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湾记忆(上)》
第十一章 立 业
稻湾水浒家的长子王长仁已是二十岁的人了。弱冠之年的他成家已有两年多了。长仁当初迈出稻湾家门,是父亲水浒硬生生给“逼”出来的。
当初成家时父亲分给长仁小小两间厦房,这是长仁安身的“新窝草”;父亲亲手交给他两只瓷老碗和两双红筷子,他要儿子成家后自己擒食谋生养家;有了父子的情分,水浒先生给儿子成家时为长仁“装仓”:三斗小麦和一十六个光绪元宝,算是给长仁安家立业的压仓本钱。因为父子情分,水浒先生帮助长子王长仁成家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成了家的男人,总不能一辈子窝在家里。长仁要走向山外广阔的天地,只是他不愿沿袭父亲为他设计的立业之路。他要到山外自己刨食吃,他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立业兴家的新路。
长仁在山西红记盐庄熬活两年多了。他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他也备尝了世间的辛酸和生存的艰难。因而他对于世道人心也能看懂了六七分,对于穷苦受难之人,他天然地有一种悲悯情怀,他朴素地认为:人活在世上,都不容易。同是出门谋生的可怜人,处在困苦之中,能帮一把是一把,能救急一时是一时。长仁立命于人世,他深知自己是稻湾水浒先生家的一张脸,他平生最不愿别人在背后戳他脊梁骨被人叫着名字骂。正是基于这一点认识,长仁总是谦和厚道勤奋认真地待人接物做事。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他处世仍是怕亏欠着别人,做事总是与人方便。自己多吃点苦头受点罪没啥,他只愿一辈子能心安理得地做个老好人。正是因为这一点,长仁被李敬泽掌柜看重。李掌柜多次让长仁做小掌柜,长仁总是婉言谢绝。长仁担心如果自己做了小掌柜,他就会成为李掌柜的女婿袁世明的肉中刺、眼中钉,或许将来会成为李氏盐业权谋斗争的牺牲品。长仁宁愿竭忠尽智地去做个账房伙计,也不想搅入不清不白的是非争斗之中。在王长仁的内心深处,他总是觉得父亲水浒先生就没有正眼看过自己,是敬泽掌柜发现了长仁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光芒。长仁觉得自己能够鞍前马后地效忠李敬泽掌柜,用艰辛本分的劳动和恪尽职守的努力来报答李敬泽掌柜的知遇之恩,这也算了却了他平生之愿,他也就知足了。
清廷因为《庚子赔款》,老百姓负担加剧,寅吃卯粮,饿殍遍野。即便如此,盐课还是层层加码,致使百姓吃盐贵,吃盐难。就连产盐地长治,盐价也是居高不下,甚至有投机盐商卖盐时连毛带土一碗盐卖一个光绪元宝。百姓吃不起盐,导致各处盐业纷纷倒闭,红记盐庄和长治盐业也岌岌可危,濒临破产。李敬泽掌柜十分矛盾,他焦虑地问王长仁说:“长仁娃呀,你给叔说说,俺们真的是要关门啦吗?”
王长仁沉思片刻说:“世上的事阴阳变化,从来危难之中隐藏着机会。六十四卦之中的否卦背面不就是泰卦吗?天底下凡事物极必反,时来运转也是定数。他人纷纷关门,咱李氏盐业如果能撑起这片天,这不正是给晋中盐商和三晋百姓证明了咱们的实力和信心吗?要我说做生意哪有只赚不赔的道理。如若我们晋中盐商只为赚钱才卖盐,赔钱就不卖了,哪晋中百姓吃啥?我们晋中盐商的良知和道义又在哪儿?叔,咱红记盐业的招牌没有倒下的道理。为老百姓能吃上好盐,还能吃得起盐,咱们即使暂时赔了钱,也要撑起晋中盐业这片天,这是为天下人谋利行善的好事,这是三晋盐商的社会责任。越是在艰难的危局当中,红记盐庄的质量和信誉的金字招牌越是不能倒,这是咱红记盐业的骨气!”
宣统三年冬月十二日,即民国元年前夕,红记盐庄李敬泽掌柜郑重其事地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李敬泽掌柜的“三多”院有福院、禄院、寿院”三厅院房。李红记老掌柜住后厅“寿院”;李敬泽夫妇住中厅“福院”;而惠英小两口住前厅“禄院”,伙计们住两边耳房。“寿院”中堂前的八仙桌中心位置东向坐着红记盐庄初创人李红记老爷子,紧挨老爷子的李敬泽掌柜,西向坐的是李敬泽的女儿李惠英和女婿袁世明,面南坐的是长治盐业掌柜李福运和红记盐庄账房伙计王长仁。王长仁被特邀列席记录本次家庭会议决议。
红记老掌柜今年七十有六,作为晋商盐业中的一代儒商,李红记衣着宽和朴素,他头戴黑绒“桃圪瘩小帽”,身着麻衣宽袍。他身体健硕,银发白髯。那双蝌蚪状的小眼睛乌亮聚神。红记老爷子脸型方正,气色饱满,神态安详,极有威仪。
红记老掌柜严肃而庄重地向财神敬了香之后,用犀利深邃的目光将在场的所有人冷冷地扫视了一番,一通剧烈的咳嗽后,他缓了缓气,然后徐徐地说:“俺们这红记盐业风风雨雨三十余载,不知陪过了多少盐业倒闭,也不知挺过了多少难关。俺们盐业历经坎坷屹立不倒直到今天,秘诀只是俩字:一“和”;一“信”。这“和”字便是一家上下和睦一心,掌柜仁义、伙计和气,尊卑有序,互不越位;这“信”便是俺们盐商之魂,俺们要给伙计们谋一条生路,要给客商质量最好、价格最实惠的一份承诺。而今朝廷内外交困:红顶商人与俺们争利,加之洋行又恶意哄抬物价,他们肆意打压俺们民间盐商,致使俺们盐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目前俺红记盐庄还真是刀口添血呀!那边长治盐业同样举步维艰,亏空日益严重。本来俺早已卸了担子、把重担压给敬泽,俺不想再插手这两边盐业的事。只是俺觉得这个家近期可能要遭遇灭顶之灾,如果俺不出马力挽狂澜,与大家同舟共济,给俺们盐业和伙计们谋条出路,果真俺们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那可真给天下吃盐人和俺们的老相与无法交代啊!俺们必将失信于天下,遗臭万年呀!俺实在不忍心看着俺李氏盐业的金字招牌就毁在你们的手里。今天俺把丑话撂在这里,进了一家门,便是一家人,家和才能万事兴嘛。俺只是希望俺这两边盐业通过改制整顿,一定能直面挑战、化解风险,再次焕发生机。在这里,俺只强调一点,李氏盐业永远姓李,这是俺李红记一辈子拼命打下的江山,由不得你李敬泽给俺把李氏盐业败光。你要给俺挺住,守住!”红记老掌柜强调最后一句话时,似乎要将丹田之气喷薄而出。他的永远打不倒的信念,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感和崇高感。
红记掌柜说完,嘴唇瑟瑟发抖,浑身瑟瑟颤抖。敬泽掌柜赶忙递上帕子说:“爹,俺家的江山俺能守得住,请您老放心!”敬泽说完,用余光瞅了一眼袁世明小两口。惠英神色黯淡,她完全失去了昔日诮皮活泼的华采;袁世明将头埋得更低,似乎这个家庭会议就是针对他一个“袁姓人”开的。他猜想着最坏的结果,或许因为自己的一时鬼迷心窍,他会被逐出李氏盐业。如果是那样,他就会铁定心带上惠英远走高飞。
李敬泽掌柜给父亲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徐徐地站起身,严肃而庄重地说:“为了俺们李氏盐业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也为了俺们能上下齐心聚力振兴李氏盐业,现在俺宣布,俺红记盐庄小掌柜由李福运担纲,王长仁任襄理;长治盐业全权委托给袁世明,李惠英任襄理。特别声明的是,长治盐业与红记盐庄分属两个独立的法人主体,长治“盐引”由袁世明执掌,盈亏自负,互不干涉。俺只提醒一点,不管两边如何改制整顿,前提只有一个,李氏盐业两个阵营都要倾尽所能维持好‘老相与’,原则上不再盲目扩大规模,发展过程中要慎重考虑伙计们的月例和奖金。希望世明能发挥聪明才智,稳定长治盐业的大局,能够实现扭亏为盈,为俺李氏盐业发展倾尽心力!”
敬泽掌柜话音刚落地,袁世明就象弹簧一样“腾”地一下从座位上弹起来,他泪流满面地拉了惠英一起向爷爷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向敬泽掌柜磕了三个响头。袁世明长跪在地说:“爷爷,爹!俺袁世明错了,世明对不起俺李氏盐业。世明猪油蒙了脑子,曾对俺们盐业有过二心。爷爷和爹却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不但没惩处俺,还信任俺,委俺以重任。俺袁世明再不是人,今后都要悔过自新,俺发誓,今后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俺和惠英都要忠诚于俺李氏盐业。如若俺再有二心,天打五雷轰!俺与惠英现在就去长治那边,俺们一定会全力扛起李氏盐业的大旗,像爷爷和爹一样,稳步整顿,维护好老相与,维持好伙计们生存利益,将俺们李氏盐业的“信和”精神发扬光大。俺们决心扭亏为盈,壮大实力。为了俺李氏盐业长远发展,俺们承诺每年向李氏盐业上交六成利润,俺袁世明当着诸位前辈的面说到做到,绝不食言!”
李敬泽掌柜扶起袁世明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娃有锐气,有脑子,俺信你,你要将小聪明变成大智慧。世上傻子并不多,能人却满地都是。你娃要记住你爷爷的话,俺李氏盐业凭‘信和’二字立世,只有上下齐心同力,方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前俺考验过你,你所做、俺所为,俺爷俩都心知肚明,以后和和气气经营好盐业和家庭。俺希望俺爷俩以后就别再打肚皮官司了。为了振兴李氏盐业,爹希望你与惠英日夜操劳,长治盐业的发展命脉就全托付给你小两口子,你要挑得起这副重担,背水一战,俺们再也没有退路了!”
李氏盐业这次家庭会议开得很成功。李敬泽父子以德抱怨,他们大胆启用袁世明,并委之以重任。袁世明也认同了李氏盐商的信条和营商策略。李氏盐业从此通过改制整顿,逐步摆脱困境,走上一条稳健发展的康庄之路。
红记盐庄将小掌柜交付于李福运。李福运与李敬泽是堂兄弟,只因福运的父亲李红年与李红记兄弟俩当年去大西北“走西口”,“北去烟酒糖布茶,南来牛羊骆驼马”。红记和红年兄弟俩便担着蒙古草原牧民所需要的日用品,担到西北大草原贩卖谋生。只因路途艰险、条件艰苦、温差极大,红年不幸患上风寒病,客死他乡,他在闭眼之前便将独子福运托付给兄长李红记。李红记为报偿弟弟的手足之情,便视福运侄儿为亲生孩子。福运比敬泽小六岁,他随着伯父李红记和兄长李敬泽在李氏盐业打拼了三十余载。他见识了盐商沉浮人生的诡谲风险。李福运在与新老“相与”相处过程中,人们都认识了福运的仁厚与睿智。如今四十有八的他被堂兄敬泽委以重任,他深感使命在肩,他要以实际行动来振兴“红记盐庄”。
王长仁作为红记盐庄的襄理,他积极转变角色,他不仅要做好红记盐庄的账务工作,还要协助福运掌柜大力推进盐业改制整顿工作。当初袁世明来查他出入明细账目时的那些话很有道理,他深受启发。因此他向福运掌柜提交了一份“关于红记盐庄改制整顿方案”。
该方案提出四点建议:
一、转换挑盐伙计的身份,视伙计为小盐商,一律平等交易、公平买卖。
二、将囟烟、井盐、土盐按盐的纯度、精度和生活、商业用途论质定价,分类存储销售。扩大储盐仓库,量大从优,稳定市场价格。红记盐庄要负责把好各类盐的品质和质量关,损耗从盐商每担盐中扣除。
三、不再给小盐商发月例钱,按质量和数量随市场交易价格动态发生付酬金,多劳多得。按营销量的名次顺序给予小盐商月终、年终奖金,实行会员奖励金制度。
四、红记盐庄只负责小盐商的伙食和旅途补助,只按人头按月次计算。货源及来往路线由小盐商自己确定,李氏盐业不再吃大锅饭。
长仁将《方案》当夜提交给福运掌柜,福运小掌柜与敬泽掌柜非常满意,两掌柜商量之后,第二天便立即实施。
《方案》实施之初,各路小盐商还转换不过角色,一些反应迟钝的人还在等待观望。长仁指导他们五六人结帮互助,让他们为了多贩盐,想办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效多赚钱。商贩们自己对货源地熟悉,为了挑到精盐,他们天不明就去排队,日夜兼程,遇到下雪天,他们则用了油布包好盐担冒着雪赶路。这大大缩短了运盐周期。有时小盐商们自带干粮,利用路上歇息间隙填饱肚子。他们只想路上省时多跑几趟多赚些钱。这样一来,运盐成本大大降低,盐的品质大大提高了,小盐商们再也没出现过以次充好,难以定价的纠纷了。小盐商们运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上各种补贴和奖金,收入也比以前高出了许多。这样一来,敬泽大掌柜能腾出身,全力跑销路、开拓市场,红记盐庄一月营销额是原来的两倍多,纯利润比原来高出近两倍。
长治盐业也推行了长仁的新改制整顿方案,小商贩与李氏盐业之间责任风险共担,利益分享,增长势头比红记盐庄这边还要迅猛。整个李氏盐业,一年之间发展就达到兴盛时期。
李敬泽大掌柜到年底分红,特意给了长仁一个大红包。作为年终奖励基金,长仁领到了自己作为红记盐庄襄理的第一份奖励金一佰陆拾圆光绪元宝。
民国三年元旦,长仁协助李敬泽掌柜推行新的股份制改革。红记盐业为稳步推进红记盐业惠及天下的鸿图大略,长仁主张将原有的贷金制、伙计制改变为银股和身股两种;银股以一百圆为一小股,银股上不封顶;凭资历、能力顶生意者为身股,身股由董事会评估定股。身股吸纳了一大批社会贤达名流以及红顶商人入股。不论银股、身股,均可按股分红。这样可以深度挖潜社会人力资本入股,有利于化解融资风险,大大拓宽营销渠道。长仁也将自己的三年的年俸和奖励金拿出了五分之四连同自己的身股一并加入红记盐业股份,他终于成了红记盐业的一个小股东。
长仁襄理敬泽掌柜在红记盐业大力推行股分制后,红记盐业发展走上了一条直线上升的发展之路,随着红记盐业的业务量增大,红记盐业营业领地逐步扩张,山西永济、临汾、朔州、大同、长治、运城五个属地均有红记盐业的分号。尽管业务量增大,但长仁总是不辞辛劳,他不定期地常去各分号查账、对账,切实为红记盐业起到监管责任。他总能任劳任怨、忙而不乱、一丝不苟地去工作,尽到一位襄理应有的职责。王长仁告诉敬泽掌柜说:“咱商业往来一切凭账簿,出账入账要双方不见面,双方账能对上数目,平了账,才算是真实有效的账。”因此董事会对各分号的账房严肃申明纪律:谁账上出问题,全年薪俸奖金一律充公,并驱逐出红记盐业,还要登报声明。账房先生一年一轮换。每任账房先生交账时必须三方会面:掌柜、股东代表、账房各算各的账,三方账目明细出入持平,方能结账。账房虽然辛劳,但年俸较高,这些账房先生均是实诚忠厚之人,他们很珍惜自己的名誉和身价,也特别讲原则,账目上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差错。
谨以长仁民国三年冬月十二日的红记盐庄分号账簿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王长仁的账房工作如何繁重艰辛细致。
时间:民国三年冬月十二日
相与:李长禄
总目:一仟引
单价:贰两玖钱叁分,回伍分;(折合银)
正价:合银贰仟玖佰叁拾两;加贰拾斤,银壹佰叁拾陆两贰钱柒分捌厘;头桥加水脚,银壹佰两。
共银:叁千贰佰壹拾陆两贰钱柒分捌厘……(折合银)
另外,账簿还详细记录了该日生活所需的米、面、柴、油、房租、零工工钱、零用商品……还有人情份子、请客酒席、修理及新添家具、赏封及买水烟、付木工酬金等。账簿记录如此清晰详实精准:共出银成本折元银叁萬陆千玖百捌拾贰两柒钱肆分九厘。
时间如流水,等到长仁的二弟王长义来到红记盐业时,时间已是民国四年的深秋,王长仁当时已是整个红记盐业的襄理。
王长仁的二弟长义来到红记盐庄做挑夫,红记掌柜一点也不知道长义与长仁的关系。二弟长义比长仁小四岁,但长义却比大哥长仁长得壮实有力。长义面目黎黑,虎背熊腰,一身的蛮劲。弟兄俩见个面只是彼此莞尔一笑又各干各的事,长义从没提说让哥哥长仁行个方便给自己相断个轻生活;相反,长义一个人挑别人一个半人的重担子。而长仁也是忠于职守不想给李掌柜添麻烦。待到后来长义半路学医给人治好了绞肠痧,李敬泽掌柜私下感恩长义,掌柜给长义付足了月俸并多给了王长义盘缠,然后写了一封举荐信让长义带给商雒西荆瑶仙店“本草堂”李敬和郎中,举荐王长义做李敬和郎中的徒弟。李敬泽掌柜在后来与王长仁闲谈中提及了王长义,王长仁才说长义是自己的二弟,气得李敬泽掌柜说:“你个王长仁呀,难道真是六亲不认吗?你们稻湾水浒家的儿子个个都争气要强,凭硬本事吃饭,从来不想给人下气,俺真是服了!”
王宇鹏,男,汉族,1975年9月出生,陕西商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商洛作协、评协、诗协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麒麟书会副会长、麒麟作家联盟副主席,《九天文学》“作家在线”签约作家,2021年10月诗歌《错位》获“鲁迅文学创新银奖”,2021年12月散文《故乡的童话》获《当代文学家》“瑞冬杯金奖”,2022年诗歌《生命》获《当代文学家》“星夏杯”一等奖,2022年12月《师法天地人,麒麟大乾坤》获第二届“文化强国”麒麟杯特等奖,2022年12月诗歌《一封未抵达的家书》获西部电影梦工厂最佳人气奖铜奖。2021年被《九天文学》杂志社评为“优秀作家”,小说《草上飞》获《当代作家》杂志2023年当代作家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有50余万字的作品在各类纸刊媒体发表,代表作有《稻湾记忆》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