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时的风,那时的阳光
文/铁裕
那时的风很大,但那时的阳光很明媚;
那时的话很多,但随着风早已不知道去向;
那时的事很忙,但有许多的亲人总是围在身旁;
那时的路很遥,但我们却不知人生之路会有这么漫长。
记得在刮风的时候,我正睡在床上,风把房外的树木、野草摇得哗哗作响。有好些响声怪怪的,很难辨别出来。我就用一只耳朵听这些古怪的风声,又用另一只耳朵来听这风声之外,还有什么声响?
但当我用心来听时,它就一个劲地用一种单调、枯燥的声音咋呼着。听厌烦了,我就将头缩进被子里。而这时,仿佛那些古怪的声音都消失在了远方。
过去,我总在想,这风大概是很势利的吧?不然,它怎么老是去吹那些草房、茅棚、土房,吹那些衣着破烂,满面愁容、面黄清瘦的人呢?想罢,我就跑出去,想看那势利的风是怎样拣着吹的?

等我出来时,风已经在吹马三家的草房了。那风呼呼的怪叫着,并不见马三出来。想必他那条唯一的裤子已经洗了,咋能光裸着身子跑出来呢?再说,他那胯下的一团花白的乱草,还有那而举而不坚的家什一甩一甩的,真有点不雅观,也有点肮脏。
那风除了猛吹马三家的草房,再就是吹刘二、李辉,还有光棍汉奶一口的草房。再就是那一间间静卧在村尾低矮、潮湿的破房。而破房们任凭风吹着,一点也不想反抗,不想咒骂,也不想发牢骚。反正都是这么回事了,还争什么闲气呢?
那时,我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我总感到风就是那么一天天的吹着,它会吹开春天的花,吹绿春天的草;会吹皱夏天的水,会吹大夏天的树;会吹落秋天的叶,会吹枯秋天的草;会吹出冬天的月,会吹出冬天的阳。
那风将一些破房一一吹刮后,就来纠缠那些矮小的树木、枯瘦的野草,然后去逗惹尘土,将其吹刮到半空中,那时我想:
风也许是野蛮的,不然它怎么会如此的嚣张?
风也许是暴虐的,不然它怎么会如此的猖狂?
风也许是卑劣的,不然它怎么会如此的张扬?
风也许是残暴的,不然它怎么会如此的粗犷?

是啊,这风也太那个了。不如把风口挡住,让它改变风向去吹,不要只吹那些穷的、软的、弱的。想着想着,我也真的扛着一把铁锹出去,站在旷野里去挡住风向。
等风停后,我跑回村里一看,还是和从前一样,村落、树木、河埂、房子都是老样子。
许多风总是先吹别家的房屋、院墙后,才来吹我家的房子。我感到这已经不是新鲜的风了,会把别家的晦气吹到我家来。我想挡住最先的风来吹吹我家。可任凭我怎样努力,风还是我行我素,日日日的喧响。
那时,除了风外,还有阳光。那阳光也是一样的,要翻过别家的墙院、照热别家的房屋后,才来照射我家的老房。
我一点也想不通,这是啥原因?就到村外站着看,这时才发现,我家的房子由于地势的因素,要显得略低一些。为什么老祖人要把房子盖在这里呢?
于是,我想了想,对父亲提出了搬迁房子的建议。父亲想了一会儿,觉得也对,总不能让后代没有一个出头之日吧?他对我说,那就搬迁吧!可那时要搬迁房子,并非易事。拆下的旧房梁不能再用,除了地基外,你有了木料,还得有一定的劳动力。但劳动力和地基不成问题,最要命的是木料。因为要有上好的木料,才能搭上好的房梁。
因为在村前和村尾,和方圆几十里的山上,能用的树木都在几十年前被砍去大炼钢铁了。虽然有人栽了一些,也被人偷去了。因此,要盖房子,只有栽树。可是,栽树要十年至十五年才能用上。
更何况,在这样漫长的时间,会把盖房子的事忘了。父亲栽了些树,可等长大后,他舍不得砍了。而且还成天与树交谈,对望。
那时,为了盖房子,我也确实栽了些杨树、柏树。那些树还算争气,有的长成婷婷玉立的树中的好女子,有的长成了气宇轩昂的树中的伟丈夫。
父亲看着这些树笑了,他说:好好的看护着,等将来娶婆娘时,盖房子留着用。说来也是,我早就看上了村里的一位姑娘,水灵灵的,十分漂亮。我想,等我苦到了钱,盖间大瓦房,就娶她做我的婆娘。

那时的阳光真好,微风不燥,暖暖的;
那时的阳光很美,精力充沛,十分健壮明亮;
那时的阳光太明,高高挂着,温润如玉惊艳了时光;
那时的阳光太亮,笑容灿烂,总会给我们带来企盼和希望。
那时的我呢,仿佛比阳光还阳光;那时我觉得阳光明媚,岁月静好;那时,我钟情的那个姑娘,还在单纯地羞答答笑着,笑得那样动人、漂亮。
可是,等我长大了,那姑娘也不知嫁到哪里去了?而风也不像原先那样吹刮了。阳光呢,也不再先照别家的高房,再照我家的矮房。好多的计划,不知为什么都变成了空想。
有时我也这样想,我的这一生,前半截活得太潦草,太不怎么样了。但后半生呢,谁又知道会怎么样呢?不过我想,顺其自然吧,这样活得才会舒畅。
那一些稀奇的往事啊,早已被风吹到了远方;
那记忆中的风华少年,仿佛还在光阴深处一身清朗;
那橘红色的温暖阳光,依然高高地照着我那古老的故乡;
那些令人回忆的往事,早已消失在天涯海角如今的我早已白发苍苍。
2023年5月5日。


作者简介: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
系《散文阅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等多家平台的特邀作家。
96年开始散文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边疆文学》、《昭通作家》、《昭通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鹤壁文艺》、《文苑》、《乌蒙山》、《作家驿站》、《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首都文学》、《作家》、《江西作家文坛》、《中国作家联盟》、《中国人民诗刊社》、《湖南写作》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