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居读书笔记
沈 学 印
【0016】棋 局(B)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弈棋大国,棋文化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我国的棋类有多种多样,但最富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还是围棋。
据东晋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此后,宋人罗泌在《路史•后纪》中又为这一说法敷陈出更多的诠释及细节。相传远古时代,帝尧陶唐氏,娶富宜氏之女为妻。妻子女皇贞静娴熟,但所生儿子朱却性格残暴,贪狠好斗。一天到晚,四处游荡,不务正业,结交的全是一些品行恶劣的狐朋狗友。尧为此整天苦恼,为转变儿子性情,他发明了围棋,以棋教子。虽然这种说法缺少可信的程度,但其围棋甚早的起始源于中国还是毋庸置疑的。
下棋可以销百忧、养闲情。是因为对弈的双方都在下棋的时候,精神相对的高度集中,是很容易忘掉一切的,又总是自我地情陶与此的。所以苏轼才说,下棋当真是“优哉游哉”的如意妙事。晋朝就有一个名叫祖纳的人,他耽溺围棋,有朋友劝他,好好的时光为什么不去珍惜,而总愿意下棋呢?他淡然地回答:“我也是藉此忘忧罢了。”
下棋,是很能练得出超然境界的。据《三国志•魏书》记载,建安13年,一代名士孔融由于对孙权的使者不恭不敬,有“讪谤之意”,被抓入大牢,消息传到孔家,孔融两个年方8岁的儿子正在对弈,竟一动未动。旁边的人急了就问:“你们的父亲都被抓了,怎么还坐着不动呢?”两个儿子却回答说:“没有必要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其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句话还是很能令人思味的。
人生的事,就是要看得淡一些,悟得透一些,放眼远一些。但这种亲人遇难而不急不救不想辙的做法,我们还是不要去学了。到底是境界使然?还是情感麻木?这里我们也不去做以细究了!
棋局,有时人生就和下棋一样,每一个人都是棋局中的一粒棋子,该走哪一步,该行哪一招,完全要凭自己的感悟与运筹了。而这小小的棋子也只能在人生的大棋局当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扬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像聂卫平、马晓春、常昊等人,他们的名字与形象,已不仅仅是智慧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某种举重若轻的人格风范。
“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做人身。” 能多了解一些棋局,懂得一些棋史,对于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体悟生活,洞察世相和忘忧求乐,闲情自适,修炼品行,超然境界,确实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与益处的。
(2023年5月3日写于“悠然居”书斋)

田冲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