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桥子随笔
文/苟平刚/甘肃

柴桥子,一个似塬非塬的地方,堪称人杰地灵,卧虎藏龙之地。

耕读传家的父老乡亲们,秉持着祖先的勤恳与朴实、憨厚与坚毅,一双双千层底走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操劳在阡陌川台上,春种秋收。
六层架板庄子,靠沟畔掏土挖掘终成冬暖夏凉之民居。数不清的一孔孔窑洞错落有致,沟畔俯瞰,蔚为壮观,只是当年之风光旧时之模样,已隐入了尘烟之中了……
据老人们说:“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六层架板庄子有两大妙处。一吃水方便,二可以躲避兵匪的骚扰”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的六层架板庄子早已被青砖大瓦房、水电气俱全的楼房新居所代替。
后来,村里的年轻人竞相外出务工,人越发的稀少了,只有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还在守望着故乡,守望着浓浓的乡愁……

苟平刚,甘肃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上学时就酷爱文学,生活跌宕反复,依然坚持写作,近年在公众号平台和《九天文学》等期刊上发表了两百余篇诗歌散文作品。有一半作品被读者推荐上了红榜和精华榜,网红作者之一。现从事林业工作,第十届宁县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