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写稿
特约作者:饶晓辉

我其实挺佩服那些天才,写文章编剧本如同吹泡泡,信手拈来,妙笔生花。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文章,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像我等笨鸟一个,才思枯竭,绞尽脑汁挤牙膏似的才完成“豆腐块”。但,我始终坚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终能飞出森林,飞向蓝天。

回首走过的路,我把自己所经历的写作过往归结为三个时期。一是在军旅生涯年青时的萌发期。由于自幼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军营火热的生活,诱发了我想写作的冲动。紧张繁忙的训练之余,我常把发生在身边战友的故事为切入点,创作成文投寄给军报或地方新闻媒介,也时有作品见诸报端。二是九十年代初,我南下广东寻求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勤于笔耕,这个时候写作到了一个激情期。由于稿件上报率高,读者反响好,当地多家报纸电台特邀我给他们的专栏撰写文章,让我成了潮汕大地小有名气的“打工记者”。三是随着网络文学平台的崛起,这个“新生事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或许是先前在纸刊发表过太多的作品,总有一种枯燥乏味之感。前时接触到了网络文学平台,因其更方便快捷,图文并茂,再加上编辑老师辅以和作品相对应的音频,我觉得她不仅更充满活力,更有灵魂,而且让人享受一种视觉盛宴。这又趋使我焕发了写作的“第三春”,故屡有拙作与文友共赏。
我觉得写文章,光有激情还远不够,必须要具备厚实的文字功底和缜密的思维逻辑。还有就是我们常说的创作灵感,也尤为重要。有时夜半梦醒,我都会及时披衣起床,顺着思绪挑灯而作,往往一篇文章便能一气呵成,“应梦而生”。但我清楚,在写作这条路上,自己只能算是个略懂写作技巧的初入门者,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有缘,所以喜欢;因为喜欢,所以痴迷。我知道,这份情怀不可欺,唯有努力,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谨以此短篇,与诸君共勉。(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