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难以割舍和释怀的乡情
——读史向阳长篇小说《生命源》
杜芳川
看罢史向阳先生的长篇小说《生命源》,心情难以平静,这部小说经历了“八个年头”“六易其稿”的艰辛过程,在人生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能有几个八年?所以说,这部小说倾注了史向阳先生的心智、精力和情怀,让压抑在他心头30多年的愤懑之绪、伤感之情、快乐之意跃然在纸上,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因此说,这部小说是灵与肉、血与泪、生与死的融合,无不打上了震撼心灵的爱与恨的时代烙印,饱含着一段难以割舍和释怀的乡情。
说它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因为史向阳“所经历的那段岁月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挥之不去啊!它让我心痛,让我涌动,也让我感慨。”还有恢复高考后金榜题名者都是共和国的精英骄子,用行动践行着对文化、对知识的眷恋,用心灵倾注着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许多莘莘学子因为政策而荒废了学业,改变了本来美好的人生。史向阳先生不仅书写着那个令他难以忘怀的时代,更难能可贵的是要通过槐树林、柳成荫等一代人不屈不挠、不畏权势、不向世俗低头与命运抗争的经历鼓舞人、激励人、启迪人。这就是作者著作之本意。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以为《生命源》体现三大特点:
一、这是一部书写作者乡情和激情的乡土作品
我和史向阳是一个村的。4月25日下午两点半,他打电话说准备召开《生命源》研讨会,便将电子书发给我,随后,又让儿子将书送过来了。因为是同村人,所以我就非常重视,看得格外认真仔细,并做了两页半的读书笔记。我以为,史向阳不仅仅因为以上三点原因才书写这部作品,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那个生养他、赋予他生命和快乐、带给他苦难和磨砺的故土的眷恋、厚爱和礼赞。在北莽村这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不仅有他无法割舍的情亲,还有藕断丝连的乡情;不仅有古老、高大粗壮的皂角树,还有日夜流淌不息的葫芦河;不仅有他挚爱的胡雅芝和难兄难弟柳成荫、惠春雨、郑平安,还有让他咬牙切齿、挥拳而向的牛绳、胡金虎们……他们的故事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栖身,史向阳之所以选择安放在北莽村,因为在他心中始终有一段难以割舍和释怀的乡音乡情。所以,尽管史清泰颠倒黑白,绝情于他,多年以后,他还是给魏老师求情,为史清泰的儿子在克拉玛依油田找到一份工作;尽管陈耕地贪图惠春丽美色,逼得惠春丽不得不远嫁云南,他仍然不肯善罢甘休,不断折磨惠春丽的弟弟惠春雨,威胁撵跑了惠春雨的未婚妻娜罕姆香,数年后,当惠春雨接到陈耕地为儿子在北京求医问药的电话时,依然答应了,并给了500元钱。这两件事情,足以说明他们怀揣一颗善良之心,颇具浓郁的乡情。
故土就是这么神奇!不管贫瘠与富庶、不论宽大与矮小、也不论繁华闹市与穷乡僻壤,只要你生于斯、长于斯,它都会在你身上打下永不磨灭的烙印,让你的灵与肉激烈地震颤,血与泪无间地融合,生与死严峻地考验!正因为如此,所以,有句古话说:故土难离!长大了,成家了,不论身处天南海北,最后,槐树林、柳成荫、惠春雨、郑平安们,携家带口相聚在胡仁厚胡老师家!他们围绕村子转了一圈,看昔日母校的容颜,感村东水库的宽容,听葫芦河潺潺的水流,悔早已不见踪迹的古老的皂角树,因为,这是他们生命的起点,也是他们生命的归宿!
在这部小说中,对村景的描写,我能立即与我的村子北上官村相联系,在小说中,我也找到了清巴湿早、牙牙茬茬、吱哇咋哇、要欺头等浓烈的乡音,还找到了魏玉珍、顺娃、首相、永善、来喜等耳熟能详的人名,还能将胡仁厚、牛绳、胡金虎、郝雪莲等人对号入座。同样,也能感受到从槐树林母亲、胡小刚、胡雅芝及其父母等淳朴乡亲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浓郁的乡情和善良之心所呈现出来的阳光和温暖。
二、这是一部书写作者苦难历程的励志作品
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小说中槐树林因为父亲槐天运和郑平安因为爷爷“民主补课”被补订成地主、柳成荫因为父亲柳思源所谓的右派、惠春雨因为父亲惠念先“三青团”身份,而无法享受同龄人的相同待遇,尽管他们一个个胸怀大志、学习优良,但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里,只能戴上“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帽子,贴上了时代的标签,不能入团入党,不能推荐为工农兵学员,也不能参军入伍,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将梦想播撒在黄土地里。不仅如此,还要被监督、被批判、被剥夺应有的尊严和人权。
好在“四人帮”被粉碎了,经历了数年磨难的中国大地迎来了春天。这个春天,是老百姓的春天,是科学的春天,是嗷嗷待哺学子们的春天,是中国的春天,更是祖国570万个槐树林们考生的春天。在北莽村,牛绳一手遮天,这不仅是牛绳的个性特质,也是那个时代农村基层掌权者们普遍的心态和个性的表露。他们仗势欺人,依权压人,将手中的权力用到了极致。导致槐树林不能当民办教师、不能办村级板报、不能到县剧团工作,导致惠春雨不能留在公社工作,导致了“黑五类子女”连个正常高考复习的资格都被无情的褫夺了,为了前途和命运,他们不得不在夜色中四下逃散,寻找复习功课的“净土”。好人是有好报的!槐树林蜗居卧牛山,遇到了干爸冉叔;郑平安逃到清水湾水库,遇到了好心的烧窑夫妇;柳成荫躲在龙岩寺,遇到了天真烂漫的小尼姑、后来成为妻子的黄珍珍,唯有惠春雨跑的最远,跑到了甘肃正宁县刘萱草姑家。
我觉得在这四个人身上无不体现着史向阳的人生经历和个性特征。比如,惠春雨的隶书和毛体书法,这就是史向阳的特点。生活中的他经受过巨大的考验和磨砺,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和痛苦,家境不好,他住在“竹子杆杆”房里,“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生活中的坎坎坷坷,酸甜苦辣,让他过早地踏上了奋斗的历程,他能逢凶化吉,化干戈为玉帛,不畏冷眼与嘲笑,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通过高考这条道路走出了北莽村,实现了大学梦,完成了梦寝以求的夙愿。不仅有了理想的工作,还有了幸福的家庭,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子孝妻贤,孙子绕膝,其乐融融。史向阳的经历,恰恰验证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至理名言。
90高龄的著名评论家阎纲老师曾赠言:古今至文多血泪。史向阳经历了过多地苦难和磨练,才成就了今日不同凡响的他,他的小说有血有肉、有骨有情,有温暖,有大爱。当教师、做官员,习书法、获大奖,写文章、编入教材,成为我们村人教育孩子的榜样,是年轻人励志的楷模和学习的标兵。
三、这是一部个体塑造技巧独特的优秀作品
这部小说基本上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的,将深藏于槐树林心中的“皂角树是白胡子老汉变的、和雅芝苜蓿地一夜私情以及姚晓霞高考后送给他红头巾、金星钢笔和一封信(情书)”的三个秘密,通过层层剥茧,一个一个的叙述展开。波澜虽然不惊,每个章节看似独立,又和其它章节有牵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作者通过槐、柳、惠、郑、牛、胡等家族人物的相互关系,呈现出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写作的手法虽然是传统的,但个别人物塑造技巧确是老辣的。
之所以说这部小说具有独特的写作技巧,不是指通篇,而是针对史向阳对牛绳这个个体人物的刻画手法所说的。这部洋洋洒洒20余万字的小说,可以说作者对牛绳的用墨达到了惜墨如金的吝啬程度,真正写他的仅有一个章节,但是,却在其他章节用一两句话、一两件事将牛绳的险恶用心、丑恶嘴脸通过寥寥数笔暴露在读者面前。牛绳如何给他这类人开批斗会、又是如何用手中的权力阻碍了他们进步发展,以至于私自扣押准考证要断送他们的前程,又是如何躺在妇女主任郝雪莲温柔乡以及如何勾搭女青年郑芬婷……
作者对于反派人物这样吝惜笔墨的手法不常见,打破了常规的认知,但却将反派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说明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我认为,《生命源》是一部寻根文化的长篇小说。我们的根在哪里?就在故土中,在家里。史向阳离开这块土地已经伞十多年了,之所以以北莽村为根据地,因为他早已将故土这个“根”牢牢地扎在心里,这里有他的乡音乡情,有他的父老乡亲,还有他终生不变的乡愁。所有这些,都能令他魂牵梦绕,挥之不去。寻根文化也是一种趋势,这充分证明了我们不忘初心,发扬传统,继往开来。愿史向阳先生继续挖掘生养他的故土——北上官村的历史文化,写出更好的作品,作为敬畏故土的大礼!
作者简介:杜芳川,男,陕西乾县人,硕士学历,中共党员。为中国散文学会、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咸新区作家协会监事会监事长、陕西省散文学会咸阳分会副会长、咸阳文学院副院长,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副主席,咸阳市渭城区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
出版有中篇小说集《大案队长》、长篇小说《阵痛》《五陵原风雨》和散文集《回眸——杜芳川散文作品集》,其中《阵痛》入选“‘西风烈’陕西百名作家集体出征”系列图书,为陕西省委宣传部“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五陵原风雨》获2021年咸阳市文化精品资助项目,《阵痛》获首届“咸阳文学奖”和第三届“金剑文学奖”。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26922.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