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丸泉•再来泉•达活泉
荣玉奇
最近看到《邢台日报》有个征文活动,征文内容是“太行泉城,美丽邢台”。我试着写了几篇,下面是其中的一篇:
团丸泉•再来泉•达活泉
我们邢台,历史上周围曾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大泉区,这里曾经水涌百穴,甘露争溢,形成“环邢皆泉”的天然奇景。这些泉包含百泉和达活泉两大泉系,由达活泉、白沙泉、狗头泉、黑龙潭、珍珠泉、金屑泉、喷玉泉、等泉群组成,泉眼成百上千。泉域附近“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美景比比皆是。其中,最著名的泉就是达活泉。
然而达活泉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最早曾经被称为“团丸泉”。团丸泉的名字,在正史中最早见于《晋书》中石勒的传记文章。为什么称为团丸泉,据说是因为泉水喷涌如丸状,所以有了这个名称。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皇帝(公园319年——333年在位),后赵建都襄国(就是现在的邢台)。石勒那个时代,距今已经1700年过去了,可见达活泉的历史悠久,比起山东济南的趵突泉还要早。
后赵石勒时期,有一年大旱,团丸泉时涌时伏,时断时续,石勒曾令高僧佛图澄,在泉边祭祀求雨,团丸泉复涌如故。于是石勒按照胡人语言习俗(石勒是羯族,属于胡人),将团丸泉改称为“达活泉”。有人考证,“达活”发音非常近似于“达斡尔”这个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而“达斡尔”在胡人的语言中有“开拓者”的意思,这样也就不难理解,达活泉可能因为在古代胡人执政的年代,被发现被开拓因此而得名。
到了宋代,不知什么原因,达活泉忽然停止喷涌,后来当地太守率群僚在泉边祷告做法事,泉水复涌,而且喷涌加倍,非常壮观,于是将达活泉改名为“再来泉”。南宋朱弁撰写的《曲洧旧闻》卷四中,记载了这件事:“去鉅鹿郡西北一舍,有泉,按《水经》名达活,源深流长,广轮数百里享其利。咸平间,刺史柳开疏泉,一支植千柳,为亭于其上,为一郡胜游之地。熙宁壬子岁,泉忽沦伏不见。后五年,元丰改元之初,太守王慥率郡僚祷于泉上,不越月而复出,再逾时而浩浩汤汤,倍加厥初,阖境神异之,因易名为再来泉。”
到了明清时期,再来泉又改回原来的名字“达活泉”,“达活龙湫”还成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据明代万历本《顺德府志》中记载:“邢西山水,百脉千流,散而成河,离城三十里伏而不见,非雨集,河常涸也,至城西北五里,涌出水一潭,深不可测,蛟龙潜焉,曰达活泉。潭面仅一、二亩,岁大旱不涸,流入城壕卫城,亦可分流灌两三村田。”更有诗云:“七十二河涵水灵,广源流伏涌郊垌。潭开五亩玻璃镜,林绕千山翡翠萍。日丽杏桃花散锦,风吹杨柳絮为平。有时雷雨黄昏夜,夜惊蛰龙出野汀。”这首明代文人的诗,成为当时的顺德古城,依水而生、因水而兴,作出生动而形象的注解。
到了民国时期,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北洋军阀直系将领王怀庆(邢台宁晋人),以京畿卫戌总司令的身份出任冀南镇守使,倚仗权势把达活泉园林占为他的私家园林,还命名曰“怀庆公园”。这个时期的达活泉,成为邢台八景之一。
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达活泉公园回到人民的怀抱,成为普通老百姓游览的圣地。如今我们看到的达活泉公园,经过几次整修改建,已经成为河北省面积最大的城市内公园,同时成为一座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2011年达活泉公园被评为河北省"五星级公园",并荣膺河北省"十佳公园"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