌,彼刮右脚,用刀斜削开枪,然则刀偏于右,彼起枪扎面,偷左步刀绕开枪,顺砍一刀。
第十二式:收刀势
赵六边讲边练,看得吉宏光和身边学员震撼不已:原来在武学高手那里刀本是刀,可劈;刀亦为剑,可刺;刀也是枪是锤是棍是飞镖暗器……可以随机应变得心应手。
赵六给这批学员起了个名字:大刀队。
赵六也没想到,数月后,大刀队就开始将练熟的“破锋八刀”刀法传给全体官兵。更没想到,在不久后的抗日战场上吉宏光的大刀队让日军闻风丧胆头痛不已,日本鬼子实在怕极了大刀队,就自作聪明给每个士兵装备一个铁围脖。就在收复多伦一役中,中国军队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日军全部戴上了铁围脖。不过,厚重的铁围脖大大削弱了敌人的战斗灵活性,伤亡更加惨重。
大刀队队员们跟着赵六学习刀法,赵六也跟着队员中的射击高手学习射击,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仅有武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练刀之余就琢磨着怎样把枪打准,好在他有武功底子又精通暗器之术,枪法可说是进步飞快。
这天赵六正拆卸琢磨汉阳造,汉阳造是一支典型的步枪,因为汉阳兵工厂所造,故大家都叫其为汉阳造。汉阳造主要仿制德国毛瑟1898步枪,该枪口径7.92mm,使用毛瑟枪弹,弹丸初速650m/s,标尺射程2000m,全长1250mm,5发固定弹匣。
在近代军阀混战中,汉阳造可是国内士兵一件利器,汉阳造是旧中国仿照毛瑟步枪,早期又叫老套筒子,后来不断改进,为军阀混战时期各军必备利器,虽然后来旧中国研发出中正式步枪,但是即使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很多部队还装备了这种汉阳造步枪。
在现代人看来,汉阳造虽然很好用,属于单发步枪,装弹容量为五发,但是打一枪后,要拉下枪栓,再装弹后瞄准射击,使用起来非常繁琐复杂。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汉阳造全长1250mm,若是再加上刺刀的话,那整枝枪就更长了,对不像德国人那样人高马大的中国人来说,拿到手里,简直如拿一根长矛似地,非常不方便。
由于时人对枪械过分崇拜,过分讲究做工考究,以至于对机械原理,工作原理不得其法,使用起来难免对枪支有所损伤,赵六这支枪就有部分部件被磨损。
高光明这时就充当了赵六的最好教员,帮助赵六对磨损部件重新处理,寻找磨损的原因,如此折腾了两个小时,再次装好,一试,效果还不错。
二人正高兴,传令兵来叫二人,说是吉军长有请。二人赶忙起身随传令兵去见吉军长,大刀队队员就在校场继续训练。
吉宏光见到二人非常开心:“小六儿,光明,冯大帅从南京回来了,我们抓紧去见他。如今冯大帅和南京政府蒋某人面和心不和,这次回来和我们一些高级将领有要事相商,我带着你们趁便把营救李八少的事汇报一下,不得冯大帅准许,任何人也不能擅自调动部队。”
赵六非常高兴,和高光明简单收拾一下就随同吉宏光拜见冯大帅。
冯大帅不在军营,他不喜欢张扬,舍弃洛阳城富丽庄严的行营不住,而是在龙门奉先寺临时驻扎会客。吉宏光带着赵六、高光明还有几个卫兵直奔龙门石窟。“龙门山色”自古为洛阳八景之首,东西两山遥遥相对,各呈风流。西山又称龙门山,为龙门石窟精华所聚,有珍珠泉、禹王池等名胜。“长虹卧波,未云何龙”,大气古老的龙门大桥犹如飞天彩虹雄跨于伊水之上,又似戏水巨龙飞架于龙门之口,令赵六这个第一次游龙门石窟的人惊叹不已!
下马步行不久,“龙门”两个古色古香的大字映现在人们眼前。吉宏光一行穿过大桥拱门,沿着西山缓缓而行。但见青山如墨染,绿水赛碧玉,微风吹来花草香气沁人心脾,一路前行好不惬意!
终于,他们来到了龙山第一大洞窟——“潜溪寺”,这里上有蓝天白云,下有幽泉流水,可谓景色怡人。第一次见识洞窟仙境的赵六极为震撼:洞顶为穹隆行,内雕一佛二弟子、两菩萨两天王。南壁的大势至菩萨宝相庄严,发髻高盘,佛光护体,造型丰满敦厚,仪态娴雅文静,据说这座雕像与主佛造像为同为龙门石窟唐代石雕中最优美的两尊。
再往前走,就见光秃秃的岩石上,石窟密密麻麻几乎占满了整个山坡的斜面,令人叹为观止。不久,吉宏光一行就到了雕凿时间最长、用工最为繁重且名气最大的一座洞窟——宾阳三洞。一眼望去,那些大大小小的窟龛,像蜂窝、像燕巢、像夜间的繁星一样密布在山壁上,是那么古老而又沧桑,从小接受智光佛学教育的赵六仿佛穿越了几千年时空站在了这些雕像前,感觉是那么熟悉亲切。心中不免也有些伤感:如果有幸陪同师父一起来该多好啊!
继续前行,来到了摩崖三佛龛。崖壁上雕刻三座坐佛,弥勒佛为主居中,左、右分别结迦坐佛。其中以弥勒为主尊的三佛题材为中国石窟所罕见,具有特殊的文化研究价值。
终于,吉宏光一行走入了奉先寺——龙门石窟最伟大的杰作。
主尊“大卢舍那佛”坐像,通高17米14米,仅耳朵就长1米9,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双目微微向下,正好与观者仰起的目光相交,令游客不由自主生出“高山仰止”的庄重感觉。据说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是依据中年武则天的面容雕塑而成,是中国现存最完美、最知名的佛教造像之一,她不仅是当今龙门石窟最具标志性的作品,更是中国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的代表作,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龙门石窟唐代雕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
赵六感慨不已:大哥马云升爱吟诗、风儿妹子会唱歌唱戏唱诗、八哥李八少龙不但会吟诵而且能写诗,如果他们到了这里有写的、有吟诵的、还有能随机歌唱的该多好啊!
赵六不知,大唐诗歌是咱们中国诗歌艺术的一座高峰,而龙门石窟就是一个雕刻在山崖巨壁的大唐!是一个诗歌之外的盛唐!是凝固在山崖上的民族文化精品!
吉宏光高光明看赵六如痴如醉的模样赶忙提醒他,马上要见冯大帅了。赵六连忙收摄心神,整整军帽,跟随吉宏光高光明进寺拜见冯善纲总司令。
进了感业寺主持居住的僧房,就见一位身材魁梧高大威猛的壮年人布衣军鞋坐在硬木椅子上,面色平和,丝毫没有一代名将的架势。吉宏光抢步上前:“吉宏光参见冯司令!”
冯善纲见了吉宏光慈和一笑:“你这个吉大胆来的挺快,怎么样,这一段我只顾和奉军作战不在洛阳,咱们打跑了樊钟秀,洛阳可有重大事情?听说南京蒋某人正联系樊钟秀准备暗中搞我,哼,当面和我称兄道弟,暗地里收买我手下企图搞垮我,当我冯某人是泥胎将军吗!早晚我老冯要和这蒋某人打上一仗。”
吉宏光挺直腰杆站在冯善纲面前把洛阳军政情况作详细汇报,赵六身高一米七,见冯善纲吉宏光都是身材高大魁梧,身高足有一米九上下,两人站在一起就像两座移动的大山,身材魁梧之极,平日里若是站在人的面前,就好像雷云压顶般,给人极其强烈的压迫感,根本喘不过气来。
赵六听说冯善纲是有名的“布衣将军”,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对两人更是敬佩。
吉宏光汇报完毕,刚把赵六与高光明介绍给冯大帅,就听卫兵报告:“总司令,从周口来了一位客商求见你。”
高光明与赵六疑惑不定,特别是赵六,时时刻刻牵挂着李八少安危:这个时候周口哪位前来求见冯大帅?又为什么求见冯大帅?难道也为救李八少前来不成?李八少在王家滩土匪窝可好?
有词一首,道尽赵六此时心绪: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注:这首词写的是顾贞观老友吴兆骞贬谪后离开京师,被遣送遥远的宁古塔时,顾贞观曾许下诺言, 一定会营救他,许下“季子必归”的诺言。季子指吴兆骞。
可是顾贞观人微言轻,他求救于当初曾一起游唱的友人,可少有人援手。20年过去了,友人归期无望。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一句催人泪下。这是《金缕曲》二首中流传最广的名句。
我在京城飘泊流离,自中举十年来,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未报答你这位生死之交的师友。
全词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顾贞观对落难朋友吴兆骞的细心叮嘱,如家常般说话,这些语言出自肺腑,令人动容。
晚清学者陈廷焯评价这首词“千秋绝调”,这种忠贞生死之谊,至情之作。所以被人传诵为“赎命词”,成为清词中的压卷之作。
这首词最能体现赵六对李八少的牵挂和营救李八少的决心!
另:小说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
王明见,商水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周口市作家协会理事,有长篇小说《三岔口》、故事汇编《商水地名故事》等书籍出版,另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散见于海内外媒体。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