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驻区部队、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红星堡垒户”、“最美退役军人”等深入开展“清明祭英烈、关怀送烈属”走访慰问活动,让广大烈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在辖区社会塑造起“缅怀英烈、关爱烈属”的良好风尚。
4月19日上午,大雨纷纷,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陈艳、驻区某支队机动大队教导员魏曦一行冒雨前往烈属杨国忠家中走访慰问。
烈属杨国忠的父亲杨德根1938年10月出生,1956年应征入伍,1957年在福建东山岛战斗中光荣牺牲。烈属杨国忠继承了父亲遗志,光荣参军入伍,并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
迎来军地一行人的登门慰问,杨国忠感动不已,眼含泪花激动地说,你们的到来,我感到特别开心,特别温暖,你们不仅把关心关爱送进了我们烈属的家中,更把温暖送进了我们烈属的心里。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烈属的肯定和关怀。这些年区委区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关心和温暖,我将继续发挥余热用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关爱。
魏教导员听了杨国忠父子俩保家卫国的参战经历深受鼓舞,当场盛情邀请杨国忠到部队讲革命传统故事。
他俩一致表示,今后加强联系,互相帮助,为传承英烈精神做出新贡献。
4月19日上午,陈艳副局长(右二)、某部魏教导员(左二)慰问烈属杨国忠(右一)
4月26日下午,阳光明媚,温暖如春,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工作人员、罗湖区退役军人“红星志愿服务队”队长廖其定、罗湖区首个“红星堡垒户”及2021年罗湖区“最美退役军人”郑宏彬等一行来到黄贝街道烈属黄智恩家里,为其送上丰盛的水果花篮和慰问金。
在黄智恩家里,大家围坐在一起亲切地与黄老拉家常,今年已82岁高龄的黄智恩精神抖擞、红光满面,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10多岁。黄老侃侃而谈,给大家讲述父亲参加红军的初心使命。烈士黄万牛于1898年出生广东省海丰县白水湖村。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参加了彭湃同志领导的农民自卫军,当年参加工农革命军和工农红军,曾三次参加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武装起义。1927年10月,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四十九团独立营营长。为创建和保卫八乡山、朝面山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29年11月9日在指挥普宁县流沙镇的反击战中,因敌众我寡,壮烈牺牲,享年31岁。
随后,大家详细了解了黄老的身体健康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情况,并祝福他及家人身体健康,幸福快乐、永葆青春。黄老激动地说,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一直以来的关心和照顾,目前身体挺好,黄老握着郑宏彬的手说,你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你是我们罗湖区首个市级退役军人“红星堡垒户”,作为罗湖人,我感到骄傲,对你的善举表示感谢。
4月26日下午,慰问烈属黄智恩(居中)
张雪英是一名接枪妹妹,九十年代夫妻俩双双下岗,生活较为清贫,并患有慢性病,医疗开支较大。在烈属张雪英莲塘的家里,面对红星志愿服务队慰问小组,张雪英心情特别激动,她拿出哥哥当年媒体宣传的复印件,操着一口广东客家人普通话,讲述了哥哥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荣立一等战功的感人事迹,她还向慰问小组介绍了四十多年来,不以哥哥居功,自强不息,永葆军人本色的人生坎坷经历,同时,感谢娘家人多年来对其家庭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4月26日下午,慰问烈属张雪英)
下午四点多钟,慰问小组到了89岁高龄的古怀香家中,古怀香是烈士古汉忠的女儿。古汉忠烈士在广东省五华县任组织部部长时,1934年在广东龙川县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1957年6月24日经龙川县人民政府批准评定为革命烈士。老人身体硬朗,性格外向,说起父亲闹革命的故事则是涛涛不绝,令在场的慰问小组无不动容感动。
“你们过来探望我就已经倍感温暖了,又送这送那的,我都不知怎么感谢你们才好,尤其是看到你们身穿罗湖退役军人“红马甲”感到特别亲切,心里特别高兴,感谢党,这日子越来越好,感谢娘家人的牵挂,感谢爱心人士的奉献精神”。古怀香老人激动地握着郑宏彬的手对大家说。
(4月26日下午,慰问烈属古怀香)
大家表示,此次走访慰问烈属活动非常有意义,加深了红星志愿队、红星堡垒户与烈属的深厚情谊,让烈属们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的同时,也深切体会到罗湖区退役军人志愿队员薪火相传的初心使命。
据悉,鼓励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红星志愿服务队共同参与的走访慰问烈属活动是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近年来用心用情为烈属提供关爱服务的一个小小缩影。
目前,罗湖区有60户烈属家庭,每年局领导都会全覆盖走访慰问烈属,一个都不会落下。罗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表示,革命先烈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献出了宝贵生命,党和政府永远不会忘记先烈的历史功勋。
自2019年3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并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烈属保障政策,确保烈属家庭生活幸福安康,确保各项政策待遇落到实处。下一步,将继续弘扬烈士精神,认真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妥善解决好烈属家庭的实际困难;大力宣传英烈的先进事迹,努力在辖区范围内营造学习革命先烈的浓厚氛围,形成常态化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
编辑:刘爱平
摄影:刘爱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