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详解家文化】
一一庐江翰林宋衡潜心向学,精研经学
搜集整理/宋英明
康熙翰林宋衡,字伊尹,号嵩南。安徽省庐江县西乡冷水关人。自幼聪明过人背诵了《易》、《诗》、《书》、《礼记》、巜左传》 自拜老师之开始,一人独自读了[四书],循览了【五经注疏大全】,自己写了【读周易注疏】,读[四书]中有许多不懂的东西不能理解。于是努力的读了朱夫子的所有著书。
他听说桐城方苞的知识、学问都很好就去与之交友,方苞治学以自思自悟为主,采用启发式启迪别人。
宋衡多次拜访,从方那里得到对[六经]疑问几千条的解答后才回家。当时已具有相当的文化修养,其文已经开始为世人传诵,颇有名气了。
县学以后,宋衡考取秀才,尔后随其师熊一潇游学,开始由家庭走向社会,遂与姚鼐、孙维祺,黄金台等儒学者交往,此时多涉猎宋儒之书。特别是在老师熊一潇(后成为亲家)的影响下,刻苦钻研古文之法,一味求经,逐立了[学行继程年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的志向,康熙戊午年(1678)年获江南乡试第一(解元),康熙乙丑科(1685年)交礼部廷试,成进士第十
七名。
宋衡是桐城派文化的大儒,为推动我国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志不朽,是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