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莫让农民兄弟流汗又流泪》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透过唐代诗人李绅的这首《悯农》,农人的艰辛可见一斑,也一直想为农民兄弟写点东西鼓与呼。

不久前,有一在乡下某村种田为生的中学同学给我报料称:他所在的村子,因为搞园田化形象工程,不知何因,还是烂尾工程,迄今仍有大部分农田处于荒芜状态,无法春耕,濒临荒废。

趁着五一假期,我专程前去造访。此时,在广褒的农村田野,本应该是一片葱绿的景象。但在这里,笔者见到的却是一番荒废凄凉的惨景,令人痛心不己。笔者所到之处,呈现在我眼前的都是一番荒芜的情景,与邻近村落一片翠绿的禾苗,形成鲜明的反差,令人不解。我问怎么会是这种情况,随行的同学告诉作者,因为上面自去冬搞园田化工程建设,田地零小化整,牵涉到各户原先分配的田地权属,加之工程尚未收尾,故而使已近立夏时节,农民都无法耕田播种。我说,上面怎么没重视呢!难道村民也没有去找有关部门反映一下?同学自叹一声,怎么会没反映,是根本没人在意,这上半年恐怕就这样完了。此情此景,让种了半辈子田靠耕种为生的同学气愤不已。“种田人太难了,以后洗脚上田不干了。”同学仰天长叹,发出如此无可奈何的感慨。我知道,一辈子视土地为命根子的他,说的只是一句气话而已。

是啊!曾几何地,耕地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来说,其份量绝不亚于自家生命。然而,时至今日,在这个依然靠耕种为生的年代,土地还是农村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在此,作者呼吁有关部门,应积极作为,尽快落实跟进,使农民兄弟有地可耕,莫让他们流汗又流泪。
(文中图片系作者调查时所拍)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


