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甲子的重逢一一记我和儿歌大王鲁迁老师的相见
姚孝悌

鲁迁老师
本月初的一天,我在微信朋友圈不经意间看到了省诗词协学会副秘书长、我们文学社郭引丽老师发的一篇文章,散文观澜《福地》署名鲁迁,并附有作者简介和照片,仔细一看,鲁迁,原名庞斌,教育工作者,西安市钟楼小学、六村堡小学名誉校长,被誉为儿歌大王,诗词评论家,藏书家,首届全国书香之家,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知道儿歌大王鲁迁老师,他的儿歌脍炙人口,影响着众多的少年儿童和文学爱好者。
今仔细看简介和照片,才知鲁迁老师就是我小学的音乐教师,身材魁梧,个子高大的庞斌老师,现已是84岁的老人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是古迹岭小学学生,毕业至今再没见过庞老师,真没想到今在这里看到老师的文章和儿歌真是喜出望外。我想尽快联系上老师并去看望他。
我拨通了郭引丽老师的电话,告知了她一切,郭老师很热心,即刻给了我鲁迁老师的联系方式。
当我和鲁迁老师通话时,自我介绍,说明了情况。电话那端,老师显得很激动。他说:“啊,真想不到,几十年了,你这个学生还能记得我,我真是太高兴了!”
我听到老师的声音变化不大,还保留着给我们上音乐课那种带磁性的声音,哪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啊!
我想尽快见到老师就说:“庞老师如您方便的话,我想来看望您”!老师连声说:“好,好,老师也想见你,那就尽快,明天早上吧!”并告知了我他的住址。
翌日早上,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最美人间四月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看望鲁老师。一路上,看到道路两旁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心情格外愜意!
我叩响了教师家属院一楼老师的房门时,里面传出宏亮的声音:“来啦!”门开了,老师滿面笑容地说:“快请进,快请进!我太高兴了,真想不到你能来看望我!”
我看到老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魁梧高大不减当年,但步履蹣跚,行走吃力,我掺扶着他慢慢坐在写字台前。
我环视了一下屋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面墙上挂滿了红艳艳的锦旗,锦旗下方的台子上整齐的排列着很多的荣誉证书,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老师说这都是好儿媳海燕收拾的,很大的写字台上放滿了书籍和稿纸,还铺开了正在创作的稿子和几只笔。
这时,我才得知老师由于长期伏案创作,笔耕不辍,血液循环不畅,导致严重的腿残疾,行走不便。
老师让我坐下后高兴地说:“告诉你个好消息,前一阵儿,国家出资,由陕西儿童文学研究会出版了我的三部作品,《鲁迁儿歌精选》《鲁迁散文精选》《鲁迁评论精选》千余套,正好你今天来了,送你一套!”
我说:“太好了,谢谢老师,这简直就是无价之宝,精神食粮啊”!老师取出书捧在手中幽默地用电影《刘三姐》里的曲调唱起了:多谢了,学生看望情谊深,我今没有好茶饭,三部新书敬亲人,敬亲人!
我激动万分,忙站起身,双手接过三部书说:“谢谢您,谢谢鲁老师!”这时老师又唱起了小学时给我们教的歌: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老师的乐观感染着我,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老师用风琴给我们上音乐课的情景浮现眼前。
这时我和老师互相简单地说了分别后各自这些年的情况。老师又说:“趁你今天来了,给我帮个忙,把我写的纸质稿子写到手机上,我有时手抖,写起来慢,用微信的形式发出好吗?”好啊!我当然乐意帮这个忙!于是我打开老师手机写下这几首儿歌:
赞《巴渝儿歌报》(外一首)
全国独苗苗,
好像灵芝草;
天天读童谣,
又像百灵鸟。
《赞贵报作家群》
坚持十年如一日,
为孩子义务写稿。
众人拾柴火焰高,
免费指导写童谣。
84岁鲁迁写于儿歌大王工作室
《人民警察救儿童》(外三首)
红红院中跳蹦蹦,
“扑通”跳进水井中。
惊吓妈妈喊救命,
群众拨打110。
幸遇巡警跑来了,
腰缠井绳下水井,
赢来春风喝彩声:
“人民警察救儿童”。
《交警背我回家》
天下雨地上滑,
我扭伤脚丫丫。
幸遇交警背我,
踩着泥泞回家。
搓揉红肿脚面,
亲热真像妈妈。
感动说不出话,
热泪如同雨下。
《舍身小家为大家》
春节没回家,
也没通电话,
佳佳想妈妈,
涌出泪花花。
爸爸告诉她:
“你妈是警察”!
疫情是命令,
执勤责任大。
一心舍小家,
日夜为大家。
乐的小佳佳,
笑脸乐哈哈;
“我爱好妈妈,
更爱大中华”!
《口罩脸的秘密》
卸下口罩吃饭饭,
我才发现“口罩脸”。
原来爸爸是警官,
抗疫执勤加班班。
不怕烈日天天晒,
不怕汗流滿脸脸。
多像邮戳信件件,
黑白印记明显显。
84岁鲁迁写于儿歌大王工作室
写完后分别发出,不一会,回复多起来,点赞的,评论的好多条。著名作家田冲老师发来微信想来看望老师,老师让我回复写到:“田老师您好!鲁老师足不出户,欢迎您来!我是鲁老师学生,代他写微信!”立刻收到田老师回复:“我下午来,请发定位,鲁老师桃李滿天下,难得的是学生们感恩老师当年的教诲”。
我又给田冲老师发了定位。办完这一切,我准备给老师讲一件几十年来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那是我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寒假,学习小组在我家,我母亲是校外辅导员。
有天我班主任李惠英老师来家说庞老师准备结婚,由她和其他几位老师来主持操办,那时物质匮乏,婚礼简朴,在我们教室举办婚礼仪式,李老师得知我大哥刚结婚,想借茶壶茶杯招待客人。
于是我母亲取出一套新茶具说送给庞老师当结婚礼物,李老师说一定要还,这是你儿子的新婚礼品。后来还时壶盖找不见了,我母亲说不用还,这就是送给庞老师的,庞老师说什么也不行,非要拉着我,背上我妹妹,滿东关瓷器店配壶盖。
结果到处都配不到合适的壶盖,于是他让我和妹妹在旁边等一会儿,跑到学校给茶壶里装滿了喜糖让我带回家。
我母亲见状说:“哎,这壶本来就是送给老师的,事情虽小,能看出庞老师是一位有素质,有责任心,有德性,品质高尚的好老师。”
讲完这些我问老师是否能想起这件事,老师说:“记得,记得,真没想到原来是你呀!”并说出了瓷器店的名字和当时的情景。
正说着,儿媳海燕回来了,她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老师做饭,一看就是手脚麻利,能干,善良贤惠的人,我又给海燕讲了这段难忘的小故事。
海燕听了很高兴说:“六十年了,您还记的这么清,真不容易啊”!这时我看时间不早了便起身告辞,老师和海燕再三挽留我吃过饭再走,我婉言谢绝说以后有时间一定再来看望老师。
离开老师家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到鲁迁老师经历坎坷,耄耋之年,身残志坚,笔耕不辍,还能坚持创作,发挥正能量,服务社会,服务大家,真不容易啊!
下午在家,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拜读了鲁迁老师的佳作,书中有全国著名儿童作家金波先生的题词,有陕西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生前的题词,有贾平凹、高建群、叶广芩等作家名人题词。
从书中对鲁迁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被誉为身残志坚的儿歌大王,环保达人,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暨陕西省作协、西安市作协会员,省儿研会和碑林区作协理事,《镐京文化》《巴渝儿歌报》副总编。
鲁迁老师还创作暨义务辅导少儿写作65年,撰稿4000余篇,发表儿歌千余首,出版《儿歌大王儿歌选》《鲁迁散文选》等17部,免费辅导学生发表儿歌千余首,获奖200余次。首届全国书香之家,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捐书5274册)。
鲁迁老师的事迹,儿歌,文章多次发表在诸多的报纸,杂志,刊物上,影响深远。正如作家田冲老师给鲁老师的书法: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从老师文章中,我对老师的好儿媳海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着老师的饮食起居,尤其是老师患病期间,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支持鼓励,海燕被评为市孝亲敬老之星。
看望鲁老师时,我虽和海燕见了短暂的一面,我已被她的孝顺、善良、勤劳所感动,她真是一位正直善良,百里挑一的好儿媳,也是老师的福分。
拜读了老师的佳作,使我受益匪浅。鲁迁老师博学多才,文采斐然,有深厚的文学积淀。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儿歌,散文等生动风趣,文字隽永,清新自然,字里行间,充滿了阳光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鲁迁老师德艺双馨,他刚直不阿,淡看浮华。从一篇篇文章中,我读出了老师的善良,坚韧和对写作的执着。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描述更是深入人心,也读出了老师豪迈的胸襟和豁达向上的精神。
坎坷的经历并未压垮老师,而他更像不老松刚毅挺拔。耄耋之年,他用自己的光和热服务社会,感染着大家,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授业解惑淡名利,一心为大家,受人爱戴,令人敬仰!
孔子曰:居之不倦,行之以忠。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体现出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和乐以忘忧,乐此不疲的思想境界。
六十一甲子,弹指一挥间,这次半个多世纪的重逢,更增进了深厚真挚的师生之情。我为有鲁迁这位德高望众的老师而感到骄傲自豪,我衷心的祝福老师永远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二零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作者简介:
姚孝悌,陕西西安人,初中毕业,下乡十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财会工作,现退休在家。爱好写作,红枫文学社社员,诵读经典读书会会员。

作者姚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