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五四青年节随想
文/龚飞
“岁月能带走青春的年华,却带不走青春的心态。愿所有的老青年们,永远年轻,青春无极限!五四青年节,祝老青年们:有一颗博大的心,做两件高兴事,吃三餐对味饭,睡四季美容觉,日子五颜六色,生活七荤八素,幸福十拿九稳。五四青年节快乐!”清晨,手机的一阵“滴滴”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打开手机一看,是朋友发来的节日祝福。读罢朋友的祝福语,作为曾经是青年的我,现在已是退休职工了,难免会有一些感想。一个人可以“老”,也可以“老而不衰”。“老”是身体机能的自然退化,“衰”则是精神世界匮乏贫瘠。而青春不只是年华,更是心境,有自己磨不掉的棱角,有自己勇敢的担当,给世界带来不同的梦想。
“每个人的年轻只有一次,何必忙着为自己解释……”这是一首港台流行歌曲中的歌词,语言十分通俗,但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迪。遥想当年,兴致勃勃参加高考,结果却是名落孙山,遭遇人生的第一场失败,别人既有异样的目光,也有多种多样的说法,一时间让我难以接受,但最终在父亲耐心而细致的开导下,终于不再沉沦。父亲说,失败了,为了表明自己的能力,你开始忙于解释,向所有目睹甚至了解事情经过的人解释。说你当时太紧张了,说出你认为可以说出的许多理由来为自己解释,尽管这些理由或许全都是真的,尽管人们在听你解释时会不住地点头,尽管你为自己的解释花去了大量的精力,但最后换来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是人们的同情还是人们真正的理解?但失败的结果,你必须正确面对。如果你把人们的议论和白眼都抛到脑后,默默地去查找失败的原因,探索解决的对策,重新开始,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去获得将来的成功,无须你解释半句,人们都会从心里改变对你的看法,并因此而佩服你。父亲的话,犹如醍醐灌顶,惊醒懵懂的我,影响了我的一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非常短暂,我何必为了自己的一次失败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踌躇不前呢?
哲人说:“沉得住气,你就赢了。”参加工作后,我沉下心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逐步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报刊责任编辑、文化工作者、高级政工师,走了一条曲折的成才之路。我们都知道,水面越平静,水中的倒影就会越清晰,人心越安宁,越易拥有辨明是非、看破纷扰的智慧。人在困境中,越是急躁慌乱,越无法静下来思考,只有沉得住气,不露锋芒,运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静待最佳时机,才会迎来良好局面。儒家经典《大学》中指出:“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如今虽然不再年轻,往后余生,愿我还能继续沉得住气,面对风雨波澜不惊,坚毅前行,活出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取舍的过程。就在我即将迈入“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我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工作三十多年的企业、轻车熟路的工作,选择了自谋职业。有人说:“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会成功?”所谓聪明的人,就在于他知道什么是选择。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善于选择和敢于放弃。敢于主动放弃,即标志着新的人生的开始。这些年一路走来,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我在付出辛劳的同时,也还是有所收获,人生阅历、工作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在不断的攀升。回忆这段经历,我还是有着一番感慨:大胆走出舒适区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成长。接触没接触过的人,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你会收获不一样的力量。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实现理想,所以选择放弃意味着我们还要更加完美,有缺点意味着我们还要更加努力。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因为有新的目标去奋斗,人生才会更精彩,生活才会更充实。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闻天的一段语录。要奋斗,可能会失败,不奋斗,就永远都不会成功。生活的真理就在于不是你能够想象得多好,而是你能把自己的梦想实现得多少。曾经的我们都是生活在梦想里吧,可在现实的泥潭里的挣扎中,梦想也逐渐成为空想。我一次又一次告戒自己,坚守梦想,坚守未来的理想生活。是为自己,更是为了我爱的和爱我的人。生活注定是一场痛苦和快乐交替的体验,没有百分百快乐和痛苦的人。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喜怒哀乐时常拌我们左右。痛苦时我们哭,欢乐时我们笑。哭过,笑过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背起行囊,收拾祝福,怀藏梦想,沿着希望,踏上我们为理想生活而拼搏的道路。
小时候,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领悟就幸福。岁月永远年轻,我们慢慢老去,你会发现,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即使青春已说再见,我们还有一颗不老的心;愿你半世沧桑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值此五四青年节,抒发一点感想,原所有的青年和我们这些曾经的青年,始终拥有青春心态,都如青年一样,蓬勃向上。
2023年5月4日。

作者简介:龚飞,男,60后,退休职工,中共党员,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入选家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泸州市龚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泸州本土文苑联谊会秘书长。散文《话说牙齿》《说“春”》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三等奖,散文《我家住在长江边》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散文《书为伴》《我的称呼》《做客农家》入选《新诗文选》《四川精短散文选》《盛世长讴》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