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历史源远流长。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
铜川市是陕西省省辖市。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
铜川市总人口数为8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45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3%,面积3882平方千米。全市下辖宜君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铜川市是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民国初年,同官属西安府。1949年4月铜川解放,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1958年4月5日,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1月1日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
1961年8月,恢复富平县、耀县建制,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80年1月1日,将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乡和耀县划归铜川市,同年5月1日,分设县级建制的城区、郊区。1983年10月25日,又将宜君县划归铜川市。1992年7月,创建铜川市新区。
铜川市曾经也是一个在陕西经济占据半壁江山,为全国人民做的巨大贡献的城市。曾经的铜川并非以铜矿著名,最大的资源是煤矿。曾经的铜川建立起当时全亚洲最大的水泥厂—秦岭水泥。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地方,用过铜川的煤和水泥。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北京人民大会堂所用的水泥就是铜川生产的秦岭水泥。铜川的煤炭经过陇海线运至上海,上海人民为了感恩铜川,将一条路命名为铜川路。1953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陕西的五个项目中,铜川就占据了两个。当时的铜川在全国的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铜川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文物景点6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特别是耀州窑遗址、唐初三代帝王的避暑行宫和唐高僧玄类法师译经圆寂之地玉华宫、隋唐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隐居行医之地药王山、佛教圣地大香山寺院等人文景观闻名于世。
铜川地处黄帝文化圈的核心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铜川已经有了最早的居民,他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这片充溢着灵性的土地上,流传着嫘祖、孟姜女、鬼谷子、彭祖......的传说。
弥漫过春秋战国的硝烟,见证过大唐盛世的繁华……铜川从中华民族记忆的起点出发,用漫长的时间修炼着自己的外在和内心,不光留下了大美其中的山山水水,更留下了丰厚的历史与人文,向世界无言地传递着大美中华的雍容与气度。
丹霞地貌的照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柿饼出名的富平,习家故居。孟家塬,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出生在那里;还有一干四百余年炉火不熄的耀州窑古镇陈炉.…厚重的人文历史,造就了这片传奇的土地。
在这个神奇的地方,在陈炉古镇的大山深处,陈炉石“横空出世”,为源远流长的中国观赏石文化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观赏石,是人们从大自然中发现而选择,因审美需要而艺术安置,并赋予人文内涵的纯自然石品。
人通过石之载体,赏玩读悟,人石互动,命名并安顿的艺术行为,诠释演译而点石成金使之内蕴不断升华的行为艺术。
观赏石是现代名词,是从历史名词奇石演译出来的扩大了外延内涵的名词,它把工艺石纳入了它的审美范畴,历代有:奇石、灵石、雅石、丑石、文石、寿石、禅石、供石、美石的名称。台湾人称雅石,韩国称叫寿石,日本人叫水石,悟石之道称石道。
中国观赏石的四大名石是指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这四大名石是古老而传统的玩石品牌,也是古今藏石界公认的有名的四大奇石。
而陈炉石产地处渭北旱塬之上,北依陕北高原,南俯八百里秦川,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得山川之形胜,禀天地之钟灵,华夏三秦之风雨,秦、汉唐之烟云,聚而化育,有灵璧石的八音之美,被石友称为北灵璧。
陈炉墨玉石为16亿年前的深山海水中板块两次沉降、万物随之下沉、熔岩将万物融化形成大量气泡遇海水冷却大自然无规则运动而形成的立体浮雕式图案,“黄金万两易得、陈炉珍品难求”。
无论是立在案头,摆在园林中的名石,还是装饰在家中,搭建成建筑的大理石,每一块石头都历尽沧桑,自然天成,即是大自然的小精灵,也是大自然的大奇观,是大自然赋予全人类最珍贵的宝藏。古代名人雅士赏石、玩石、藏石,现代人使用大理石都是在表达对于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2016年,横空出世的陈炉石在武汉、北京的两次国家级大展上荣获金奖!拥有一方中国陈炉奇石,已成为文化圣贤、成功人士的至高追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旅游景点我喜欢去玉华,那里能荡去你所有的浮躁与尘埃,洗净你身上所有的忧伤与怨怼;在文房四宝中,我喜欢有一方陈炉的砚台,在她的圆融中,沉淀掉所有的棱角,饱蘸出雄浑之力,将气势磅礴蕴育笔端,留下力透纸背的文字,那便是我对家乡的情有独钟与无限衷爱。
楚丰华
2023.6.30
6:39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