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扇公主的悲哀
作者:奚仁德
诗曰:
得道修成铁扇仙 ,
花容月貌赛婵娟。
身家宝物何当借,
火焰高山纵使燃。
耍计施招无可奈,
忍疼捧腹直求怜。
芭蕉终出纤纤手,
端为夫君保命全。
你道这首诗写的是谁?
写的就是《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唤名罗刹女。居住在翠云山芭蕉洞,是牛魔王之妻,红孩儿之母。她是一个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是一个老百姓顶礼膜拜的铁扇仙。然而,好人得不到好报,(这是对佛教因果报应论的极大讽刺。)她却成了一个非常悲哀的人物。
且看她是何等的悲哀。
一悲哀,她是良母,她却失去了儿子——被观音菩萨收服去了。
二悲哀,她是贤妻,她却失去了丈夫——被玉面狐狸招赘去了。
三悲哀,她是烈女,她却失去了身子——被孙行者钻进了肚子。
作为一个女人,一悲哀,二悲哀中,只要有一个悲哀,就足够悲哀的了。而铁扇公主,却同时承受这两种悲哀。这是多么的不幸,多么的悲哀。
然而,这还不够,她还承受了连妖怪都没有遭受到的悲哀——被一个男人,被一个猴子,被一个叫做孙行者的妖精钻进了自己的肚子。一位神仙,一位叫铁扇仙的神仙,竟遭此劫难,遭此奇耻大辱!别说是神仙,就是妖怪,就是凡人,遭此劫难,遭此奇耻大辱,也是,都是非常悲哀的事。这是一件让女人难以对外启齿的悲哀,这是一件让女人难以做人的悲哀。这比杀了她还悲哀啊!用赵本山的话说,悲哀啊,悲哀,真是悲哀!
由于篇幅原因,铁扇公主的一悲哀,二悲哀,就不在此表了。单表表她的三悲哀,三个悲哀中的最大悲哀。
且听我慢慢表来。
《西游记》中孙行者三借(调)芭蕉扇的故事,其对读者吸引力,不亚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吴承恩不惜笔墨,花了59、60、61,三个回目写了整个故事。其中,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故事,尤为精彩,寓意深刻,深远。
习惯中,一说到《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人们立马就会想到铁扇公主的扇子——芭蕉扇。这不奇怪,因为她的名字就叫铁扇公主。以扇子命名,扇子当然就闻名了。而且,这扇子,乃是天地产生的灵宝,神奇无比:一扇熄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有一个读者,一个特殊的读者,却读出了不同。他读出的不是铁扇公主的扇子,而是铁扇公主的肚子 ,并且拿铁扇公主的肚子做起了文章,并且把铁扇公主的肚子,运用到了战争中的政策和策略中去了。
而且,这个特殊读者,特殊还特殊在,把一个铁扇公主的肚子,读出了两个不同的肚子,并且还是对立的,相反的两个肚子。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角色,读出了两个角色,而这两个角色又是对立的,相反的。
这够特殊的吧!不信?不服?那好,你也是读者,你也特殊特殊看看,看你能不能特殊得起来。你能特殊得起来吗?
这个读者,这个特殊的读者是谁呢?
他,就是毛泽东!
话还得从八十年前的抗日战争说起。
一九四一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这是最艰难困苦的阶段。根据地日益缩小,财政经济严重困难。
同年十一月,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年议会上,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这个建议,很快得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赞同。
同年十二月,中共中央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切实整顿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
精兵简政,是一项及其重要的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克敌制胜的十大政策之一。毛泽东将之排在仅次于“对敌斗争”的第二位置上。足见这一政策的极端重要性。
但是,这一政策涉及到集体力量的构成和个人切身利益。因而在具体执行中,并不一帆风顺,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层出不穷。
为此,毛泽东在一九四二年九月七日,特地为延安的《解放日报》撰写了一篇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及时纠正了偏向,推进了政策的落实。
在社论中,毛泽东为了强调政策的重要性,通俗形象地引用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柳宗元的《黔之驴》,一个是《西游记》里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故事。把日本侵略者比作铁扇公主,把八路军、新四军比作孙行者。铁扇公主的扇子和肚子,有一个因果关系。孙行者钻进肚子是因,借到扇子是果。孙行者怎么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的呢?变小,变成了一个虫子。毛泽东讲,现在,我们的机构臃肿,头重脚轻,很不适应作战,是很难钻进日本侵略者这个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的。怎么办,就必须学习孙行者,缩小身子,变成一个小虫子。怎么变?就是精兵简政。精兵简政了,就能变小了,就能钻进日本侵略者这个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就能把日本侵略者打败。反之,不精兵简政,不变小,就钻不进日本侵略者这个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就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
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中说:“我们既然允许谈判,就要准备一副清醒的头脑,去对付对方采用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兴妖作怪的孙行者。”
在这里,毛泽东又一次说到《西游记》中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的故事。不过,这次是反其道而用之,把国民党南京政府比作孙行者,把我们自己比作铁扇公主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和佩服,毛泽东把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这一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抗日战争中,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掉。敌后武工队。敌人后方,就是铁扇公主的肚子,武工队,就是孙行者。
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大别山,就是铁扇公主的肚子,刘邓大军,就是孙行者。
还有,特务,间谍,卧底,打入敌人内部,也是这一战术的发挥。
成语:深入虎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是这一战术的体现。《虎胆英雄》,《智取威虎山》等等,就是典型例子。
看看毛泽东,比比毛泽东,我们这些读者读《西游记》都是白读了!
《西游记》里,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是结拜兄弟。孙悟空和铁扇公主是叔嫂关系。按理,铁扇公主应该借扇子给孙悟空。但是,由于儿子红孩儿被孙悟空擒拿过,铁扇公主对孙悟空怀恨在心,坚决不借。夺子之恨,谁能容忍?
“骨嘟嘟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夺子之仇,尚未得报;借扇之意,岂得如意?你不要走,吃老娘一剑。”铁扇公主跟孙悟空斗起狠来了。
孙悟空开始跟铁扇公主斗勇,但是斗不过她,被她的扇子扇得无影无踪。孙悟空求救于灵吉菩萨,吃了定风丹,铁扇公主扇不动他。(《西游记》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有寓意。就比如定风丹这个小故事,就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能有一种东西,能够减轻或避免狂风造成的巨大危害。)但是,铁扇公主还是不借。于是,孙悟空就改变战略战术,跟铁扇公主斗智。他想方设法让铁扇公主喝茶,在铁扇公主喝茶的时候,他突然变成一个小虫子飞到碗里,被铁扇公主喝下肚子。于是,孙悟空就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兴妖作怪,大闹肚宫。铁扇公主疼痛难忍,没办法,只好答应把扇子借给孙悟空。孙悟空这才从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飞了出来。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虽然疼痛难忍,这对铁扇公主来说,还都是能忍的。但是,作为一个猴子,作为一个男人,钻进她的肚子,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对她的极大的侮辱和羞耻。是对外人难以启齿的事,要是传出去,以后,她还怎么做人呀!铁扇公主,怒火满胸膛,仇恨满天地。她怒不可遏,不甘心 ,不服气 ,她要报复。她顾不得说话算数的诚信。把假扇子借给了孙悟空。孙悟空拿着假扇子,当然扇灭不了火焰山, 自己还差点被烧死。
孙悟空一向诡计多端,为什么就不用其它的诡计,就偏偏想出怎么一着来。被上当,差点烧死,也是活该,报应。最好能烧死,才好呢。要知道,铁扇公主是神仙,是铁扇仙,而不是妖怪。对一个神仙如此的亵渎与侮辱,是罪不可赦的。天蓬元帅只不过用言语对嫦娥进行了调戏,就被惩罚下界而成为猪八戒。天庭为什么能够容忍这样的事,玉皇大帝为什么能够容忍这样的事,如来佛祖为什么能够容忍这样的事?
吴承恩为什么安排,设计,构思这样的故事情节?不知道吴承恩是怎么想的,到底按的什么心?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个故事,又是一个变——铁扇公主的悲哀,却成了吴承恩的荣耀,光彩。这个故事,成了《西游记》的经典。成了毛泽东经常运用的经典。
我们读者,要为铁扇公主鸣不平!
孙悟空没办法,又变成牛魔王,骗得了铁扇公主的真扇子。(铁扇公主真是痴情了不得,对出了轨,已经被人家招为女婿的丈夫,还是如此信赖,挚爱。)但是,真扇子,又被牛魔王反骗过去了。孙悟空无可奈何,最后只好求救于如来佛祖,逼迫铁扇公主把真扇子借给了他。他这才能够借了扇子去扇灭了火焰山。
真是一波三折,故事情节,远比三打白骨精曲折,精彩。
从严格意义上说,孙悟空并没有真正打败铁扇公主,并没有真正“借”到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书不够,神仙凑。老套路,是凡孙悟空解决不了的问题,都是菩萨,或观音,或如来帮忙。因为,这一切都是如来佛安排的,是如来佛故意考验孙悟空等人的。一切困难,都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如来佛才出面帮他们解决。
红军长征,大概也是如来佛故意安排来考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吧。
铁扇公主的扇子是她的制胜法宝,肚子却成了她的致命弱点。我们看武侠小说看多了,都知道,每一个武林高手,都有一个死穴。铁扇公主也不例外。
有的读者不是一直都在追问,孙悟空一个筋斗云能翻飞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就不能翻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呢?这个问题,其实在这里就可以找到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变。孙悟空个子再矮小,如果不变小,也是无论如何都进不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的。只不过,这个故事,书中讲明了这个变化。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其实也是变化了的,而且是变化无穷,无穷变化,只不过书中没有说明这个变化。一个变化,把一切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铁扇公主的扇子,威力无穷,其奥秘,也是一个变字。既可以变得很小,也可以变得很大。变得很小,可以藏起来。变得很大,可以扇风,可以扇雨,可以灭火。不然,一把普通芭蕉扇,怎么可能扇灭火焰山。如果能,现在的森林防火,有一把芭蕉扇不就可以了吗?孙悟空的金箍棒,奥秘也是变,变大,可以顶天立地,变小,可以藏进耳朵里。袖里乾坤,净水瓶等宝物,其奥秘也是一个变字。没有变化,一个小小的净水瓶,怎么可能装得下四海的水?这是《西游记》里的一个玄机,是吴承恩故弄的个玄虚。
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就是变。《易经》是一部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主要讲的就是一个变。易者,变也。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无常”。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中,没有恒常不变的。变,才是唯一的不变。
变,是《西游记》的灵魂。《西游记》中的千变万化,就是对《易经》中“易”字的完美诠释和演绎。
毛泽东对铁扇公主肚子的运用,也是变的。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中,铁扇公主的肚子,是日本侵略者。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铁扇公主的肚子,又变成了我们自己。
适者生存。适者,应变也。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刘备说:随机应变信如神。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的故事,永远说不完,永远演不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肚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行者”。
你干的那一行,你是铁扇公主吗?你知道你的肚子吗?你知道谁是孙行者吗?你将怎样防范孙行者钻进你的肚子?
你干的那一行,你是孙行者吗?你知道谁是铁扇公主吗?你知道铁扇公主的肚子吗?你知道如何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吗?
攻与防,防与攻,玄啊!妙啊!
铁扇公主的肚子,意义非凡,意义深远。
铁扇公主的悲哀,可以休矣!
失去儿子,她没有倒。失去丈夫,她没有倒,失去身子,她没有倒。老天对她不公,我们要还她一个公道。
送赞美诗一首——
铁扇仙人犹可哀,
失夫失子失身怀。
坚强意志坚如铁,
烈女勋章铸九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