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偃师区驻村第一书记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冲锋在前、扛责在肩,在促进产业发展、城市提质、助力“五星”支部创建、推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用“十八般武艺”把群众的一件件“大事小情”办好办实,把驻村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立足村情做文章,产业发展旺起来。
“作为一名驻村书记,让村里的产业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村民的笑容多起来,这是我的职责,也是应该做的事”——人称“小米书记”的偃师区邙岭镇赵坡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伟杰如是说。自驻村以来,他深入调研,立足本村小米米质紧实、色泽黄润、米油丰厚、味道绵香的特点,充分发挥直播平台作用,利用直播带货巧做小米大文章,依托村级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种植、加工、技术等资源优势,对村里小米进行深加工并进行品牌化包装、集中销售,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推动赵坡村产业发展壮大。“赵坡小米”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到现在有规模有组织的销售,从以前每斤4元涨到现在的每斤6元,每年为村内群众增加年收入20万余元。
立足职能解民忧,群众服务暖起来。
“我们双泉村父老乡亲真的非常感谢领导们对村子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及周边环境提升工作的大力支持!”——偃师区缑氏镇双泉村村民感动的说道。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韩利军自驻村以来,积极响应群众的实际需求,多次向领导请示,耐心协调有关部门,高标准建设农田道路2500余米,修筑长450米,宽5米的进出村富民道路一条,增加挖掘水浇机井三处,使双泉村党群服务中心及周边沿线得以改造提升,为村民出行和庄稼农耕作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带着一颗火热的心,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去年6月驻村以来,为群众解决百余件难题,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暖心人。
立足需求办实事,振兴之路宽起来。
“怎么找到工作突破口?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这是偃师区大口镇董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明明的驻村心得。“办实事,就要办到群众心坎上。”他带领驻村工作队申报310米扶贫修路项目,硬化田间道路,方便群众出行;对206户脱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低保、五保户、残疾户等重点人群逐一入户走访,进行细致排查;成立农作物种植合作社,流转回收农户撂荒地600余亩,扩大种植规模,增收8万元;筹集资金30余万元,建设村集体牛场的场房及配套设施,为集体牛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建强战斗堡垒、发展富民产业、深化乡村治理、解决群众难题……偃师区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正写下一个个振兴的故事。(张永刚牛江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