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张含天,笔名大漠孤烟,男,一九七二年岀生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黑塔镇顺河村。自幼酷爱文学,略有作品见诸于刊和平台。一九九九年,师从于文化名家朱祥老师学习格律诗词,并立志于古文化传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企工委副主任,宿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分会长,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南风诗社、《江南风诗刊》《江南风文苑》《江南风书法专刊》《江南风文学》《江南风文艺》创始人。

作者简介:杨丽萍,笔名兰心,江苏常州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常州市诗词协会会员,常州舣舟诗词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南风诗社副总社长,宿州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广东52文社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企工委委员、常务理事。
江南风诗社总社长张含天、副总社长杨丽萍长篇连载小说(三)
南城(长篇连载小说)
作者:张含天 杨丽萍
第三章:随波逐流的树叶
年,在鞭炮中终于来了。人们渴望过年,又害怕过年。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待,希望在过年时大快朵硕吃上几块肥肉。老人们却在盘算着,该给家中的谁置办新衣,开春的化肥到镇上哪家去赊。那时一句最流行一句谚语:小孩巴过年,老头怕发钱。在大年三十那天,每家都尽量多摆几个荤素,充充面子,也希望来年的生活会好一点。哪怕是仅有的希望,也当成了真。
高峰家自然是全村人的瞩目对象,年前就东一集西一集地购置年货。高父岀岀进进都带着笑,逢人就递上纸烟,哪怕明知对方不抽。那副富得流油的嘴脸,让全村人羡慕极了。也有人嫉妒地说,穷人乍富,腆胸凹肚。当然,这一切与我无关。
三十这天,嫂子与母亲忙上忙下,我却把自己关在老屋里。老屋,在家旳北面,中间隔着一条常年干涸的河塘。三间土坯草房,常年的失修,让屋的墙皮掉得七零八落,异常的斑驳。但是,这里却是我难得的独居之所。在这里,我可以听不到母亲的唠叼,哥哥们的随意支唤。一盏油灯,一张铺着破铺盖的床。床头,是一个木凳可以放灯。在这里,我可以天马行空地编织着我的梦。

我们家人口多,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为人忠厚老实,母亲常年的病病恹恹。
大哥分家后,家里更穷了。在父母东挪西借中,我磕磕绊绊的勉强读到了家中最高学历——初中。二哥为人直爽,小学三年级就自动辍学,把机会留给了三哥。三哥聪明,却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在眼看第二年我将同他一块坐在五年级共同学习时,也辍学了。后在父亲一再的央求下,同房的木匠二叔才答应收他做了学徒。我是在全家摆脱贫困,靠学习走岀农村的瞩目中进了中学。凭着年年优异的成绩单,我成了家中的希望,也成了父亲在别人面前谈及的唯一的谈资。
听着窗外的鞭炮声,我躺在床上无神地盯着房顶,脑子里始终挥不去母亲与三哥的对话。两天前,母亲问三哥帮别人做活挣了多少钱。三哥将几张皱巴巴的钱递给了她,母亲数了数后叹了口气:"小四子的学费又涨了,快到一学期一百了。看来,明年的学费又得找人借。"三哥说:"妈,小四子上学就是个无底洞。上完中学上高中,上完高中考大学。这钱,花得什么时间是个头?再说,我做活勉强维持家中的烟火油盐,哪有闲钱供他读书?"母亲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三哥又说:“如果是二哥结了婚,房子归他,我还得挣三间房子钱。一家子总不能像现在这样住在一起吧。如果他读书再开支,凭几亩地收入远远不够。我就是累死,也供应不起。真要那样,木匠活我不干了,也像高峰那样到城市里闯荡去,省得背个累赘。"母亲听了,揉了揉发红的双眼。她不能否认,三哥的话是对的。二哥与父亲,终年侍弄几亩地,勉强糊口。现在,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三哥的斧头与锯子。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的对话被在厨房读书的我无意间听得真真切切。
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浓,空气中的油香味说明中午到了,很多人家已经到了饭点。我丝毫没有年的欣喜,却感到身上无名的寒意。思前想后,我做岀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辍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家中减轻负担。毕竟,过完了年我也十七岁了,是一个男子汉了!
从此,在我的梦里总有这样的梦境岀现:一片树叶落在了溪水里,随着水流漂呀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投稿请加《江南风文苑》编辑部负责人微信:
1.总编飞雪中原:18684353469
2.副总编大漠孤烟:18248794546
3.主编杨丽萍:13092530161
4.副主编谢先武:13456043985
《江南风文苑》编辑部负责人
总编:飞雪中原
副总编:大漠孤烟
主编:杨丽萍
副主编:谢先武
编委:
小说编委组:踏雪无痕,远航,李光伟
报告文学组:他乡流浪,三月梦,岁月如尘
散文组:杨祖刚,日冉海天,正义之声,紫罗兰
杂文组:张洪斌,陈工,马俊华
总顾问:朱祥
艺术顾问:周明传
总校对:诗志不移
总制作:李军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